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秋草     
园子里的小草对于我们来说,早就习以为常,我们更关注的也许只是那些盛开的鲜花。可是,一种普普通通的叫做“地丁”的秋草给了作者怎样的启示呢?  相似文献   

2.
奈良行     
空中飘洒着淅淅沥沥的秋雨。轻轻地嗅一下,雨雾里似乎有一种古色古香的味道。站在奈良近几电铁车站的出口处,我用眼睛搜寻着出租车的踪影。抬眼望去,马路两旁的人行道上,五颜六色的雨伞,随着撑伞人带有几分悠闲的脚步轻游曼舞,仿佛一座移动的花圃,色彩斑斓,煞是好看。这就是古都奈良给我的第一印象。坐进出租车,说了下榻的酒店名字。"是御蓋莊啊,知道了。"司机用浓重的关西口音冲我微笑道。一瞬间,我觉得这么富有人情味  相似文献   

3.
    
秋——顽皮的小男孩, 一蹦一跳地来了, 驱赶了夏天的炎热, 撤下了清爽。  相似文献   

4.
    
独自沉思无霞夕阳,钟声随永恒的圣歌奏响。时光携来对美好的向往,你冥思:如此绚丽光芒,怎么不释然一颗疲惫的心囊。太阳披上火焰般的辉煌,沉没在西天的海洋,与可爱的伙伴挥手作别旧时的欢畅。  相似文献   

5.
方广锠 《家教指南》2006,19(6):139-145
本文比较了敦煌遗书和奈良写经的异同,对他们的异同处作了分析说明,并经考察研究认为敦煌遗书与奈良写经可以互为印证补充,从而对研究文化传播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奈良律令从体系架构到条文注疏均承袭唐制,尤其是在篇名篇次、合并论罪、刑名界定、法律监督、中央机构和田制、租庸调制等方面,均延续唐朝律令的血脉。但与此同时,奈良时代日本对唐朝律令的学习过程,也是日本继承创新、建立健全自身律令的过程。由于日本国土狭小、天皇传统及崇信佛教等原因,奈良时代日本又推出"六议"、"八虐"、"两官八省一台五卫"、单设神祇官及班田收授法等颇具本土特色的律令条款。奈良律令均透射出我国唐律的气派,带有浓郁的大唐色彩,又具有日本的本土特征。奈良律令为日本进入封建制阶段提供了保障,标志着日本进入"律令国家"。  相似文献   

7.
    
淡淡的风 夹杂着枯树干的苦涩 灰白的天 送走了红尘的孤雁飞过 凝望着肆虐的狂风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诗歌的众多意象中,草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重要意象。草意象自形成以来逐渐发展定型为离别相思的审美符号,为历代文人所使用。由于草意象意蕴的不断丰富和深化以及表达方式的多样、审美情感的积淀,草意象的审美效果不断增强。了解草意象的审美符号功能及其表达方式,可为解读古代诗歌作品提供便捷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咏秋诗歌在中西方诗歌史上都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同样的咪秋主题下,中西方诗歌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调.本文就中西方咪秋诗歌的一些差异进行了比较,并对其内在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拾秋     
净白的天宇划过一丝丝冷蓝一泼浓浓的墨点弥留在天宇间穿梭回还它凝望着天地融合的远方迟疑地伴随而去又夷疑地飞了回来反反复复,反反复复可爱的生灵终于耐不住寻找伙伴的寂寞在“卿”的一声后悄悄在白幕中退去风声戛然而止金黄的稻束摇响了最后一声铃档拾秋@张彩虹$湖北省松滋市八宝中学二(2)班  相似文献   

11.
在日本文化史上,飞鸟奈良时期是日本全面摄入中国文化的高峰。伴随着佛教的传入,中国的六朝佛教美术与盛唐文化移植到了日本。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日本的造型艺术与审美意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飞鸟白凤佛教美术散发着六朝余韵,天平美术确立为日本的"古典美",奈良文学模仿中国文学的形式。日本文化与高度发达的中国文化之间存在巨大的发展落差,这是当时日本的基本国情。因此,依托中国风土的中国审美精神并未从根本上动摇并改变日本民族自古以来所形成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2.
咏草满目芊芊野渡头,不知若个解忘忧? 细随绿水侵离馆,远带斜阳过别洲。金谷园中荒映月,石头城下碧连秋。行人怅望王孙去,买断金钗十二愁。草,是普通的,是世间凡物细物;草,又是普遍的,“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刘向《说苑》),因此专写草的诗历来不多。在这不多的专写草的诗中,俞紫芝的《咏草》是很值得人们一读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诗词历经几千年,经过岁月的洗礼,在情感的表达方面变得丰富多彩。"秋"这个被历代诗人引征到诗歌里的词语,被赋予了各种感情色彩,或哀愁怨愤,或痛悔遗恨,或缠绵悱恻,或桑梓之情,或幽愁暗恨,或伤古怀今等等。实为名副其实的"多事之秋"。而本文旨在结合古典诗词的基础上,将被诗人所赋予情感的"秋"的意象做简要分类,以便在后来学习关于秋诗秋词的过程中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王维 《初中生辅导》2012,(17):50-F0004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相似文献   

15.
现代作家老舍、吴组缃、王冶秋、何容等为冯玉祥先生的诗集作序,全面评介了他的诗作。冯玉祥的诗作及其评介的字,丰富了中国现代学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诗歌中草意象的生成原因@钟巧灵$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湖南株洲412007~~  相似文献   

17.
李芹 《华章》2012,(20)
《韵语阳秋》对于诗歌功能的认识主要体现在政治关怀和道德规范两个方面.一是主张恢复诗歌的兴寄传统,发挥诗歌关注现实的政治功能;二是主张要戒讪谤,温柔敦厚,这主要是受到了当时党争不断、诗祸频仍的政治现状以及儒家传统诗教观的共同影响,其实质是从道德规范的层面来阐发诗歌功能.  相似文献   

18.
[定位 ]1 .王维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诗人 ,他精通音乐、绘画 ,从而使他的诗富有诗情画意。苏东坡说 :“味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 ,画中有诗。”学习本诗 ,着重探索、体味诗歌的极高的艺术境界。2 .此诗是第三册第三单元近体诗八首中的第一首 ,因此 ,应让学生多了解一些背诵、鉴赏近体诗的基本要领 ,为以后鉴赏近体诗提供帮助。[切入 ]1 .诗“言志” ,而要真正理解作品 ,必须首先了解作家 :王维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 ,他的诗作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内容。2 .《山居秋暝》一诗美在哪里 ?竟境高在哪里 ?[探究 ]1 .学生在初中时已学习过王维…  相似文献   

19.
    
天空打了个盹儿似的,突然睁开了蓝澈的眼睛,深远深邃宁静。树叶翻了个身,翠绿的一面呈现出来。尽管伏天的溽热在中午袭来,转过墙角的风还是凉爽了。  相似文献   

20.
草木本无情,但在特定的环境中,在特别的心境下,它们也被染上了特定的感情色彩,具有了特别的意义在古代诗歌中,“草”的文化含义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草是生命力的象征,是春天的标志岁岁枯荣乃草之本性 冬去春来,草长莺飞,给大地带来了生机,也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因此,人们往往借草来赞美春天,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