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什么是深度报道?有学者说,深度报道是讲求从总体的联系和结构上把握新闻事实,把新闻事实"还原"到其现实的社会联系和社会发展中去的"第三代主流新闻写作文体";也有学者认为,深度报道是新闻执着于追求深刻性的一种写作旨趣;还有人说,深度报道是围绕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具体问题,用特定的方式把新闻事件呈现在一种可以表现其真正意义的脉络中,使受众感知特定社会事实和意义的新闻体裁。  相似文献   

2.
蒋蕴 《新闻实践》2009,(12):10-13
现代传媒格局的急速激变,催生了易读、悦读的传播新趋向,也促使媒介文本更具模糊性、融合化,某一种文本往往兼有两种或者多种文本的特征。于是,寓言新闻的文本在国内媒体悄然流行。 有人说新闻是"历史的草稿",觉得每天写的都是"传世之作";有人说新闻是"隔日即逝的易碎品",那是批量生产"扫街新闻"的理由。而"寓言新闻"文本理念的创新,是从"传世之作"与"易碎品"的两极之间孕育的符合受众信息消费的内容形态,反映了大众传媒新闻产品的新的价值取向,是传统媒体在网络时代的文本变革。  相似文献   

3.
张涛甫 《新闻实践》2009,(12):20-22
寓言新闻是一种新的新闻理念,这种理念是对表象新闻的扬弃,开启了写作者的主体性空间,允许新闻写作者介入合理的判断以及意义。寓言新闻是一种灵活的表达策略,它既遵守新闻的规则,也在规则的背后设有伏笔,因此是一个一箭双雕的策略。我们在这里提出用寓言新闻的概念,试图开启新的新闻表达空间,尝试一些新的新闻表现手法,为新闻实践探索一些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新闻文体在课堂教育中,消息、通讯、特写、新闻评论、深度报道等的特征比较明显."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的事实进行简明扼要、迅速及时的报道的一种新闻体裁.""通讯是一种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具体、生动、及时地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事件、情况和问题的新闻文体."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个产生寓言的时代。寓言可以作为观察世相的方式之一,也是记录社会的方式之一,更是理解这个时代的有效途径之一。"冰点"周刊看重新闻报道的认识价值和文本价值,这样的特稿操作其实正体现了新闻和寓言的融合。寻找这个时代的一个个经典意象,把它们放大,进行形象的解读,这样的新闻产品当然就应该被视为寓言。  相似文献   

6.
张晓瑜 《今传媒》2007,(3):59-60
在物质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对"人"的关注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然而,在纷繁复杂的新闻文体中,讣闻报道这种关注特殊群体的"人"--逝者的文体却一直未能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邓学志 《今传媒》2010,18(9):138-139
对地市党报来说,不仅不能视会议和领导人活动报道为"鸡肋",而且要创新方式方法,做活做深会议报道,把政治优势最大化地化为新闻优势,再将新闻优势化为引导主导社会舆论的优势。在新形势下改革会议报道,不能简单地做条数上字数上的"减法",而是要挖掘其中的政策和工作信息,全力做好"加法":增加条数"加"分量,脱去外衣"加"关联,变换主角"加"信息,转变视角"加"政策,以新的会议和领导人活动报道形式来增强地市党报的新闻竞争能力、舆论引导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8.
调查报告是就某一新闻事件或社会问题进行专题调查研究和深入分析的报道,是与消息、通讯并列的一种重要新闻报道体裁,也是报刊、广播中常用的新闻体裁。这种新闻文体可以深入细致地反映社会情况、介绍  相似文献   

9.
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揭示其本质,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式。是介于动态新闻与新闻评论之间的一种相对独立的文体。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我国电视媒体中被大量使用。新闻背景材料是指对新闻事实发生、发展、存在和变化起重要作用的历史条件和现实环境。电视深度报道中,背景资料的使用对完成整个报道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深度报道需要透过现象达到观察本质的目的,是一种  相似文献   

10.
本文拟从当前存在的三种电视民生新闻的节目类型出发,分析相对应的电视民生新闻中的记者对其职业角色的定位和呈现,并分析了他们生成的原因。分析得出,在"报道类"、"帮忙类"、"调解类"民生新闻中,记者分别作为"报道者"、"参与者"、"记录者"而存在。这种角色呈现不仅和节目定位有关,也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叶令轩 《新闻窗》2011,(2):109-110
相对于党报而言,都市报在读者定位、报道内容、新闻文风等方面与之存在很大的区别,这就对都市报地方新闻稿件的选择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本文将对这种"特殊的要求"加以分析,尝试寻找都市报地方新闻稿件选择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新闻文体,中外深度报道的生产实践已经有近百年历史,深度报道始终是职业记者最重视的报道文体与写作手法。任何新闻的生产总存在“把关”,研究“把关”有助于我们理解新闻社会化 生产的内在机制和复杂过程。一般而言,常规报道(如消息)的把关可以遵循一套明确的制度和规范,而深度报道的把关则更需要从业者根据不断变化的新闻环境、缺乏明文规定的政策风险、瞬息万变的舆论动向等来“临场发挥”。  相似文献   

13.
新闻述评把新闻和评论融为一炉,“夹叙加议”是这种新闻文体的主要特点。“叙”指报道新闻事实;“议”,顾名思义,指“议论”,或者说发表意见。问题是怎样把“叙”和“议”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美国,一些有影响的新闻报刊的通常做法是以小见大,层层“剥笋”。《中国企业进军世界市场》一文(原载2O01年9月3日美国《新闻周刊》,本刊附文有删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范例。  相似文献   

14.
调查性报道是西方新闻界经常采用的一种重要新闻文体,在受众中有着较大的影响。本文比较深入、系统地阐述了西方调查性报道的特点、缘起与发展过程、积极意义与局限。以及这种新闻文体的采访与写作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在不同的情境与背景下,中国和西方对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总是存在着不小的差异,虽然双方都信奉新闻真实客观的报道准则,但在实际操作中有时候会出现"南辕北辙"的差异,尤其是当某个新闻事件被置于国家、民族、经济利益的命题下时,差异只会朝着两个极端的方向发展,本文选取这样一个典型的新闻事件进行分析,不仅仅是为了阐明这种报道趋势,更为重要的是分析这种报道被中西方立场囿制而产生的困境和表现,以期找出一些实际的改善方法,对新闻事件本身的报道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新闻文体,中外深度报道的生产实践已经有近百年历史,深度报道始终是职业记者最重视的报道文体与写作手法。任何新闻的生产总存在“把关“,研究“把关“有助于我们理解新闻社会化  相似文献   

17.
戴睿云 《新闻实践》2009,(12):71-71
在文化新闻越来越多地以"娱乐新闻"的面目出现的时候,党报文化报道的思路、创新报道模式的重点,是推动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把文化报道做得既有品位又好看,唱响动听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8.
经济报道如何从艰深、晦涩、枯燥的窠臼中走出来?将经济现象置于“社会人”这一转换了的视角下,进行透视和解析.然后出之以更为鲜活可感的文本。是一种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可贵尝试。有人称其为“经济新闻社会化”,有人将之冠名为一种崭新的边缘性新闻文体——“社会经济新闻”,都使得原本乏人问津的“纯”经济报道。变得更有生活味、人情味。如此,才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和互动欲望,经济类报纸也才能真正办活。以下,笔者结合自身采写经历及关注到的新闻实践,谈几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9.
王海萍 《新闻世界》2011,(2):130-131
本文在对"强国论坛"某些焦点议题进行个案分析的基础上,从新闻文体创新与融合的独特角度探析了该论坛的意见传播策略。经分析研究笔者总结出如下策略:设置多样化的品牌栏目,通过各栏目差异化的写作风格与表达方式达到新闻文体的融合与互补;相对一般论坛重评论轻报道的做法,"强国论坛"把二者紧密结合,意见表达必须以事实报道为基础,意见...  相似文献   

20.
大家知道,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及其变动状况和过程的报道。在现实的新闻传播中,这种报道是有选择性的。选择性的存在意味着选择标准的存在。选择标准的存在,则意味着人们在性质上至少会把新闻分为两大基本类型——合理的新闻和不合理的新闻(后者在一定的选择标准规范与限制下,往往不会成为现实传播开来的新闻)。本文试图从原则表面上探讨一下我们应当采取的合理新闻的标准。不当之处,敬请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