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广播电视报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广播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而迅速崛起的一支新生力量,它是广播电视事业突飞猛进的必然产物,也是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的时代之需。从短短几十年的历史来看,城市广播电视报走的是一条借鉴省级报纸和城市大报的经验,而又根据自身条件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道路,至今已形成了很大的规模。各家城市广播电视报在当地都小有名气,为市委、市政府所重视,成为广播电视宣传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纵观目前全国城市广播电视报的现状,普遍采取的是以广播电视为依托,逐渐向影响文化延伸发展的方针…  相似文献   

2.
广播电视报是报业大军中随着广播电视的迅猛发展而形成的一支不可小觑的集团军。广播电视报的崛起,弥补了广播电视在传播方式和容量上存在的不足,在广播电视系统中形成了声屏报三足鼎立的宣传格局,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宣传提供了又一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全国省级广播电视报大多数创办或复刊于1979年前后,继而有地市级广播电视报的出现,作为我国特有的媒体衍生物,它曾经一度成为当时专业报中覆盖面最广、群众自费订阅率最高的报纸,在传递广播电视节目信息、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有调查显示,1991年全国共有广播电视报170多家,地市以上广播电视部门绝大多数办有广播电视报,且一般发行量在十几到几十万份之间,有十多家报纸甚至接近或超过了百万份,广播电视报当时的辉煌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4.
广播电视报不同于一般的专业报,它依附于广播电视,但又不依赖于广播电视。作为一个平面媒体,它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优势,可以说与广播电视互为补充,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立体宣传整体。广播电视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集媒体之精华,  相似文献   

5.
广播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广播电视报的空前繁荣。八十年代末期,广播电视报发展到上百家,期发行量4000余万份,是各类报纸发行量最大、自费订户最多的一种专业报纸。在书山报海的信息时代,广播电视报异军突起,赢得受众青睐,争得了立足之地。广播电视报的兴起,为广播电视事业增添了活力。本文仅就广播电视报在广播电视宣传中的地位和传播特征,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的报刊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很受群众欢迎、深入千家万户、发行数额较大的广播电视报,无论质的提高还是量的增长,都是很快的。目前,除河北广播电视报外,全省11个省辖市都有正式刊号的广播电视报。它们在传播信息、沟通情况、服务群众、丰富人民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报纸之林中是一支生力军和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7.
广电报副刊定位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瑜 《视听界》2000,(2):25-26
近年来,广播电视报的副刊类版面发展很快,除了原有的与广播影视相关的影视类副刊外,不少广播电视报办起了诸如生活服务类、社会新闻类等多种内容的副刊版面,成为继节目表之后的第二个支撑点。广播电视报的副刊,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应该是以影视类副刊为主的。为什么现在的大多数广播电视  相似文献   

8.
张岩 《记者摇篮》2004,(10):27-27
广播电视报是我国报业近十几年来崛起的一支新军,其发展势头迅猛。队伍不断扩大,发行量逐年攀升,出乎许多报人意料。然而,随着广播电视节目的日益丰富,媒体之问竞争的日趋激烈.不少日报、晚报不仅扩大了“文化影视娱乐”版面,而且纷纷刊登了“今明电视节目预告”以及“剧情简介”,从而形成了多家竞争的局面。广播电视报的独家优势受到  相似文献   

9.
全国省级广播电视报大多数创办或复刊于1979年前后.继而地市级广播电视报也相继出现。作为我国特有的媒体衍生物.它曾经一度成为当时专业报中覆盖面最广、群众自费订阅率最高的报纸.在传递广播电视节目信息,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有调查显示,1991年全国共有广播电视报170多家,地市以上广播电视部门绝大多数办有广播电视报.且一般发行量都在十几到几十万份之间.有十多家报纸甚至接近或超过了百万份.其辉煌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0.
柳杨 《声屏世界》2001,(11):47-48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协会常务副会长张振东在1998年常务理事会的报告中指出:“广播电视报是广播电视的补充和延伸,是广播电视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它依附于广播电视又独立于广播电视……广播电视报不同于一般的专业报,广播电视的面儿有多宽,它的面就有多宽。”这一说法。为广播电视报的宣传报道又一次作了界定,打破了广播电视报以前“带电作业”的狭窄理念,为广播电视报指出了以广播电视为中心,在补充中丰富,在延伸中升华的创造天地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无论何种报纸,都以头版为要。广播电视报当然也不例外。笔者从事《南通广播电视报》头版编辑工作数年,就如何办好广播电视报头版有一点粗浅的体会。一、力求贴近性。“广播电视报”这一名称,就决定了它必须以广播电视为依托,也就是行话所说的必须带“电”。具体工作中,就是要求广播电视报务必贴近广播电视,如果说广播电视报的其它版  相似文献   

12.
广播电视报不同于一般的专业报,它依附于广播电视,但又不依赖于广播电视。作为一个平面媒体,它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优势,可以说与广播电视互为补充,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立体宣传整体。广播电视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集媒体之精华,扬独家之优势,确定好自己的角色和定位,就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3.
巴全东  李超 《视听界》2000,(6):18-18
随着各地非专业报纸的扩版,以及娱乐版面的丰富和向广播电视领域的扩张,城市广播电视报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本文结合1999年底徐州广播电视报所进行的读者调查,就城市广播电视报编辑观念的定位与转变进行粗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大潮和激烈的报业竞争已把广播电视报挟持到了十分尴尬的境地,报业资源被大量哄抢,报纸发行量严重滑坡便是佐证。然而,广播电视报并非无招架之力。困难与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而要真正使广播电视报走出低谷,重振雄风,必须对广播电视报的属性作出正确的定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制订出相应对策。广播电视报的属性界定一、专业报特色广播电视报属于专业报之列。其理由有二:一是所有广播电视报均由广播电视部门创办和主管;二是广播电视报是广播电视的衍生物,系广播电视的延伸和补充,其刊登的内容主要限于广播影视方面。但…  相似文献   

15.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一支报业新军——“广播电视报”迅速崛起。目前,全国各地的广播电视报每期总发行4000多万份,占全国所有报纸总发行数的1/8,绝大多数在当地的报刊发行量中居于首位。有的省市广播电视报每期发行数达100多万份,一般都不下10万份。在已取得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对广播电视报的办报方针有必要作进一步探讨,以促  相似文献   

16.
苏鹏 《新闻采编》2009,(1):33-34
广播电视报是服务于广播电视系统的行业报,也是服务于家庭的纯个人订阅的娱乐报,伴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广播电视报经历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快速成长和辉煌,由于平面媒体、广播电视媒体、互联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广播电视报也出现了行业性衰退。广播电视报的出路在哪里?如何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促进广播电视报的发展,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广播电视报是紧随广播电视其后而出现的一种依附于声屏的信息传播媒体。这种超出任何一种报纸的依附性,给广播电视报牢牢地定位在声屏上,要紧紧围绕广播电视作文章、搞宣传。然而,广播电视报又是一张文化生活类的专业性报纸,它有与广播电视完全不同的传播方式和自己独立的办报方略。正是这种既“依附”又“独立”的性质,使广播电视报在广播电视的传媒中成为独树一帜的第三种媒体。因此它有着与广播电视完全不同的功能,这就是正  相似文献   

18.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迅猛发展,作为广播电视宣传延伸和补充的广播电视报也日趋成熟。从过去单一的节目预告单发展成一张立足声屏、辐射社会的全方位、多功能的家庭服务类综合性报纸,其中一个最显著的标志,便是副刊的崛起。广播电视报副刊的兴办,使之从附属于广播电视的传统定势中解脱出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增强了竞争的活力。在当今越来越多的日报、晚报乃至各种行业报纷纷抢占广播电视园地、广播电视报面临严重挑战的情势下,如何办好广播电视报的副刊,在内容的取舍和版面栏目的设置上大胆改革、锐意创新,使广播电视报扬长弃短,以其独具的优势和强大的生命力立于不败之地,成了摆在广播电视报编辑记者面前的一大课题。为此,本刊特编发《湖南广播电视报》楚望霓、《江西广播电视报》吴文滨、田海宏三位同志撰写的文章,从理论和实践上对广播电视报副刊的特性、地位、功用及发展前景作一番探讨,供从事广播电视报采编工作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19.
广播电视报是一种专业性报纸,一般刊登新闻出版、新闻宣传的最新动态,当地广播电视方面重要会议,广播电视系统内的一些活动,声屏节目预告和影视评论,还有影视演艺人员的近况等等。因此,有人说“广播电视报改革的余地很小,它对电台、电视台的依附性太大。”这种看法不完全对。当然,广播电视报的主要职能是介绍广播电视节目,不能脱离广播电视的传播活动办报,从这一点来说,广播电视报确实有一定的依附性。 但是,作为一张报纸,它又有相对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广播电视报是广播电视的导报,是广播电视派生出来的流淌着声屏的血液,又具有报纸形体和功能的传播工具。的确,广播电视报作为一张性质独特的报纸,它既能抓住声屏内的问题,或声屏报道所涉及的问题,又能站在新的高度审视广播电视节目的分量和意义。众所周知,无论广播电视报的新闻报道言辞多么华丽,也难以同声屏的艳丽相抗衡。相比较而言,“新、快、实”是广播电视的优势,是广播电视报的劣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