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女性主义教育思潮与我国女性教育发展的新思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女性主义教育思潮研究所有的女性教育问题。中国封建社会女性教育以“女子无才便是德”为指导思想,扼杀了女性自身的优势,造成几千年来妇女教育几乎处于空白状态;近代中国女性教育开始萌芽、发展。义务教育必须追求教育公平,今天我们的女性教育研究应该把农村女童教育作为新的理论关注点.  相似文献   

2.
卢君 《阅读与鉴赏》2007,(1):122-123
“男尊女卑”、“重男轻女”是一种中国几千年沉淀下来的观念.留在了人门的骨子里,以至在现代社会里,在许多男性的观念里就是大男子主义思想,在许多女子的意识里就是相夫教子、夫唱妇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家庭伦理道德。男尊女卑现象的存在是干扰一个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影响着“生男生女都一样”的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推崇妇女的“三从四德”,以“女子无才便是德”阻止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将女子捆缚成男子的附庸。同样在西方父权世界中,也是由男性主宰一切,扮演着权威、尊严、力量的主体角色,而女性也处于附庸男性的从属地位。现实反映在文学创作中,男性勇敢强悍的个性在作品中被大肆渲染并带上炫目的光环,  相似文献   

4.
几千年来,中国女性学一直被湮没在以男性学为主流的大海里。到了20世纪20年代,“五四”女作家群的崛起,才使女性学开始融进以男性为中心的学洪流中;新时期女性学呈现出繁荣的景象;90年代“新生代”、“晚生代”的女作家,她们以女性的话语来创作,使女性学从一元化走向多元化。从此,中国学史成为男女作家共同谱写的诗史。  相似文献   

5.
性别角色意识是受社会环境和社会制度制约的 ,几千年男尊女卑思想的教育 ,给中国文学打下了鲜明的烙印。尤其可悲的是 ,当女性成了创作主体的时候 ,她们也自觉不自觉地认同男性中心的原则。这是旧时代女性文学特有的主调。本文选择乔装故事作为论述对象 ,是因为这类作品具有更充分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6.
[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男尊女卑”、“重男轻女”是一种中国几千年沉淀下来的观念,留在了人门的骨子里,以至在现代社会里,在许多男性的观念里就是大男子主义思想,在许多女子的意识里就是相夫教子、夫唱妇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家庭伦理道德。男尊女卑现象的存在是干扰一个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影响着“生男生女都一样”的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女性文学是诞生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具有现代人文精神内涵,以女性为经验主体、思维主体、审美主体和言说主体的文学.中国的女性文学到90年代由于空前的作品数量和广泛深刻的影响才正式被文学史所接受.与此同时女性文学也由于“身体写作”和片面否定男性而被限制了发展,但是随之而来的许多批评理论却并未对女性文学进行客观的批判,而是带着某些偏见,这就使得本来就举步艰难的女性文学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女性被定义为“他者”和僵化的“二元对立”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法治腐是廉政建设的基本模式 ,但法律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性使得以法治腐也是力不从心 ;中国古代倡导以德养廉 ,但也因道德过分相信“自律”而无法扼制中国几千年的制度性腐败 ;只有德法并举 ,建立起“制度———规范———德性”三维一体的治理模式 ,才可能有效地进行廉政建设 ,这也是“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填字游戏     
《音乐世界》2010,(16):154-154
横向 1.身陷“学历门”的,有着“打工皇帝”之称的中国职业经理人 2.旧指在争夺政权斗争中,胜利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含有胜利者权势在手,  相似文献   

10.
谁在模仿谁?     
中国古代文学的天空好像是属于男性的,极少数的女性作品只是寥落点缀的晨星.由于男尊女卑观念的影响,女子在文化上没有地位,女子受到的家庭教育是<女论语>、<女诫>、<女范>之类,不属于文化教育的范畴.在父权文化体制下,女性被剥夺了各种权力,她们不能大声说话,不能自由行动,在深深的庭院里锁尽了自己的才华和青春.在文学上女性也只能亦步亦趋,追随和模仿男性.但是,女性并不是生来就这样的,最初的那朵美丽的文学之花是女性培植的,在几千年前那块带着原始的质朴狂野的土地上,是男性模仿女性,是女性创造了文学.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有影响的三位女作家丁玲、萧红、张爱玲对女性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以“人”为主体的人本意识、超越“自我”的理想意识和风格各异的独特意识表现了她们以女性意识为核心的小说创作特点。她们敢于将传统地位中始终扮演“配角”的女性在文学中提到了“主角”的位置上来,打破了几千年采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意识,体现了文学的现代性特质。  相似文献   

12.
“女性文学”存在的合理性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而且由于它的定义的杂乱 ,某种程度上也妨碍了它的被确认。通过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和文学文本中的被压抑状态的描述 ,可以确证“女性文学”存在的合理性。同时也略微针对现存的几种关于“女性文学”的定义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文学以人为载体。以伦理道德居于中心地位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学中得到生动、形象的表现。“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列为道德之首。传统文化中建立在家庭关系基础上的道德观念,是以“父为子纲”为中轴而建立的;规范父子关系的“孝”,也就成为根本的道德观念,即所谓“百善孝为先”,“孝为众德之本”。其他的道德观念,都可以说是孝道的派生与扩展。蒲松龄生活在清初。清代是中国数千年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  相似文献   

14.
女性参政议政是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我国,女性的参政问题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她们利用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刚柔相济,在各行各业发挥了男同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妇女参政仍存在不少问题和障碍。有的女性上了领导岗位后适应性不强,政绩平平。其中有社会原因,也有自身的原因。中国毕竟是一个有几千年封建传统文化积淀的国度,“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种观念以及轻视妇女的现象仍很严重。有的地方在使用妇女干部时,不能把她们与男子摆在同一位置上,因此造成女性从政的比例相对偏低。由于封建意  相似文献   

15.
《儿子与情人》是劳伦斯的成名之作,弥利安是该书中极具内涵的一个人物形象,林黛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最具代表性的女性,多年来在中国家喻户晓。这两位女性在色、才、情、德四个方面都有着许多相似之处,符合才女佳人“夫色期艳,才期慧,情期幽,德期贞矣”的标准,然而却又都是红颜薄命。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来比较这两位才女,可以看出,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这样的才女形象都是男性笔下塑造的畸形人物,她们的悲惨命运也是男权社会中的必然结局。  相似文献   

16.
“美”是一种稀缺资源,人们对其心向之而神往之。审美更是人类的特征,从古至今,人们对美的追求孜孜不倦。我国古人对女性的美就有很多经典的描述,如“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一笑倾城,再笑倾国”、“回头一笑百媚生”,等等。但是古代典籍所传递出的信息是:古代的美女只是男性欣赏、把玩的对象。在中国几千年的父权制社会中,主流文化是男性文化,男性是社会历史的发展主体,女性只是男性主体关照下的对象化客体,是“他者”。“食色,性也”,古人将“色”与“食”一道看作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女性成为父权社会“色”的对象,根本不具有获得平等话…  相似文献   

17.
爱情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征,纵观几千年中国文学史,我们从几个女性文学形象身上,看到了婚姻的不幸及为爱情而抗争和对自由的追求;同时,这一组女性文学形象也为我们勾勒出了我国封建社会爱情文明的进展轨迹.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文学批评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历史来看 ,儒道两家美学及文学批评思想一直占领着中国的文学批评阵地 ,并左右着千年来中国文学批评的继承和发展。但是 ,从文学本体来批评文学的 ,一直到曹丕的《典论·论文》才是真正的开始。总的来看 ,儒家以“诗教”理论为准则 ,道家以“自然”性追求为宗旨。两者交叉发展 ,左右中国几千年文学批评的发展 ,而真正文学批评理论意义上的文学批评 ,则是以曹丕的“文气说”为开始标志的。这一理论从作家个性、创作风格、文体选择、文学客体、文学价值甚至文论本体等方面做了符合文学客观的阐释。  相似文献   

19.
清末民初,中国女性意识觉醒在几千年男性话语掩盖下初次显现曙光,这在李劼人的“大河小说”中也有突出表现。李劼人执着于女性形象塑造,用家庭这个空间来反映女性话语权的争夺,以婚外恋这一具有先锋性的方式来演绎女性意识的变换,并把川妹子的独特性格作为一种可能性的精神资源来构建女性话语,展示了作家对中国女性意识觉醒的思考与可能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几千年来,中国女性一直处于社会最底层,女性的文学创作无法与男性相匹敌,只是到了"五四"时期,在新文化运动的激荡下,女性个人的独立意识渐趋觉醒,于是出现了一大群女作家.女作家们以女性独特的眼光审视社会,从不同角度透视人生,抨击当时的社会现实,抒写出一曲曲婉转动人的乐章.女性文学犹如一股汹涌澎湃的浪潮喷涌而出,为中国现代文学长廊涂上了绚丽灿烂的一笔,开创了女性文学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