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集得一枚1998年40分贺年(有奖)明信片。按《国内邮件处理规则》附录一国内邮件资费简表规定,本埠(县)、外埠每件邮资费应为0.60元,但欠费戳内却填写应收欠资0.40元,实际应补收0.20元才对。  相似文献   

2.
普28、普29邮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 1995年10月5日发行的普28组《长城》票主 要用于海内外航空平信、航空明信片的资费,尚不能 起国内平信常用面值的作用。1995年12月1日调整 邮政资费,国内平信资费不分本埠、外埠,每重20 克及以下为50分,当时合适面值的普票少,使用不 便,且普28组票纸质较差,印刷也差,于是重新设  相似文献   

3.
拙文《亦从"江苏上海县三林塘"邮戳谈起》(参见140736)发表后,有邮友对当年上海市内寄递邮件存在"本埠"、"外埠"之分发生兴趣。现有实物对照,图1为1959年市区愚园路寄上海县马桥乡平信封,封背贴普84分票,收寄戳日期时间为1959年9月25日9点,马桥支局投递戳为次日9点;图2为20世纪70年代市区寄南汇盐仓公社平信封,封背贴文普纪念碑8分票,收寄戳  相似文献   

4.
苏雷 《集邮博览》2013,(11):34-34
近日,笔者在整理邮品时发现了一枚22年前的挂号实寄封(图1),由于地址没有书写清楚而被退了回来。该封是我国第八次调整邮资的首日实寄封,是很好的邮政资费变更记录实物。1990年7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邮电部发出通知,对国内邮政资费进行建国以来的第八次调整:将信函平信的本埠资费每重20克从0.04元调整为0.10元、外埠平信资费从0.08元调整为0.20元;明信片的本埠资费从0.02元调整为0.10元、外埠资费从0.04元调整为0.15元;印刷品的本埠资费从0.015元调  相似文献   

5.
正包裹单是邮政营业窗口常用的单式,其上详细地记载着相应包裹传递的可靠信息,是印证邮运史的极好凭证。寄递民用包裹收取资费的标准,在各个时期的《国内邮件处理规则》(以下简称《规则》)中都有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于1991年12月28日颁布并实施的《规则》第105条规定:民包资费标准,按《国内包裹资例表》规定收取。以每500克为一个计  相似文献   

6.
信函资费信函资费,平信分本埠和外埠,按首重和续重计收资费,首重100克以内,每重20克(不足20克按20克计算)本埠0.60元,外埠0.80元。续重101—2000克,每重100克(不足100克按100克计算)本埠1.20元,外埠2.00元。若寄挂号信函,在以上平信资费的基础上,每件另加收挂号费2.00元。  相似文献   

7.
本埠邮件是指在本市(城、镇)范围内互寄的邮政业务·中华邮政时期,平信先分本、外埠,1945年10月1日开始则不分本外埠。  相似文献   

8.
本刊第10期51页《一枚少见的纸包挂号标签实寄封》和《这是挂号签条吗?》介绍了两件邮品,现将与二者相关的邮政业务知识简介如下:“纸包”全称为“纸制品包裹”,是1986年7月1日起开办的一项国内邮政业务。此前的国内印刷品每100克起重资费仅为本埠0.015元,外埠0.03元,邮政亏损  相似文献   

9.
根据国家计委和邮电部决定,我国国内邮政、电信资费自1996年12月1日起调整。国内平信每重20克或其零数,不分本外埠(以下邮件均不分本外埠)一律0.50元;明信片每件0.40元;印刷品每重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月1日,国内挂号邮资上调1元为3元;本埠邮简寄递的资费为0.6元。也就是说,实寄1枚挂号邮简需要花费3.6元。请看这枚邮简由某公司寄出,正中加贴挂号条形码签条,说明这是1枚挂号邮简,然而正面却仅仅加盖本埠邮资0.6元的邮资机戳,挂号邮资到哪里去了?  相似文献   

11.
邮票的面值是由国家邮票发行部门依据邮政资费标准确定的。自2006年1月1日起,国内印刷品函件首重100克资费由60分上调为70分;同年11月15日起,国内基本资费的  相似文献   

12.
正2009年,笔者得到一枚寄自黑龙江海林的邮件,看着眼前这枚40分玫瑰邮资片(图1)在没有作任何欠资处理的情况下,竟然能销戳寄出,并顺利"走"完全程邮路,不禁让人感到奇怪。因为,从2006年11月15日起,我国已经第13次上调了信函和明信片业务的邮政资费,外埠20克以内平信和明信片的邮政资费已分别由原来的80分和60分上调到120分和80分。  相似文献   

13.
1950年11月10日,邮电部东北邮电管理局根据邮电部邮政总局业字第138、3929号指令及东北人民政府调整东北区国内部分邮资的批准,其中贸易契约邮资本埠1500元,外埠由原来的2000元上调到2500  相似文献   

14.
杨伟 《上海集邮》2003,(5):21-21
1992年6月15日发行《石舫》普资片,全套2种,面值分别为本埠10分(题图)和外埠15分,以适应1990年调整的邮资,这两种片被大量使用,多次制版印刷,各版特征如下。  相似文献   

15.
1952年,万国邮联布鲁塞尔会议上通过了“盲人邮件盖戳邮资免除”的决议,1957年又达成允许任何一国盲人免费使用邮件寄递服务的协议。我国的盲人读物邮件业务始于1958年,50年来其寄递规定的变化主要涉及邮件内寄品与资费。  相似文献   

16.
正这是一枚由位于武汉市青山区的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国营二六五厂寄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县309信箱(解放军第3303工厂)的有趣实寄封。根据该封上的收寄地址、封右上角贴邮资处的两枚叠加销戳的邮票、两枚邮戳时间和左侧应为"改退批条"被撕的残留有"邮"、"寄"和"原"字样分析,这是一枚经邮局工作人员正确处理了的、经二次投寄的有效实寄封。首先是寄件人对所寄信件的寄出地和寄达地是属于"本埠"还是"外埠"的判断不正确,故在封上只贴了一枚10分的"云南民居"邮票作本埠邮件寄发。收件邮局在发现该信件寄达地属外埠而欠资后,及时对该信件作了批退处理。  相似文献   

17.
第一封信     
1951年7月1日,为纪念建党30周年,纪9《中国共产党30周年纪念》邮票发行了,其面值分别是旧币400元、500元和800元。票面上毛主席侧面浮雕头像庄重而慈祥,深深吸引了我们这群小邮迷。400元和800元是当时国内本埠和外埠正常平信的资费,这两种面值的邮票在通信中广泛使用着,没有多久就集到了,唯有那枚500元的,在一般信件中难于派上用场,极少贴用,因而很久都没有遇到。真是急人,如何是好?  相似文献   

18.
前面曾提到,自1950年7月1日起本埠信函邮资按外埠的半数核定。但邮集中有一封一个多月后由北京寄燕京大学的平信(图7)明明贴了400元邮票(改五200元两枚,销“北京(十八)一九五○年八月十二日十七时”三格式点线收件戳),信箱开出后却被盖了T型欠资戳,并补贴了华北版天安门图普通邮票300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所发行的加盖改值邮票,基本上都是为了适应邮资调整的需要。“改作贰角”邮票却是例外,其发行缘起,是为了节约物力、清理库存。 1942年12月,国内平信邮资由本埠8分、外埠1角6分,分别调整为2角5分和5角。挂号费亦由原来的2角6分,调为1元。自此以后,所有的1角3分、1角6分、1角7  相似文献   

20.
2006年10月25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邮政局联合发出《关于适当调整邮政基本资费的通知》(发改价格[2006]2305号),自2006年11月15日起,上调国内本、外埠首重100克以内信函、明信片业务资费。国家邮政局在邮资调整的当天发行普31《中国鸟》(第四组)邮票,全套2种。[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