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钓鱼与石趣     
陈勇 《中国钓鱼》2005,(10):62-63
我本酷爱钓鱼一族,想把哥们全拉下水,随我去钓鱼。我有一朋友,酷爱石头,想把哥们全拉下水,随他去捡石头。2004年的一天,我到他家做客,闲聊中双方都没忘把对方拉下水。朋友说,“你可以一边钓鱼,一边捡石头嘛。”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从此,在享受垂钓快乐之余,又平添一份快乐,多了一份石趣。  相似文献   

2.
“长”和“短”是相对而言的,它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指我方的生理条件臂与腿的长和短;另一方面是指与对方保持距离的长短。在实战过程中,对于生理条件劣于我方的练习者,我方则充分发挥优势,利用“长”来制“短”,在我方生理条件劣于对方的情况下.攻击对方后快速通过步法调整保持与对方的距离。在我方与对方没有明显优劣之分时,与对方保持较长的适宜距离则是必不可少的.在进攻时利用灵活的步法与对方保持较短的距离而进攻,然后迅速与对方保持较长较远的距离;  相似文献   

3.
李晋  赵晖 《乒乓世界》2007,(12):88-91
刘国正——摆短后,侧身暴冲,压制对方防守“死角” “追身球”是在对方跑动的过程中,回球到对方近身的落点,利用对方跑动时重心不稳定的因素,使对方无法及时、合理地完成击球动作,从而占据主动的一种回球方式。“追身球”是战术意识的重要体现,这要求运动员在比赛中能随时分析场上的局势,抓住对方出现的失误,在回球线路设计上能反其道而行之,出乎对方的意料。  相似文献   

4.
世界著名球星克鲁伊夫说过一句名言:“荷兰人的战术是不间断地向对方球门施加压力,尽力不给对方喘息的机会”。只有百折不挠地连续不断攻击,才能攻破对方大门,取得比赛的胜利。在我们对足球比赛中的连续进攻进行分析时,引用了二次进攻这个概念。足球比赛中的二次进攻是指:在进攻结束阶段,攻击受挫,暂时失去对球的控制,在对方还未能组织起进攻之前,通过努力,重新获球而发动的连续进攻。这与篮球比赛中,投篮未中,抢下篮板球后重新组织的二次进攻类似。我们对1984年中国长城杯国际足球锦标赛的16场比赛(预赛阶段北京赛区6场  相似文献   

5.
可晨立  赵欣悦 《乒乓世界》2012,(11):100-101
在双打比赛的进攻阶段中,“压相同落点”是运用最为广泛的战术。由于双打比赛一人打一下的规则要求和击球中线路和落点的变化,运动员在比赛时有很多情况下都是在跑动中完成击球的。而对方两个人跑动的衔接及击球后重心的还原过程恰好可以成为进攻一方着重攻击的“点”。而进攻方连续地压制相同落点,可以有效地使对方运动员在跑动中发生位置冲突,以至于击球质量下降,为本方创造得分机会。  相似文献   

6.
车星辰  张永清 《精武》2004,(6):40-42
西北疯魔棍在技击格斗的实际应用中一般分初、中、高三个层次(当然每个层次之间并无十分严格明显的界线)。初级层次一般是“先防后攻”(即先挡开对方的兵器再进攻);中级层次是“攻防合一”(即在防守对方兵器的同时顺着劲路直接攻击对方,防守与进攻之间毫无断续,一气呵成);高级层次是“不招不架”(即在对方持械进攻的同时,我不与对方的兵器相接,利用灵活的步法与身法“随闪即进”,直接攻击对方持械之手臂部位或其它部位,此即通常所说“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相似文献   

7.
潘凌汉 《桥牌》2011,(4):39-39
在现代叫牌体系中,特别注重“速度”。当对方开叫后应及早参与争叫且尽量抬高叫牌阶段;当前景已经明朗,则不要作多余的叫牌而应该“速达”。其指导思想就是不给对手机会(剥夺对手机会)。即使是满贯的叫牌也不例外。请看:  相似文献   

8.
从洪武元年建都到永乐十八年迁都北京,南京一直是明早期的政治、文化中心。笔者在南京明故宫捡瓷片十余年,曾捡获“赏赐”款洪武白釉梅瓶残片,经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测定系铁红料,南京博物院也藏有一只同样带“赏赐”铁红款的完整梅瓶。  相似文献   

9.
“发球抢攻”是乒乓球比赛中最重要的战术之一,如果己方运用好的话可以在前三板环节给对方造成很大的压力,迫使其陷入被动状态。在少儿运动员逐步开始接触实战比赛的阶段中,培养“发球抢攻”的能力至关重要。它有利于强化小队员在比赛中寻求主动的意识;提高他们对自身发球质量的要求以及衔接“从发球到抢攻”的步法调整能力。  相似文献   

10.
团体赛花絮     
“机灵鬼”立功 男子乙组上海浦东队第四台年仅12岁(1989年出生)的谢靖是来自江苏的小外援,生性聪颖机灵。本次全程比赛他三胜五和一负,为浦东队晋升甲组立下战功。第五轮对云南队一仗,他残局时以双马士象全对孙光棋的马炮兵仕相全,处于下风。对方凭借兵种和过河兵之优,死死缠斗,不肯罢休。小谢靖则很“鬼”,一边加快走子速度,竭力与对方周旋,一边在记录纸上做下记号,静候对方失误。机会终于来了:对方为构思入局,竟在规定时间内,未走满规定着数──超时。他立刻举手示意裁判进行处理,结果判孙超时作负。由于两队另三…  相似文献   

11.
杨波 《精武》2004,(6):20-21
8.加力引劲法 推手时,为了诱使对方暴露空当,打破对方平衡,常运用“引劲”主动加力于对方。对付身长力大的人,如果不主动加力,则更难以听其劲、借其力,达不到顺势打击对方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常要用到“引劲”。“引劲”目的有两个:一是引其出劲,二是引进落空。彼劲不  相似文献   

12.
“变换组合”是一种生生交往的新形式。学生在比赛进行一个阶段后,获胜的运动小团体中,较强的几个成员要通过猜手掌的正反的形式来选择一个成员到对方的运动小团体去。  相似文献   

13.
侯转运 《武当》2008,(9):18-19
一、“两种功夫”解 观世界之功夫,古往今来,无非有两种功夫。一是以力量硬打,打倒对方,如少林拳、拳击、散打、跆拳道、截拳道、空手道等等;还有一种功夫即太极拳,刚好相反,专一化解对方力量为主。太极拳不讲级别、量级、体重、力量,也不管对方是什么打法,任凭对方随意拳打脚踢,只要对方力量上我的身,瞬间进行化解,将任何方向的任何力量在瞬间全部化解,使之无影无踪,或使之反弹出去,并让对方飞跌出去。而且,对方的力量越大,反弹的力量也就越大,对方摔跌的越远,越狠,受伤越重。此即所谓“借力打力”,“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  相似文献   

14.
几乎每个篮球队在比赛的某一阶段都要进行全场紧逼防守,这对毫无准备的对方教练员来说则是件头痛的事情。进攻方法的组织必须要考虑到几个实际问题: 心理因素是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教练员在对付紧逼防守时必须抱有积极的态度,例如:每当对方紧逼时他应叫出象“按路线跑动”一类的语言,而不应叫“注意紧逼”,前者是积极的,而后者则是消极的。同时教练员必须要使运动员们知道他们将会被紧逼,并要使他们确信“紧逼易被攻破”的道理: 1.因为一旦从夹击中将球传出,攻方在人数上便占有了优势。  相似文献   

15.
关于婚姻,马晓春有个“拾麦穗理论”,说是找爱人就像拾麦穗,有人老以为最大、最好的在后边,所以边走边看,错过了不少,到后来麦穗越来越少;有的一见麦穗就拾,同样捡不到后边的大的、好的。“我呢,不早不晚,走到一半时,该捡就捡了。”当初马晓春对自己的婚姻非常满意,但时过境迁,物是人非,这段“麦穗歌”却越唱越苦涩,他和许燕竟成了陌路人。  相似文献   

16.
在比赛场上一切战术手段都是为得分服务的。怎样才能多得分和得高质量的分,这是指挥员最关心的问题。“顺向得分”(己方球得分)顺理成章,指挥起来也容易一些。“逆向得分”(遏制对方得分) 相对就难一些。尤其在终局阶段,对队员的素质高低、剩余时间的把握、双方的比分情况、战局的走向、收杆球的判定等等,都要在瞬间通过精确的判断、确定最佳打法。总之,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在确保己方得分的同时遏制对方得分,从而确保胜利。仅举几例:  相似文献   

17.
《围棋天地》2011,(5):78-79,110,111
游离在对方棋子周围的“点”的手筋,往往是绵里藏针的,在整形、破坏对方形状等场合屡奏奇功,在死活中的应用也是极为广泛。  相似文献   

18.
10.定在有隙,中在得横,对“定在有隙,中在得横”的技术解释,太极拳家吴孟侠在《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注解》中说,定是找好对方的空子”再进击,即“有隙”;“中是击中,要想将对方击中,必须得到对方的横”。这里“得横”的概念,指“得”对方的“横”,即找到对方的横向位置,其稳定性差,便于发劲。  相似文献   

19.
攻击方运用车炮或双炮在对方底线碾转攻击,扫荡对方的士象或其他子力,从而入局取胜的杀法称为炮碾丹砂杀法,也称“打剥皮”。“炮碾丹砂”名称来自于中药制作工序:一个薄圆形的铁滚子在长条形铁槽内,轰隆轰隆地来回碾压丹砂等干燥药材成粉末。这里借用“炮碾丹砂”来说明炮借车力在对方底线来回扫荡士象等子力很是形象。下面就让我们欣赏下“炮碾丹砂”的雄壮表演。  相似文献   

20.
隐蔽站位法     
“隐蔽站位”是一种打破常规的特殊站位方法,它把前排能够参加进攻的队员“埋伏”在后排,然后出其不意地袭击对方,使对方“猝不及防”起到“奇袭”的目的。当然,这种站位并不超越排球规则的许可,而它恰恰是利用排球规则规定的“同排左右不能错位”,“同列前后不可颠倒”的原则进行的。其方法分述如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