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现代邮政在中国的发祥地之一。因此,在上海最能找寻中国百多年来邮政、集邮的完整发展历程。2006年恰逢中国国家邮政创建110周年大庆,让我们由此上溯,在申城范围作一次小小的寻根之旅。  相似文献   

2.
刘堂伟 《集邮博览》2012,(12):12-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邮政部门在发行全国通用邮票之前,邮政业务售用的是原解放区邮政发行的邮票,并沿用各解放区邮政日戳、中华邮政日戳和伪满邮政日戳来处理邮政业务。为迅速开展邮政业务,中国人民邮政还沿用中华邮政的各种邮政单式,其中,最为常  相似文献   

3.
谢德厚 《集邮博览》2012,(12):50-51
三、中国人民邮政稿费兑换券的类别"稿费兑换券",顾名思义是报刊以及新闻文化单位,经邮政部门核准、认购后,通过邮政汇兑窗口,向撰稿人承兑稿酬的一种具有特定内涵的邮政票汇业务。按照邮储通字第313号《通知》要求,稿费兑换券归类于汇兑业务中的定额汇票项,中国人民邮政稿费兑换券采用中华邮政时期的定额汇票与  相似文献   

4.
为做好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邮政服务工作,上海邮政在世博园区设立十多处邮政网点。除了在浦东南路5000号周家渡邮政支局原址建立世博邮政支局,在世博村内新建世博村邮政所等两个永久性的邮政设施外,还在园区围栏内中国馆等处开设6个服务处及2个邮政处理站等临时性的邮政网点。此外园区围栏外的南码头所、卢浦大桥所和高雄路所也为园区提供邮政服务。  相似文献   

5.
回执的作用     
中国人民邮政事业是在接管、改造旧中华邮政的同时,以解放区邮政为基础,建立、发展起来的。建国之初,原解放区邮政的邮政资费并不统一,且各自发行本区邮票。1949年11月1日,邮电部成立后,  相似文献   

6.
吴江  余颖 《集邮博览》2013,(7):18-20
在北京邮政文史中心档案馆,保留着一些极其珍贵的大清邮政、中华邮政时期邮政局所的老照片。这些局所历尽百年沧桑,向我们展现着北京邮政的发展历史,也见证了北京邮政储金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秋实 《集邮博览》2003,(1):30-30
邮政副戳是邮政部门对邮件业务处理时加盖的特殊戳记。邮政副戳琳琅满目、数不胜数,有的垂手可得,有的稀少难觅。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由此引发海湾危机;1991年1月17日凌晨,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向  相似文献   

8.
中国第一款邮政日戳始于1872年(同治十一年)2月22日的上海海关邮资已付戳~①。此后,邮政日戳的格式不断更新,迄今140多年来行用过的邮戳种类多而复杂,其中实线腰框式邮戳自清代开办国家邮政的后期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诞生起,经中华邮政至中国人民邮政都有使用的记录,是代代相传的"三朝元老",可以说是中国邮戳史上的老寿星,值得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9.
黄山 《上海集邮》2008,(6):24-25
上期我在本专栏谈了美国的邮戳,但没有讲到条形码。按广义的说法,条形码也是构成邮件上相关寄递信息的一种,虽然它看起来很乏味,却非常重要,可以说没有它就没有现代邮政。先来看一套邮票(图1),这是美国1993年为纪念国家邮政博物馆落成所发行,全套4种异图连印的票面上,尽可能多地表现了近150年美国邮政史上最重要的人和事,其中右下一图中以一封信函为背景,条形码与邮票、日戳并列其上,它们都是邮件实寄过程的重要印记,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0.
武玮磷 《上海集邮》2000,(11):38-39
1999年8月9日美国邮政推出网络邮资(Intermet Postage),掀开了邮政史上新的一页。网络邮资又称个人计算机邮资(PC Postage),是用户使用个人计算机通过互联网购买打印在信封上的邮资产品。通过这种邮资系统,你可以在任何时候,在自己家里或办公室里,使用电脑打印邮资,用邮变得非常容易。  相似文献   

11.
由海关总税务司办国家邮政,在世界邮政历史上是罕见的。英国人赫德(Robert Hart 1835-1911)于1863年起任大清海关总署总税务司,1896年兴办大清邮政。  相似文献   

12.
“2008中华全国新人新作集邮展览”给人的感觉是充满朝气和活力,发现了一批初步具备参加世界邮展竞赛实力的新人新作,值得庆贺。传统类《中国海关邮政(1878—1896)》邮集,展示了清代海关邮政19年间大龙、小龙、万寿的珍品,荣获本次邮展最高分,吸引了大批参观者的视线。邮政历史类《中华邮政国际挂号资费(1912—1949)》和《爱尔兰古典邮政(17—19世纪)》使人耳目一新。极限类《拉丁美洲1897—1946》名列前茅。而青少年类的《杠杆》、《影子》等则以全新的选题、合理的编排,赢得人们的赞誉,预示着我国集邮事业的希望和未来……  相似文献   

13.
丁丁 《上海集邮》2000,(9):38-39
青少年是未来集邮的希望,也是未来邮票市场的顾客。所以,青少年是宝贵的未来资源:美国邮政、美国集邮协会和美国邮商协会在今年6月初达成一项协议,决定在三方联合举办的邮展上由美国邮政完全控制青少年展区。这个决定在美国集邮协会的会员中造成了一些担忧:一切以市场为导向、以利润为目标的美国邮政将把青少年集邮引向何方?  相似文献   

14.
高飞 《集邮博览》2012,(9):78-78
2012年6月12日,美国邮政与法国邮政联合发行一套两枚永久邮资面值的纪念邮票,主题为爵士乐大师MilesDavis和法国歌唱家EdithPiaf。  相似文献   

15.
王泰来 《收藏》2008,(10):121-124
1896年光绪皇帝批准成立国家邮政,翌年10月大清邮政发行邮资明信片,中国的邮政用品——邮资明信片、邮资信封、邮资邮简、邮资信卡自此发端。  相似文献   

16.
徐冶敏 《集邮博览》2008,(10):20-21
中国早在1914年就加入万国邮联,1981年起中国邮政每年的10月9日在各地开展世界邮政日宣传纪念活动。制作、发行包括邮票等邮资品在内的纪念邮品,是世界邮政日庆祝活动独特的形式。除此之外,类似其它节庆的做法,作为服务性行业的邮政有时也会想到搞一些优惠回馈顾客的活动,最直接的莫过于在减免邮政资费上动脑筋。  相似文献   

17.
正我们常说,邮票是国家的一张名片,也是历史的一面镜子。1942年7月7日,由美国总统罗斯福亲自过问与监制,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中国"七七"抗战五周年》纪念邮票,就是见证中美共同抗战、含纳众多信息、设计颇具特色的一枚邮票。通过这枚邮票的发行和大量寄往中国的首日封,昭示了美国政府支持中国抗战的鲜明态度,并以此向英勇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的中国军队和人民表达敬意。  相似文献   

18.
邮政日戳是邮政部门在邮件或邮政业务单据上加盖的,表示收寄、投递时间的印记。邮政日戳记载了邮政业务在办理、交接、运输和投递邮路中的过程。"平原"邮政日戳由于使用时间短,样式特殊而受到集邮爱好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全国邮政集邮宣传工作委员会第三届工作年会于2月25日在江苏扬州召开。会议全面总结了2003年全国邮政集邮宣传工作,对今年的工作进行了部署,全国邮政集邮宣传工作委员会委员和成员单位领导近30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上海集邮》2001,(11):3-3
金秋送爽,金桂飘香,我们迎来了新世纪第一个世界邮政日,在此,我谨代表上海市邮政局向长期奋战在邮政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致以节日的问候,向关心、支持邮政事业的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用户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