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24(1):F0002-F0002
苏州市职业大学(苏州学院[筹])是一所市属高校。自2000年起,学校为让学生熟悉和了解苏州历史文化,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在苏州高校中首开“吴文化”课程。近年来,苏州市职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苏州市职业大学对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日益重视,对吴文化课程的发展尤为关注。在教学平台的建设方面,从吴文化园的兴建到拓宽地方文化课程教学场所,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高职高专院校应注重紧密围绕地方区域文化建设,充分挖掘本校特有的文化素质教育资源,从而实现文化素质教育平台的建设创新。  相似文献   

3.
由苏州市职业大学吴文化研究院徐静院长主编的《吴文化概说》即将出版发行了。这是吴文化研究院成立之后出版的第一本书,是我校吴文化研究取得的又一成果,可喜可贺。
  苏州是吴文化的发源地,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苏州市职业大学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具有源远流长的文脉传承,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11年创建的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学底蕴可谓深厚。特别是进入21世纪搬入新校区以来,坐落于姑苏城南上方山麓、石湖之畔的苏州市职业大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学校紧紧围绕苏州市委市政府“科教兴市”的发展战略,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机制活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诸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校的综合实力和社会声誉进一步提升,为全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苏州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其中,吴文化研究与传承是学校的一大亮点,是特色鲜明颇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4.
2013年5月21日,由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编辑部和吴文化研究院联合举办的以“彰显内涵特色,助力文化发展”为主题的学报“吴文化研究”栏目发展研讨会在吴文化园隆重举行。十多位校内外相关领导、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会议,他们为“吴文化研究”栏目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探讨栏目如何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语:岁末年初,拿到新鲜出炉的《吴文化概说》,颇为感慨。
  苏州市职业大学虽然还是高职类院校,却一向十分重视吴文化研究与传承。2013年伊始,学校以文件形式发布《关于学校吴文化研究所更名为吴文化研究院的通知》:“为更好地发挥我校吴文化研究优势,积极参与苏州市文化建设,经研究决定,校‘吴文化研究所’更名为‘吴文化研究院’。”在筑梦中国、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下,在经济高速发展、本土文化价值愈加凸显的现实环境中,校领导高瞻远瞩,深知文化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中国梦”的苏州职大篇章,必须以底蕴深厚的文化做精神基础。作为一所位于吴文化发源地-苏州-的地方性高校,我校的科研和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资源优势。吴地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气象万千。学校成立吴文化研究院的目的就是要把吴文化作为自己的第一优势,打造独特的文化品牌,提升学校的文化软实力,提高学校的社会美誉度。基于此,2013年12月,由我校跨部门多位专家学者参与撰写的《吴文化概说》出版发行了。这是吴文化研究院成立之后编撰完成的第一部著述。  相似文献   

6.
历经两年的打磨,由苏州市职业大学吴文化研究院牵头主持,联合苏州市档案馆、苏州市园林设计院共同编著的《苏州城墙》于2012年12月由古吴轩出版社正式出版。被誉为苏州市古城墙首部全景书的《苏州城墙》有着怎样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为此,吴文化研究院举办"《苏州城墙》研讨会",来自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学院、苏州图书馆的专家展开了讨论,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见解和观点。现就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中的主要观点加以整理和摘要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经苏州市委宣传部、苏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苏州市文化和广播电视管理局研究决定,在今年4月下旬至5月底联合举办“姑苏技能大奖暨首届吴地工匠文化节”。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文化基础”功能模拟教学法吴瑞明“计算机文化基础”(又称计算机基础知识)是一门旨在培养大学新生应用计算机能力的知识普及型课程。随着计算机教学的深入展开,多数高校在大学新生阶段开设了普及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文化课,但就如何讲好这类课程而言,尚有许...  相似文献   

9.
王轶媛 《家长》2024,(3):102-104
<正>为落实国家“双减”政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当大力倡导课程多元化,以校本课程开发为抓手,利用好校本课程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独特优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将吴文化融入校本课程建设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我们应当切实发掘中国优秀吴文化的内容,积极开发小学吴文化校本课程,让学生能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实现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并达到减负提效的目的。本文将对“双减”背景下吴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策略进行研究。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家推行了“双减”政策,  相似文献   

10.
基于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木雕设计”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课程思政对培养大学生“工匠精神”、保持传统文化特色具有重要意义;课程思政实现路径以党的领导为基石,以课程知识为主线,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在构建课程知识体系框架的基础上,把育人元素有机融入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1.
发现漏罪的并罚问题,我国刑法第70条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作了具体规定,但也存在着大量的漏洞,给刑事司法实践带来了困惑,影响法院判决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这些问题总体说来还是属于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运用问题。对它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司法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企业形象发展的新趋势--企业绿色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形象在企业的竞争中日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21世纪的企业究竞应该塑造什么样的形象?毫无疑问,“企业绿色形象”必将成为未来企业形象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认为古方言“伯都”中的“都”当通“虎”;《韩非子·五蠹》“耿介之士”中的“耿”当通“战”;提出对于上古牙音①与舌音之间的关系,应从语音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将有助于对上古音的正确认识,进而有效地指导音训实践。  相似文献   

14.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5.
宪法实施是宪法作为根本法的内在要求,也是各宪法主体的交互行为。知晓并理解宪法则是各宪法主体交互行为有效发生的逻辑前提,由此要求宪法必须以"公开的大众知识"和"被广泛知晓的法律常识"品格出现,才能使知晓和理解宪法成为可能。两种品格的形成过程本质上就是宪法社会化的过程,其有助于宪法实施文化基础的形成、实施实效的巩固以及实施主体能动性的提高。不同的宪法主体,宪法社会化的媒介与方式也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娱乐节目如今在国内各电视台已成为与新闻、电视剧比肩而立的主打节目。本文从审美的角度对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在新旧交替以及同世界接轨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梳理,正是娱乐节目中的诸多娱乐元素与受众审美需求的奇妙契合,成为娱乐节目火爆荧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论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罗马对行省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省是罗马对被征服地区及其居民实行统治的主要管理形式。它对于罗马国家的稳定和罗马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非常显著的作用。然而 ,罗马对行省的治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更不是没有缺陷的。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正是罗马行省管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对其加以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罗马行省制度的理解 ,而且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罗马历史的发展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历史作出的公正裁决,是人民大众意志的选择,也是共产党自身的本质特点所决定.  相似文献   

19.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之后,基础教育改革中出现了"选科"和"走班"两类新的问题,"选科"的结果是"定向"(或分流),"走班"是"选课"的结果。科学的"选科"是基于能力倾向测验的分类决策,"选课走班"是基于学业评价的安置决策。这两种测验的目的不同,优秀的标准不同,施测的时间不同,效度要求不同,参照的选择不同,编制的依据不同,计分和结果呈现的方式不同,结果的解释不同。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响堂山石窟的类型进行分析,得出分期结论并总结其不同的特征。进而通过对响堂山石窟与东魏-北齐其他石窟的比较,发现东魏-北齐初年响堂山石窟的独特性极为鲜明,到北齐中期以后,响堂山与其他地区石窟特征趋同,形成所谓的"响堂样式"。而这一变化过程正是高氏家族由"胡化"转为"汉化"的最好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