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7 毫秒
1.
机构荐股     
本周沪深两市股指宽幅波动,虽然实现了开门红,但持续性做多力量不强,市场多空双方力量再度回到均衡;盘面上,指标股活跃,资金从高估值的小盘股向低估值的中大盘股转移,尤其是新兴产业股向煤炭、有色、金融、地产股等传统产业股转移。后市来看,管理通胀预期之下市场承  相似文献   

2.
A股市场在经历了上下数百点的风雨震荡之后,近期回归基本面之意日渐清晰。从风格上看,基本面好、前期被严重低估的股票有望展开修复行情,而高估值又无业绩支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市场行情,国泰君安认为“抓大放小”或是当下一段时间的风格常态。一方面,新股发行提速给市场带来的供给冲击,与再融资收敛对于并购重组逻辑的弱化,构成了中小创的双重影响。另一方面,从目前所处的政策环境来看,“金融去杠杆”和“实体去产能”的背景下,利率中枢上移将是高估值品种的最大杀器,高估值讲故事的伪成长将是最先受冲击的领域:而在“去产能”带来的盈利修复中,传统板块相对于成长股则又明显更为受益。因此,从市场所处的风险偏好来看,”抓大放小”是当下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4.
基金视点     
诺安基金:2011年A股市场回归价值型投资诺安基金认为,2011年中小盘股票估值重心开始下移,逐渐释放高估值风险,成长型投资逐渐退潮。取而代之的是,价值型投资悄然回归。  相似文献   

5.
对于中小盘股票的高估值与大盘蓝筹股低估值的反差,市场讨论颇多,本刊一直认为中小盘股票尤其是创业板股票的高市盈率发行不可持续。今年以来,创业板指数和中小板指数都出现了一波快速和凌厉的调整。两个指数的最大跌幅都超过了20%。对于一些优秀的成长型公司而言,高估值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化解。长期来看,在众多的中小盘上市公司中,亦不乏代表经济转型以及新兴商业模式的成长型公司。但如何从中遴选出未来中国的"微软"和"苹果",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4月底以来市场弱势格局明显,保险板块却连续10余个交易日收出阳线,板块指数向上突破的趋势十分明确.保险股是A股市场大象级标的,除非是牛市初期和末期,其它时间段保险股基本上没有大级别的趋势机会,但今年可能不同. 2017年政府对宏观经济的整体基调是“防风险、稳增长”,防风险成首要任务.防风险需要先整治乱象,近期保险业反腐、规范险资投资等是高层防风险重要举措之一,对肃清保险业顽疾可能给传统大险企带来阶段性机会.同时,从资本端看,随着美国加息进程推进,国内长端金融利率将继续上移,原本配置大量债券的保险公司最为受益.从负债端看,保险股本身的估值也较低,内含价值显著低估,是弱市下资金绝佳的避风港.  相似文献   

7.
投资者的活动离不开人的主观感受与对风险的偏好,本文首先从冯诺依曼的可测效用公理出发,引用期望效应函数来描述有风险偏好的投资人的投资效用,并从定常风险和非定常风险偏好的角度给出期望效用函数计算方法与风险偏好的度量.其次从风险价值度角度,利用不同风险偏好者对风险与收益关注度的不同,给出了VAR(CVAR)模型下的风险偏好度量.最后由投资心理和偏好心理的复杂性,通过预设风险偏好性质来度量风险偏好,以增加灵活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最近市场调整过程中有三点值得注意. 第一,俄乌冲突导致全球股市大跌,这个时候关注金融地产的价值更有意义. 从资产配置角度看,护盘主力还得靠低估值的价值股.价值股的下行空间有限,上涨空间很大.同时,稳增长还得靠基建和地产.而稳增长带来的货币政策宽松是金融地产业绩增长的驱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9.
基于企业发展呈现“脱实向虚”现象的背景下,从企业高管的角度出发,以2011~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高管过度自信与企业金融化之间的关系,并探究分析师关注这一外部监督机制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高管过度自信正向影响企业金融化水平,过度自信的高管更倾向于配置较多的金融资产。在分析师的外部关注与监督下,高管过度自信引发的企业金融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进一步传导路径分析表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在高管过度自信与企业金融化的关系中起到了中介作用,过度自信的高管具有的风险偏好性是导致其配置过多金融资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基于POT模型的风险价值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绝大多数风险价值的计算方法都将正态分布作为最基本的假设前提,然而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金融回报序列往往呈现出明显的尖峰厚尾特性,这使得在正态分布假设下所计算出的风险价值常常会低估实际风险。其原因在于正态分布假设不能很好的体现回报分布的尾部特征。文章尝试引入POT(Peak Over Threshold)模型来克服正态分布的这一缺陷,以提高风险价值的估算精度。  相似文献   

11.
金融股重估开启.近期招商银行、中国平安月内涨幅超过20%,机构资金快速涌入,目前估值来看招商银行PB接近1.4倍,PE(TTM)在9倍附近,而中国平安目前PB大约2倍,PE(TTM) 12.8倍;招商银行目前总市值接近5800亿,中国平安总市值已经超过8000亿,大市值低估值的金融蓝筹股显然是在价值重估,并且这种重估是在中港两地的交易所同步进行的.而目前仍有一批大银行股价低于净资产,估值在7倍PE以下,且二季度银行股将进入年报分红季,分红收益率普遍超过4%,破净银行股将继续价值重估之路.  相似文献   

12.
在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出炉后,A股却陷入新一轮低迷。本周前两个交易日指数都出现大幅下跌,而个股再次演绎千股跌停的命运。对于短期市场,中信证券认为,一边是国内基本面下行与财政政策发力对冲;另一边是规范杠杆的过程中高频度政策逐步修复市场风险偏好,加之限制股指期货市场对现货的影响、引入熔断机制、降低股市波动性。  相似文献   

13.
毫无疑问,时下主导A股趋势的预期来自海外市场的金融动荡。幸运的是,A股市场内部流动性已经陷入低迷,无论上涨或下跌都缺乏持续动力,表象是抗跌或抗涨。另一方面,希腊债务危机尚未演化成为全球金融系统的系统性风险,而只是在预期层面上来回拉锯,进而,对于A股来说,缺乏直接传导的变因。  相似文献   

14.
近期市场明显风险偏好提高.盘面可以明显关注到成交额明显的放大,券商股出现了久违的上攻行情.2014年11月份那一波券商股的集体爆破依然令人记忆犹新,几周就翻倍.而周期股在有序调整后,再重整旗鼓,明显再次上攻,而次新股反复活跃.  相似文献   

15.
犹豫区间直觉语言型Z-number(HIILZN)是在语言型Z-number基础上拓展而来的,在处理现实世界决策上扮演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提出了在以犹豫区间直觉语言型Z-Number为信息环境下决策者有风险偏好的多属性群决策模型,探究决策者不同风险态度对权重和方案排序的影响,对于进行金融投资以及风险投资等方面的决策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首先提出了两种新的语言尺度函数,并基于语言尺度函数,提出了HIILZNs新型距离公式,并利用与HIILZNs正理想点的距离提出了HIILZNs的排序值公式。进一步地基于距离公式提出HIILZNs距离相似度公式,并利用距离相似度构造最优模型求解最优专家权重。接下来提出HIILZNs熵公式度量HIILZNs自身的不确定性,并基于决策者风险态度提出风险偏好因子,然后利用风险偏好因子和熵公式定义了风险偏好函数。最后构造排序值加风险偏好函数最大化的最优决策模型求解最优权重,然后利用WAA算子集结每个方案的属性值得到综合排序值并排序,并探究不同风险偏好下属性权重的变化以及对方案排序的影响。最后,通过一个实例验证该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市场方面,中信证券认为A股依然能继续受益于外资流入.对中国而言,影响人民币汇率和跨境资金流动的更多是基本面预期而非金融面的内外利差.与发达经济体2017年4、5月以来普遍趋弱的基本面预期不同,7、8月份以来中国经济的预期是不断好转的,这种预期分化短期不会扭转,其对国内的汇率、资本流动而言都是加分项.因此,虽然短期地缘风险压制了全球股市的风险偏好,但是,“莫为波动遮望眼”,相对估值和经济预期分化的共同影响下,A股依然能继续受益于外资流入,预计人民币汇率也将继续稳中有升.  相似文献   

17.
通过深度访谈、问卷调查与风险测评,对比分析大学生投资互联网金融的正反案例,总结成功因素和失败教训。大学生要提高风险认知能力和金融素养,选择适合自身风险偏好的产品投资;高校要积极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教育活动;监管部门要探索适应互联网金融特点的监管机制,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等,以促进大学生理性投资,防控投资风险。  相似文献   

18.
<正>上证指数没有系统性风险。但并不表示赛道股和核心资产(包括科创板和创业板里的高估值股票)不跌。凡是涨多了的股票,都会跌。跌多了,就会涨。所以,股票市场不需要线性思维,更多的是周期思维。很多散户投资者比较关心大盘。而笔者认为最好的策略是——不关心市场波动。  相似文献   

19.
美股暴跌,A股也呈现弱势但整体表现相对平稳,主要是A股已经跌得够多.近期监管态度明显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据媒体报道,银监会为代表的监管层表态要防止发生“处置风险的风险”,维护金融稳定.这给金融去杠杆提供了舆论支持,金融去杠杆的必要性无需多言,但出于实际情况,需要强调金融去杠杆的有序性,非一日之功,需要建立长效机制,给予缓冲期,逐步分批有效的去杠杆.  相似文献   

20.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系统的核心,其风险承担能力是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保障。以2007年至2018年沪深A股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通过中介效应分析法,实证研究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资本缓冲和风险承担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金融创新降低了商业银行的资本缓冲,增加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2.资本缓冲在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影响中发挥了显著的中介作用。3.董事会中专业委员会的治理发挥了对资本缓冲中介效应的调节作用,有助于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