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爱好者》2008,(4):F0003
开封这座七朝古都,从古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此间它看遍了世间坎坷,也阅尽了人世沧桑。黄河浪涛一次次从铁塔顶漫过,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赋予今人以大河的秉性。而李公涛在历史长河中,更是一抹永不退色的风景。  相似文献   

2.
古都赏菊     
木子 《档案管理》2008,(2):91-91
古都开封的菊花久负盛名.每逢深秋,便有同学、朋友自开封捎上一两盆,黄灿灿、红艳艳.摆在客厅,顿时蓬荜生辉,满屋菊香.但这一缕菊香也常使我一叶障目,错过一次次菊展.  相似文献   

3.
伍燕 《出版参考》2010,(11):26-26
北伐战争后期.爱国将领冯玉祥率国民革命军进驻开封。开封是闻名遐迩的六朝古都.但冯玉祥巡视后发现这古城因连年战乱已经遍体鳞伤.幸存下来的名胜古迹也多是残垣颓壁。开封市的标志性建筑——建于宋代的国宝级文物铁塔.更是满目疮痍破败不堪了。冯玉祥围着铁塔转了几圈,不免为之心寒。  相似文献   

4.
地方报纸是在地方诞生又是在地方生长的。抓住城市特点,宣传城市优势,是城市报纸能否办出地方特色的一个重要问题。开封的优势是什么?开封日报如何办出地方特色?在讨论中我们提出《开封日报》要姓“开”。所谓姓开,就是要立足开封,以我为主,写开封事,有开封味。要办出开封味,就要认识开封,研究开封。开封是一个具有近三千年历史的七朝古都,是我国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北宋时期,建都于一百六十八年,人口上百万,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史书上早就有“一苏  相似文献   

5.
熊如英 《大观周刊》2012,(5):26-26,18
宋代在我国历史上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即处于我国封建社会承上启下的变革时期。虽然北宋建国后有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与宋朝对峙.积贫积弱成为宋政权的明显特征,但宋代的经济却始终处于上升的趋势.商品经济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城市经济在全国经济中的比重明显增加,城市的规模日益扩大,地位日趋重要.成为我国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突出变化.特别是北宋的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更是当时世界上人1:3最多,经济最发达、最为繁荣的城市之一。  相似文献   

6.
灾难发生后,灾难记忆通过电子媒介和灾难博物馆等媒介空间得以保存和传播,此时,媒介空间的主要功能表现为建构和再现灾难记忆;随着时间和空间的转移,关于灾难的记忆通过高度科技化的VR技术得以重构和增强,VR灾难新闻通过场景建构让人类重新感知灾难现场的残酷。笔者从媒介空间的视角出发,探讨灾难发生后,灾难记忆在不同空间中的建构,空间势能以及不同的媒介空间与灾难记忆的建构有着怎样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建立地方特色档案,是综合档案馆的一项重要任务.开封是七朝都会,与北京、安阳、西安、洛阳、杭州、南京并称七大古都,也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为发挥文化古城优势,开封市档案局馆积极开发宋代档案资源,突出地方特色,多途径、全方位地为经济建设和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收到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8.
远逝的文明     
《老开封》,屈春山、张鸿声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作为七朝古都开封,是不是像人们说的那样,随意捡起一片瓦,说不定就是秦砖汉瓦,就可能是某个朝代的遗物,就是一部尚须研究的历史呢?初入开封,带给人们的只能是失望,古城风貌不再,王气已荡然无存。千古风流人物,早被雨打风吹去。现代化文明的气息已逐渐湮没旧时气象。再加上  相似文献   

9.
司艳宇 《兰台世界》2016,(15):109-112
在明朝初期官修地方志行为的推动下,明清时期的开封逐步筛选和形成了形态各异的"八景"。八景的形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该历史时期开封地区生态环境的发展状况。其发展变化也反映了当地生态环境的变迁,对开封地区环境史研究有一定的补充,同时也对现代古都旅游的深度发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金上京访古     
在北国江城哈尔滨东南二十九公里外,有一座古老而又欣欣向荣的小城——阿城。虽然它远不像北京、西安、南京、开封等古都那样闻名遐迩,为世人所公知,然而它就是七、八百年前曾经统治我国半壁河山达一百二十年之久的金朝上京会宁府所在地,有其辉煌的过去。我有幸参加了在那里召开的一次国际金史研讨会,藉此机会对它进行了短暂的考察。  相似文献   

11.
通讯员园地     
写新闻,让我走进人民大会堂□张法祥作为一个记者或通讯员,必须“眼到”、“口到”、“心到”、“手到”。看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要张口勤问,心里要想此事有无意义,算不算新闻,有意义算新闻就要勤动手,把它写出来。我在延津县广播电视局上班,老家距离县城20公里,来回要路过文岩渠大桥和一个砖瓦场。一次我骑车路过这里时,看到文岩渠中沉淀的黄河淤泥被拉到砖瓦场堆积得像座小山,下车一问才知道这是该砖瓦场用来烧砖的。我想,别人烧砖都是用地下黏土,毁坏耕地,但他们用黄河淤泥烧砖,一可节约能源,变废为宝,二可不毁耕地,如…  相似文献   

12.
中华古都档案研究协作会首次会议于1993年11月6日至8日在古都开封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北京、西安、南京、开封、杭州、洛阳、安阳市的档案局局长和档案部门从事古都档案征集、开发、研究的人员,市档案局王国华局长出席了这次会议。这次研究协作会,以开发古都档案资源,为建设历史文化名城服务为中心议题,就古都档案的概念、  相似文献   

13.
7年前,《纽约时报》曾刊载文章《从开封到纽约——辉煌如过眼烟云》指出,一千年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城市正是黄河边上的开封。作者将宋之开封与今之纽约相提并论,为的是作盛世危言,提请美国人朝乾夕惕,切莫丢了老大地位。而抚今追昔,反观千年以降的开封,令人着实有不胜唏嘘之感。诚如一位网友所言:"以前我们从鼎盛的宋朝到河南省省会,再到现在没落的小开封,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发展机会。"一则"豪赌造城"的报道再度引发了国人对这座古城的强烈关注,将其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据报道,开封市老城区将改造成近20平方公里的实景人文旅游胜地,重现北  相似文献   

14.
宋代的雨泽奏报制度断断续续地一直维持进行,并且在程序和格式上有明确的要求。程序上已经出现了层层递报——即由低层政区向高层政区递报,格式上则有两方面的要求:一为奏报降水时间,另为奏报降水多少,基本上具备后世"雨雪分寸"的雏形。但与此同时,宋代雨泽奏报制度中存在诸多弊病致使对宋代雨泽奏报制度的评估不能过高。  相似文献   

15.
宋代宗室的文化成就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宋时期是古代宗室文化发展的成熟阶段。宋代宗室在其存在的330多年时间里,以其恢宏的皇家气度,在文艺学术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并在一定程度上规定和制约着宋代文化发展的走向和特质,也为明清时代宗室文化提供了一种建构范型。一、宋代宗室文化的辉煌成就(-)文学成就宋代是汉唐文学繁荣后的又一个弘文盛世。宋初帝王多好学,喜为篇什,由此开有来一代崇文之势,宋初宗室在其影响下也多“善书翰”、“好吟咏”。至北宋中后期欧阳修等倡导“诗文革新”运动,使北宋文坛出现一片繁荣景象,这时期宗室中涌现出以赵令峙为杰出代表的一…  相似文献   

16.
黄河档案主要涉及治黄实践、治黄英雄故事及治黄古籍文献等资料内容,以文化记忆视角审视,可发现黄河档案具有储存记忆、丰富黄河记忆谱系、建构民族身份认同等功能.基于新时代对黄河档案文化建设的创新思路,重新寻访和激活其丰富的生态、"根""魂"与经济精神等美育价值,让黄河档案的美育价值发挥时代效用,这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一项不可忽视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7.
滔滔黄河,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已经流淌了二三百万年之久。从古至今,人们只知其奔腾咆哮,象一匹桀骜不羁的野马一样难以驾驭。而黄河之底究竟是什么样子?却是千万年来的一个未解之谜。1986年10月15日至1987年2月15日,黄河上游的龙羊峡水电站下闸蓄水,钢闸截断了滔滔黄水,使黄河上游龙羊峡至刘家峡一段约240公里的河道主流断水,黄河之底有史以来第一次显露出自己的秘密。作为一个新闻记者,当然不能坐失这个了解河底奥秘的天赐良机。去年  相似文献   

18.
国子监刻书是从五代时期开始,宋代兴盛。作为中央政府最高教育管理机构,宋代开封国子监在官方刻书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对北宋开封国子监刻书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其发展历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开封城市发展最鼎盛的时期,当推北宋,北宋定都开封后,经过大力发展建漫,在11世纪至12世纪初成为中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城市.北宋人柴宗庆曾有这样的诗句:"曾观大海难为水,除去梁园总是村";后人亦有"汴京富丽天下无"之说,以此来说明宋代开封的繁华.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4,(17)
家庭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像其他类型的共同体都拥有自己的记忆一样,家庭也拥有本身特有的记忆。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沟通记忆、文字记忆、影像记忆、仪式记忆和空间记忆等家庭记忆的社会表述方式成为人类非常重要的记忆实践。但随着电子通讯技术的发展和电子终端的普及,传统家庭记忆的表述与传承方式出现不同程度的衰落,家庭记忆开始受到电视等大众传媒的青睐,央视《客从何处来》便是这一思路的媒体实践。本文以《客从何处来》为例,探讨了电视媒体的介入对传统家庭记忆表述和传承方式带来的改变,指出大众传媒对家庭记忆的社会表述不是简单的还原和再现,而是一个重新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