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人民币新的升值趋势(长期)再度形成,以下几点趋势需要把握——其一,随着人民币汇率恢复波动,中国重估再度起步;其二,与2005-2007年类似的资产重估正在发生;其三,如同998、1664成为标志性底部一样,2319已经成为历史性底部。  相似文献   

2.
人民币升值的问题已引起世人重视。通过评析当前有关人民币汇率升值的争论及其依据,可以得出人民币汇率升值所产生的最终结果将是弊大于利。在当前升值压力巨大的背景下,我国应当采取独立自主的汇率政策,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继续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渐进式调整完善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3.
对人民币汇率安排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丽英 《闽江学院学报》2003,24(5):120-124,128
本文从人民币升值的国内外背景、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宏观经济意义、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及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因素着手分析,得出在近期内人民币汇率仍应保持稳定。文章进一步提出了考虑到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为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应适时调整汇率制度,以化解目前的升值压力,提高汇率政策的作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面对国际上再度掀起人民币升值的舆论,蒙代尔教授认为:中国目前实施的货币政策正确可行,中国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政策十分正确和有效.本文详细地阐明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五种原因,并且指出目前影响人民币汇率稳定的许多深层次原因,最后提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李隋玉 《考试周刊》2015,(19):190-192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国家层面,人民币升值可以提高我国居民的国际购买力、改善与伙伴国之间的贸易关系,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但同时会产生国家资产贬值、影响金融市场稳定等不利影响;企业层面,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企业进行海外投资,降低原材料进口成本,但也使出口产品竞争力下降、风险增加。在采取应对策略上,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减少对外需的依赖、扩大内需,等等,企业应加强自主创新、利用汇率避险工具出口等,从而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6.
基于行为金融学视角对资产泡沫问题进行了分析,我们首先建立了基于理性套利者的泡沫模型,阐述了泡沫产生,持续和破灭的一般过程和时间的相关性,接着通过引入变量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对模型进行了修正补充和进一步分析。最后将上面的分析过程应用干中国实践,对2006年至2007年初中国资产价格大幅增长尤其是股市价格水平大幅上涨作出了合理的行为金融学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浅析人民币升值之利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安雄 《华章》2008,(16):7-7
近年来,人民币对美元不断升值的问题已引起国内外各界的密切关注.本文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经济各层面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最后得出结论:人民币汇率升值所产生的最终结果从长期来看对我国经济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在目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在当前人民币升值已成事实的背景下,我国更应积极采取相应的后续措施,来稳定与优化经济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因经济波动(汇率变动)而发生的损失,有效地防止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8.
冯贤萍 《中学文科》2007,(12):150-150
一、汇率及人民币升值 汇率又叫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或者说用一国货币表示另一国货币的价格,它表示的是一种比率关系,汇率有两种表示方法:直接表示法和间接表示法。我国通常采用间接表示法,即用100单位的外币作单位,折算成一定数量的人民币,也就成了我们通常所说的外汇汇率。以人民币为本币时,汇率有人民币汇率和外汇汇率之分(这是两个相对而不相同的概念)。[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从理论上来讲,汇率是影响进出口贸易最为直接的因素之一。汇率变动可以通过改变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影响一国的进出口贸易。一般情况下,本币升值会提高以外币衡量的本国出口商品的价格,降低以本币衡量的进口商品的价格,从而抑制出口促进进口,减少贸易顺差。但是从宏观上看,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似乎并不完全符合这一规律。人民币升值以来,我国贸易总体规模是在不断扩大的,只是到2008年第四季度进出口总额才开始有所下降,但此次下降的直接原因不是人民币汇率,而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并且,人民币升值并没有改变我国巨额贸易顺差的状况,我国进出口贸易仍然持续巨额顺差。因此,汇率的变化究竟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的规律是什么呢?论文将对前一时期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做一具体分析,希望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引起广大读者对此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分析民币升值的各种压力来源,剖析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利弊影响。指出在目前我国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人民币不宜升值。对于人民币客观上业已存在的升值压力,可通过采取各种释放升值压力的举措缓解,同时,可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适度改革,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  相似文献   

11.
自从2002年日本动议人民币升值以来,随着欧洲和美国相关利益集团的加入,这一轮的来自外界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已经超过两年,人民币又一次在升值的压力中跨入新一年。在新近完成的 2005 年经济十大预测报告中,国家信息中心认为2005年人民币升值压力将继续存在,人民币汇率仍将保持基本稳定,汇率形成机制将进一步完善。人民币升值压力有着许多深层次的原因,应采取积极措施来调节人民币的供求,释放升值压力,维护汇率的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2.
最近,美日等发达国家商界、学界.甚至政界不少头面人物不断对人民币汇率发表意见.形成“向人民币升值施压”的国际舆论.使人民币汇率再一次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升值压力是客观存在的。那么人民币一旦升值对远在西北边陲的新疆又会有什么影响?本文试从人民币目前面临的升值压力和新疆对外经济交往的特色两方面来分析对新疆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汪文钦 《考试周刊》2011,(43):238-239
自2002年以来,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不断,美国就人民币汇率问题给中国政府施加了巨大的压力。美国2006总统经济报告直指中国的汇率管理问题,声称引起中国乃至全球经济不平衡的部分因素就是中国"鼓励储蓄,不鼓励消费"的汇率政策,"让人民币价格能够更加自由地浮动将是中国的最佳选择",该报告敦促中国进一步采取更加灵活的汇率政策,要求人民币进一步升值。至2007年9月3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10.19%,人民币汇率弹性有了很大提高,然而在人民币汇率走向弹性化和市场化的过程中,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这一汇率制度安排仍然面临着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4.
美国经济危机爆发前的特点是金融机构和家庭的杠杆比率过高、促使资产泡沫膨胀,最终资产泡沫破裂,金融机构和家庭的资产负债表遭到不同程度破坏。经济危机过后应重新确定资产价值、削减杠杆比率、恢复资产负债表——结果是现在的储蓄率上升、国内需求严重不足和失业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特定走向,近期乃至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对人民币汇率走向仍是十分敏感的问题.目前人民币升值压力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多年来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导致外汇储备的急剧增加是形成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最直接和最表面的原因;二是美元相对世界其他主要货币的持续贬值、美联储的连续降息加大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三是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的政治博弈是形成人民币升值压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四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形成人民币升值压力的一个制度原因.文章通过对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剖析,找出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影响因素,最后阐述对国内学术界的升值论和稳定论两种观点的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6.
板岩作为河北省重要的出口产业,在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背景下正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发展机遇。本文在分析人民币汇率升值和河北省板岩出口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于板岩出口造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板岩出口企业在规避汇率风险方面的障碍性因素,最后提出汇率风险规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试谈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与一些国家的贸易摩擦日渐加剧。而我国一贯坚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政策,特别是近几年人民币汇率基本固定,这使这国在客观上利用汇率政策调节内部平衡成为不可能,丧失了很多应得利益。通过对人民币升值的分析,阐明人民币升值可能会给我国带来的利益,从而说明人民币升值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在“三元悖论”模型视角下,我国货币政策总体上趋于中性,货币自由流动程度较为折中,货币政策有效性偏低而汇率稳定程度偏高。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面临着物价上涨速度较快,外汇占款数量过多,资产价格泡沫持续膨胀等问题。因此,应适当改革现行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推进利率逐步实现市场化,进一步增强汇率弹性.有计划地开放资本项目。  相似文献   

19.
当资产的价格与价值发生背离,其背离的程度远不能被微观经济层面和宏观经济层面所解释时,就出现了资产价格泡沫。厘清资产价格泡沫的定义及构成,重新认识资产价格泡沫的生成过程与产生原因,明确资产价格泡沫的测度方法对我国当前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企业通过确认资产价值,可以将长期积累的不良资产泡沫予以消化,提高资产的质量。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的使用及处置后的会计处理方法,包括存货跌价准备的处理等几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