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感恩教育的缺失备受关注。对当代大学生实施感恩教育刻不容缓,实施感恩教育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实现和谐。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感恩教育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际环境的变化、社会改革引发的价值观、意识形态的变化、互联网的急速扩张对我国当代大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大学生感恩理念缺失的现象已经给高校德育工作敲响了警钟.对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而言,迫切地需要通过感恩教育,唤起学生"感恩"这一基本的道德情感,让他们理解父母、师长、社会、国家对他们的给予和关爱.有了这种理解,才会懂得感恩;只有懂得感恩,才能与人和谐相处;有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才有了校园内部的和谐,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3.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强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引导其识恩、知恩,并将感恩意识转化为行动.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要对大学生实施行效的感恩教育,高校德育部门和人员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感恩认知水平和感恩行为现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白利芬 《教书育人》2009,(10):90-91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强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引导其识恩、知恩,并将感恩意识转化为行动,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要对大学生实施有效的感恩教育,高校德育部门和人员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感恩认知水平和感恩行为现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才能“对症下药”,找到正确的感恩教育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现状及原因的分析,提出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如何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进而实现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三大和谐。  相似文献   

6.
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如果每个人都能学会感恩,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将会变得和谐、亲切、健康,生命之树也将得到滋润。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道德教育和人性教育,对于提升人的品德和精神境界有重要价值。本文从感恩教育概念、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的原因及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能找到提高大学生感恩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感恩意识是校园和谐的内在动力。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是由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的冲突、感恩教育的缺失与乏力以及虚拟世界的影响造成的。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构建和谐校园需要高校与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8.
由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引起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如果每个人都能学会感恩,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将会变得和谐、亲切、健康,生命之树也将得到滋润。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道德教育和人性教育,对于提升人的品德和精神境界有重要价值。本文从“襄樊5名贫困大学生因缺乏感恩心而被取消受助资格”入手,对感恩教育概念、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的原因及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能找到提高大学生感恩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感恩道德观是社会道德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转型的阶段,作为未来发展中坚力量的大学生大部分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但在自身的感恩道德观念以及感恩道德行为上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感恩道德观,把握社会发展中的付出与回馈的关系,提高与人、社会、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提高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0.
感恩是人起码的责任和道德禀赋,是社会和谐的纽带。当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大学生感恩缺失。大学生加强感恩修养对于完善自身人格、努力成才和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要学会感恩才能肩负历史使命、励志成才。  相似文献   

11.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加强环境道德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然而高职院校环境道德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加强高职院校的环境道德教育十分必要。培养大学生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创新高职院校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论高校非环境专业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教育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也是全民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是环境教育的主要晨环境类专业的环境教育是环境教育的重要组成,应受到特别重视,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将环境教育课程列为高校非环境专业的必修课,组织高校非环境教育专业教师刊物进行环境教育,学习志发展战略,特别突出师范院校学生环境教育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心态是人对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的各种关系的态度,在生活于其中的各种关系世界中形成、发展;从人的生命本性出发,人的关系世界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人与未来、人与虚拟世界等五个层面。因此,青少年和谐心态的培养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培育青少年爱社会爱他人爱自己;引导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网络天空好自游。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揭示大学生人文素质以及高校在人文社科知识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措施,加强和完善人文社科知识教育,引导大学生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个人与自然的关系,比较好地解决人自身的理性、意志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使个人的智力、情感、德行、体格各个方面达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和谐学校要实现"授者"与"受者"的和谐、管理与服务的和谐、德育与智育的和谐、"法制"与"德治"的和谐,通过公共教育资源平台,为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时代的和谐,创造教育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关爱伦理学的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爱伦理学在传统的公正伦理道德取向外,尤其强调基于女性性别差异的关怀伦理道德取向,这种观点对构建和谐校园进程中的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行为有借鉴意义。倘若要从关爱伦理学角度对女大学生进行教育的话,应该以尊重与关爱并存为指导原则,开展完整、系统的情感教育,并承认男女差异以消除社会歧视。  相似文献   

17.
心理和谐是心理各种要素和关系相互融洽的状态,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系统,它涉及自我、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等多重关系。通过文献综述、开放式调查、专家咨询等提出了大学生心理和谐维度结构的理论构想,包括自我和谐与社会和谐、人际和谐与自然和谐四个二阶因素和积极性、适当性、敏锐性、认同性、和睦性、融洽性、亲近性和相融性八个一阶因素。以此为基础自编了大学生心理和谐问卷,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大学生心理和谐维度结构,表明该结构可作为今后深入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建设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及良性循环的关系,其核心价值是和谐,即人与自然的和谐、世界的和谐、社会和谐和人自身内心的和谐。陕北地区资源开发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制约着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倡导生态价值理念,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修订现行《环境保护法》,颁布《生态环境补偿实施条例》,建立健全生态补偿的地方性法规,为陕北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9.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道家学派思想蕴藏着的丰富和谐内容,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儒家与道家学派都强调和谐协调,主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要做到天人合一,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要达到宽和相处,在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上强调自然的和谐统一。这种”和合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庄子认为幸福是一种顺性无为的真实存在,绝对幸福就是天人合一的逍遥游。要想获得幸福,就要做到淡泊名利、自适其适、看轻生死、顺性无为。庄子的幸福观对于化解当今社会人们的精神危机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