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否提出问题,是"问题解决"教学的关键.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可见,从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否提出问题,是"问题解决"教学的关键。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可见,从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有"疑"可"问"教师要抓住小学生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爱说爱问等特性,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颖、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产生好奇,由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所以,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现在小学数学教育,与学生生活联系太少,导致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而搞题海战术,反复地机械地进行训练,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直接经验,让教学回归于实践,回归于生活。  相似文献   

4.
有这样一种说法,社会需要比十所大学的作用更大,这就是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因为发现了问题,我们才有探究问题的目标,才有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小学数学学习也是一样,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强烈的问题意识能够大大的激发他们探究下去的欲望,并且在探究成功的基础上以更大的信心与兴趣继续自己的数学学习。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摆在我们一线小学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而自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众多语文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这种基本能力,不仅在学生学习时期能产生迁移,即从语文学科的学习迁移到其他一切学科的学习之中去,而且在学生走向社会,进入生产岗位和科研岗位之后,能迁移到一切情景中去.其实,从某种程度来说,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就是他提出问题的水平,问题的深度即智力的高度.在语文教学当中,不遗余力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应该成为语文教学不应忽视的重要任务之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就要做到"五要".  相似文献   

6.
孔子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问题对于学好数学是至关重要的.但目前的课堂问题大多由教师提出,学生从未思考如何提出问题,学生的问题意识低,导致学习缺乏思考的深度.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相似文献   

7.
问题探究意识是新教育观下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思维品质。章从理论依据、具体操作、注意事项三个方面对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探究意识这一问题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8.
9.
蒋文献 《山东教育》2000,(34):40-41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但在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多是教师问、学生答,学生是消极的听客,是老师提问的“应声虫”,他们只是简单地直接地获取知识,很少有问题意识,很少有发现知识的过程和自由探索的实践。教师没有着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势必影响学生的观察能力、思…  相似文献   

10.
李茵 《青海师专学报》2005,25(Z1):158-159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每位教师都应在课堂教学中树立“六种意识”,达到“十项要求”,创造性地上好每一节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一、树立六种意识(一)育人意识初中教育是义务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普及性教育。因此,教书必须育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正确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还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二)服务意识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学会、会学,教必须为学服务。因此,教师要增强服务意识,要着眼于学生的“学会”和“会学”,要把数学课上成方法课、技能课,想方设法创设学习数学的氛围,给学生提供充分锻炼、展示自我的机会,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三)情感意识数学教学中应贯彻“情知”教学原则,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克服教学中的“情”“、知”分离,单纯就知识讲知识,忽视学生情感或意志因素作用的倾向,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我乐学”上来,从而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四)目标意识数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  相似文献   

11.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 :“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来解决和分析 ,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数学方法 ,我称之为再创造方法。”他反复强调 ,“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 ,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者“创造”出来 ,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活动 ,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根据这一“再创造”学习理论可知 ,学习就是学生的“活动”。教学中 ,要根据知识特点和儿童的认识规律 ,努力为学生提供“再创造”活动的条件和机会 ,让学生在低层次的活动中对数学知识进行筛选、提炼和组织 ,使…  相似文献   

12.
13.
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 一、激发学生"创造"动机 1.情景激励法 在教学"数学与体育"一节时,先用多媒体演示:1.笑笑与淘气分别从起跑线的A、B位置出发,沿半圆走到C、D,问他们俩人走过的路程一样长吗?为什么?学生很快就作出正确回答2.小明、小红、小华、小丽分别从起跑线的A、B、C、D位置出发,沿半圆走到A(')、B(’)、C(')、D(')你能求出每相邻的两个同学的距离是多少吗?学生一下子进入热烈讨论的状态,答案是各种各样的.在当时创设了问题的情景下,马上就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  相似文献   

14.
当前,随着教育体制的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受到了猛烈的冲击甚至得到了排斥,教学面临无从定位的局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千方百计寻找途径,如何摆脱"教学难、难教学"的困惑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特别是藏族教育更是难上加难,一筹莫展.今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中英项目"参与式"教学的培训学习,颇有感想,从组织教学、课堂流程、活动方式、知识延伸、艺术处理等方面很有权威性和导向性.笔者认为,"参与式"教学的可靠性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四新",以下进行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15.
一、实施的宏观构架:追寻有效的应用性问题教学策略 通过对应用性问题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们发现:问题情境和数量关系是它的两个基本构成要素,而由于数量关系或其运算通常是隐含在题目文字的陈述之中的,其解决需要较复杂的思维操作.而就学生解决应用性问题的常规思路来说,数学应用性问题解决的难点主要在于将问题情境向数学问题的转化,也就是我们要经常引导学生从所熟悉的生活实际和相关的学科的实际问题出发,通过消除学生学习应用性问题的心理负担,帮助学生度过信息转换、整合、提炼的难关,归纳、抽象出数学概念和规律,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模型,从而把实际应用性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结合数学建模教学理论,构建了以下的实施策略(如下图).  相似文献   

16.
17.
静,顾名思义安静。从古至今,许多诗人作家都喜欢在安静的环境下作诗、构思名作。又有一位学者这样说:“静想出智慧”。静的艺术能产生如此大的作用,试想在数学教学中也能产生如此大的作用,试想在数学教学中也能借鉴这种艺术,大胆地舍得用“静”,当然这里的静并不是绝对地安静,更不是课堂教学的平淡与冷场,只是在教学中恰当巧妙地设置一些时间“静”,让学生有足够时间静静地思考分析问题,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巧妙设置“静”的环节,大胆地舍得用“静”呢?  相似文献   

18.
19.
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维总是与问题联结在一起的,问题既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而问题意识则表现为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的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  相似文献   

20.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要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学习就是要解决实际问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