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记者、编辑在追求至善至美的新闻报道质量时,把握好新闻角度至关重要。如何写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好新闻,关键在记者、编辑是否具有发现和把握新闻角度的深厚功底,是否能熟练运用求异思维、创新思维和换位思维等新闻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以小见大写新闻、以平民视角写新闻、多元思维写新闻、逆向思维写新闻、于细微处写新闻五个方面入手,对换个角度写新闻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为新闻记者采写出让受众满意的新闻作品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周兰 《华章》2012,(24)
本文就广播电视新闻采写做出全面细致地分析,并举例说明其要点,为未来的“新手”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5.
社会新闻的特性直接影响到社会新闻的采写,只有弄清其定义及特性,才能指导我们正确地采写社会新闻。本文尝试从社会新闻的根本特性“生活性”及其附属的“边缘性”、“复杂性”、“跨文化性”等方面特性加以探讨,并同时论及每个特性采写时的原则性要求。  相似文献   

6.
基于通识教育改革《新闻采写》课程,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融会贯通能力、创造精神和健全人格的记者,应该结合新闻业务实践,在新闻采访环节培养学生的信息搜索能力,在新闻写作环节培养学生的信息表达能力,在专业新闻采写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挖掘能力。  相似文献   

7.
忽视新闻实践的理论性,作品往往空洞;而真正优秀的新闻作品,是有其深刻的理论内涵和社会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新闻采写属于能力型课程,要求教师应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更新教学方法,开辟各种实习渠道,将课内与课外紧密结合起来,在教授学科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捕捉新闻线索、展开新闻调查、进行跟踪采访和新闻写作能力的培养,积极构建能力型课堂。  相似文献   

9.
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能为新闻采写注入新的活力。全文在论述求异思维之于新闻采写之作用的基础上,探讨了在新闻采写中培养求异思维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围绕学校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发展战略而召开的各类重要会议、出台的各项重要举措、开展的各种重要活动这是校园新闻采写的主支点;学校贯彻上级部门或学校结合国家节假日开展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新闻采写的次支点;活动的开展不在校园或新闻事件的主人翁不是教育主体中的教职工生,但却与校园紧紧相关的事和人是校园新闻采写的辅支点。  相似文献   

11.
传统新闻理论排斥或不接受新闻写作中的文学艺术手法 ,单一的白描手法已远不能满足现代丰富多彩的新闻表现需求。而从新闻和文学的渊源、中外理论探索以及新闻写作实践来分析 ,新闻的文学性是一种必然存在和现实需要。新闻写作可适时借鉴文学中的表现手法 ,使新闻报导具有可读性 ,从而推动新闻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修辞指的是对语言材料的加工,目的是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新闻报道是一种社会实践,以公信力为生存基础的新闻要取得让人信服的效应,除了要尊重新闻的客观真实属性之外,还要借助于必要的新闻修辞手段来强化"真实感"以及客观性。本文即对新闻写作中修辞的运用形式、作用及应该注意的问题逐一阐述。  相似文献   

13.
电视新闻导语是电视新闻开头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是用简明生动的语言文字,概括新闻最本质的思想内容,从而引起观众的注意.写好导语,首先要认识新闻导语的作用,其次要把握电视新闻导语的写作要点、写作形式.另外还要多看电视新闻,总结电视新闻导语发展的新趋势.总之,导语不管怎样写作,最终目的是吸引观众往下看或听,故应不拘一格,变化多样.  相似文献   

14.
新闻价值问题,一直是新闻界争议颇大的问题。在新闻实践、新闻理论飞速发展的今天,有必要对新闻价值重新审视。新闻价值较为科学的表述应是:新闻价值是指向客观事实有足够的新闻信息量,能满足社会需求的诸多要素的集合。新闻价值由“三构件”、“五要素”构成。价值取向律是新闻写作的第一规律。  相似文献   

15.
该文认为,人们通讯的写作,应着重在五个方面下功夫;用人物行动表现人物;于典型细节中反映人物;在特定环境中再现人物;从语言中见到人们;用情感去打开人物的心扉。  相似文献   

16.
地方新闻的优势是目前媒体展示实力的突破口,要做好本地新闻,就要在新闻写作中深入挖掘地方新闻资源,以量取势,以质夺势,着重处理好核心新闻,在写作角度、写作方法上,力求国际新闻、区域新闻本土化,地方化.  相似文献   

17.
英语写作是反映学生英语综合水平的一个首要问题。学生在英语写作中要写好句子和段落,按《大学英语四级教学大纲》的要求写好内容,才能逐步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