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娅丹 《考试周刊》2015,(10):148-149
现代社会国际化进程日益加剧,大学对外汉语专业的设置正是在国际化的需求下应运而生的,其就业方向主要是对外教授汉语课程。而英国文学作为英国人民创造性地使用英语语言的产物,这就要求学生在习得英语语言的同时学习并了解英国文学及文化,这也是对外汉语专业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之所在。非英语专业如何使学生对英国文学课程感兴趣并学有所成,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下工夫。  相似文献   

2.
李晓芸 《海外英语》2013,(2X):127-12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个体性差异是由文化的独特性决定的。在不同的文化中,语言的变现形式各不相同。该文主要从跨文化视角研究中英文酒店简介的差异,希望对中文酒店简介英译提供一些启示,进而促进中国酒店业国际化。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是语言的母体 ,而翻译则是运用不同语言跨文化的传通。语言既是社会现象 ,又是文化现象。语言表现文化 ,同时又受文化制约。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决定了翻译与文化的关系。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则表现出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传达另一种语言的“文化信息”。在翻译中如何处理好不同语言所表现的文化个性 ,是翻译工作者十分头痛的一个难题。它是决定着翻译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一著名翻译家杨宪益指出 :“在文学中有许多其它因素构成原文的某些含义 ,要是把这些含义传达给文化不同的人则是根本不可…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过程中的"中心-外围"现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教育发展和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着类似经济领域的"中心-外围"现象.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也表现出这一趋向,如过分追求课程的国际化目标、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忽视本国政治体制、经济制度和文化传统等.对此,我们应该保持"国际化"与"民族化"的适当张力,在课程国际化的同时力争实现我们的高等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5.
张建英 《教师》2010,(35):116-116
本文从涉外旅游的文化背号差异和旅游英语的语用功能着手.探讨了旅游英语作为跨文化交际的语言特征和反映的文化内涵,揭示了不同文化背景差异下如何更好地发挥旅游英语的语用功能,通过英语这一关键媒介来促进涉外旅游,从而促进旅游城市的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中国对外开放需要汉语国际化,但汉语国际化进程远不能满足对外开放的需要,因此,推进汉语国际化进程势在必行。我们认为:要有效推进汉语国际化进程,必须推进经济建设;要有效推进汉语国际化进程,必须创新对外汉语教学;要有效推进汉语国际化进程,必须认清中国与世界各国语言及文化的关系。这三方面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国家文化的不同必然带来语言表达的差异,中外颜色词表达的不同正是源于文化的区别,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比较中西方文化,帮助学生弄清颜色词表达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9,(10):8-9
文化来源的不同是语言结构产生差异的根源。语言差异也正是不同民族之间思维方式差异在表达方式上的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所包括的生活习俗、文化心理等方面都能够在他们的语言中充分地展现出来。笔者认为,通过不同民族语言之间差异的分析和探讨,可以促进民族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同时,通过认识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可以更好地理解原文,并且可以用最准确的方法对原文进行翻译,也能够更好地为语言翻译服务。  相似文献   

9.
从动物词汇"文化附加义"看中英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代表一种文化。作为语言最基本要素的词汇,也反映出不同文化的差异。同样的动物词汇,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其“文化附加义”即文化形象也不尽相同。通过研究中英动物词汇的不同“文化附加义”,可进一步加深对中英不同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礼貌是人们在交际中遵循的行为规范,讲究礼貌是一种交际策略。每个民族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历史积淀和深层构筑,形成各自不同的文化理念。在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国度,人们有自己的礼貌方式,各民族用语言表达礼貌的方式存在着差异,而正是这些差异反映了各语言文化价值观之不同。  相似文献   

11.
中西文化的差异,体现在各自的语言当中。而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承载文化内涵和信息的最基本的语言单位。文化的差异,必然会导致词汇意义的不对等,从而出现词汇空缺现象。  相似文献   

12.
词汇相互借用是各种语言所共有的现象。英语在发展过程中吸纳了众多的汉语借词,借入方式不拘一格,所折射的文化色彩斑斓,独具特色,而且有其深刻的文化成因。从分析英语中汉语借词的文化渊源入手,可了解汉语借词的语言特点、词法特征、借词的借用方式以及借词的借用特点,进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运用借词进行语言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3.
民族语文翻译是一种为增强各民族之间相互了解的跨文化解读,而从民族语文的翻译中可以窥视到一种文化与周边民族的文化适应过程,对跨境苗族语言文字的学习和理解亦不例外。因此,对族际间人文社会环境的文化适应过程的认识,为如何更加准确地进行民族语文翻译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委婉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普遍存在于世界各民族语言中。翻译作为沟通不同文化的桥梁,对跨越文化鸿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英汉委婉语翻译时的一些策略和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行为,更多的是一种运载文化的语言交际过程.本文就<同性恋者的身份与文化转换>阐述凯斯·哈维对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的立场,不同的语言体现着不同的文化本质,不同的文化赋予不同的语言内容.凯斯·哈维以近期的法国及英美小说中同性恋者的语言为研究客体,通过对法语及英语语言的性别身份特征以及翻译交际策略的研究来进一步说明文体翻译所体现的文化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英汉语言的文化差异与翻译的“忠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国生  马大森 《文教资料》2005,(36):102-104
导致硬译、死译等现象出现的原因是译者对翻译忠实的片面的理解,忠实的翻译不应是语言形式的等值转换,而应是用译入语去体现两种文化的差异性.合格的译者在掌握两种语言的同时必须对其所负载的文化有深刻的理解,熟知两种文化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符合译入语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的语言形式去体现两种文化的差异性才算是做到了翻译的忠实.  相似文献   

17.
Glob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are terms growing in prevalence in the 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 field with increasing interactions between nations and cultures around the world. After a broad review, we define globalization as the continual process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cultures with the dominant culture influencing local cultures towards integr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on the other hand, we define as a partnership between cultures focused on mutual development and in which the local individuals and communities are empowered to make decisions about how best to meet their needs. In our analysis, we specifically examine the recently modernized country of Bhutan as a nation greatly influenced by both processes. More research is needed to further the knowledge withi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literature and to ethically develop the mental health profession in Bhutan.  相似文献   

18.
翻译不仅是语言转换过程,更是一种文化转换过程。两种不同民族语言的交流,实质上是两种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既然翻译是两种不同语言文化的交流,就必然涉及到文化间的冲突和交融。思维差异、历史因素、生活环境及宗教习俗等文化因素对翻译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中外交流的深入发展,读者对译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译者要呈现给读者更好的译文,就应该充分重视和正确处理好文中的文化成分。  相似文献   

19.
在翻译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两种语言文化的“杂合”现象,处于“杂合”状态的语言文化汇合了两种语言文化的特征,经过吸收与融合后,适度的杂合会对原有语言产生优化甚至达到超越。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表现着不同的民族文化,在对 哈萨克族学生进行汉语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 意识和交际能力。为了使学生能够在各种场合得体地使用汉语,在教学中,应从汉语词汇、 语法和语用等几个方面进行文化内涵的导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