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背景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作者的生平。②理清作者感悟生死和亲情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一、阅读是一种文化传承与精神传递阅读的本质是什么?按照现代解释学的理论,阅读是一种对话。学生阅读文章的过程就是与文章作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与远隔千年之遥、万里之远的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  相似文献   

3.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节选),所写内容明确,一读便知;而且语言朴实,通俗易懂。教学这样的文章,按照常规教学方法,学生和教师都不会有太多的兴趣.这样的教材怎样处理?  相似文献   

4.
一、激活体验,感受母爱 <我与地坛>这篇文章之所以取得成功,有很重要的因素是史铁生对母爱的独特理解.起初,他是不理解母亲的,只是时时刻刻想着自己不幸的命运;等到他真正读懂母亲,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以后,母亲却已经永远离开他了.  相似文献   

5.
《眼睛与仿生学》是一篇科技说明。怎样通过这篇章的学习,了解科技说明的特点及写法。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此类章的能力。是本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为达此目标。我对《眼睛与仿生学》的教学是这样设计的。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曾说:“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也就是说,我们在阅读节选的文章时应遵循以下两点:一要顾及全篇;二要知人论世。  相似文献   

7.
学生通过预习中的“我与地坛”写作练习,先唤醒对地坛已有的自我体验,再从自身已有的观察和感悟出发,探寻史铁生《我与地坛》中的“情景关系”。对话文本时,学生见作者所见,听作者所听,感作者所感,深入字里行间,细品散文语言,在充分思考、讨论、交流、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探寻文本蕴含的深意和哲思,切实体会史铁生与地坛的“和谐共生”,深切共鸣史铁生对生命本质的思考,打破与史铁生因生命体验不同而产生的隔膜,完成了一次深度对话。  相似文献   

8.
4月7日晴虽然这本书中的有些文章早已在初中的阅读练习题中出现过,但是再次拜读后我又有不一样的体会。同时我自知仅凭自己现在的阅历不能完全体会到文章更深层的内涵,所以就在此把自己的一些小体悟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9.
《我与地坛》(节选)是一篇份量很重和文章,不是因为篇幅长,而是它那沉甸甸的思考,沉甸甸的感情及沉甸甸的语言,它带给人的是心灵的震荡、思想的启迪,它给学生的应是思想的冲击、  相似文献   

10.
课文《我与地坛》比较多地流露出了作者史铁生的宿命意识。有的地方说得很直接,比如在谈到我与地坛的不解之缘时,作者写道: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  相似文献   

11.
我是第二次教《我与地坛》了。每教一次,都使得我的灵魂受到深深触动,使我的情感得到高度的升华。史铁生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探求,引发师生严肃的思考;史铁生赞美的伟大的母爱让师生潸然泣下;史铁生奋斗的动机和对男孩子的忠告,让师生动情动容。  相似文献   

12.
一、学习目标: 1.品味作者深情、绵密的语言. 2.体味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二、预习要求: 1.结合文前"自读提示"和课后题,阅读课文,初步体会文章的内涵和情感. 2.阅读《秋天的怀念》等. 三、教学设想: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重视学生自己品味,教师点拨到位,积极引导学生感悟、评价、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一、学习目标: 1.品味作者深情、绵密的语言。 2.体味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二、预习要求: 1.结合文前“自读提示”和课后题,阅读课文,初步体会文章的内涵和情感。 2.阅读《秋天的怀念》等。 三、教学设想: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重视学生自己品味,教师点拨到位,积极引导学生感悟、评价、讨论。  相似文献   

14.
在史铁生体证与探询生命的终极意义,寻找救赎苦难人生之路的静心之作中,《我与地坛》是绝唱。宗教、神性,或者说是在虚无中寻找意义,是人们在谈史铁生作品时说得最多的话题,也是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平素思想得最多并导引他走向生命更深处的问题。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阐发的核心话题,关于生命之起源与终结,以及连结这两端的“痛苦”过程的思考。在《我与地坛》,我们看到了作者在其中的宗教情思。他以“神性的思维”,通过自己在地坛那十五年里遭遇过的那些人和事,在关于人生命运的思考中,体现其“智慧与悟性”。因此,我认为《我与地坛》是一篇闪耀着宗教神性光芒的“天籁”之作!  相似文献   

15.
《我与地坛》是一篇厚重的散文作品。说其厚重,是因为其思想的容量,不亚于任何一部大部头的长篇巨著。每读此文,思维的触角便会异常灵敏,能够捕捉到并且感受着作者对人生世相的诸多思考。一.有一种信念叫坚强这是不言而喻的。相信每一位知道史铁生事迹的人,都会从作者身上读出坚强。21岁,青春年华,为了一  相似文献   

16.
17.
18.
许奔月 《现代语文》2013,(11):67-68
教学目标: 1.分析理解本文当中“安静”的内涵和对于作者的重要意义; 2.结合文本和生活,理解“零度”、“柔弱”的内涵; 3.体会作者对人生、生命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杨志洁 《语文天地》2012,(11):29-32
语文教学决不是单纯地传授客观知识,它需要情感的投入,是一种将知识性和情感性融为一体的学科教学。无论是传统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还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激活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习作的素材。2.通过阅读积累,让学生领悟写想象作文的方法。3.通过谈话交流,先引后放,进一步培养学生学写想象作文的能力。4.鼓励学生自由大胆地想象,编故事。5.培养学生独立构思和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