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理解四维     
我要寻找我的一个朋友,若我们站在同一水平直线上,他只要告诉我他站在哪个点上,我该向前走还是向后走,我便能很快找到他,这就只用到1维。若我们不在同一水平直线上,而在同一平面内,要找到他就要知道他的坐标,即横坐标与纵坐标,这就叫做2维。就像地球上的经纬度一样。但有一次,我的朋友告诉了我他的精确地理坐标,当我到达此地方时,却看见此地是一座高楼大厦。我无奈,只好一层一层地寻找他,这便引入了第三维:高度。若知道了他的三维坐标,找他便更容易了。这就是三维空间。但有一次,他虽然告诉了我他的三维坐标,我赶到目的地时,仍未找到他。原…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时代是当代中国发展的黄金时代,也是我从事国情研究的黄金时代。这反映了我的学术研究与这个时代之间的紧密联系,是我全面了解、深入分析、反复认识这个时代的过程。对此,我从一位中国学者的视角,围绕"我与改革开放同行"这一主题,做学术总结和进一步思考。本书的目的主要是总结我从事国情研究的学术思想、著书立说、教书育人、咨政建言的过程。这从一个侧面反  相似文献   

3.
教育改革是一个老话题了。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感觉至少大学教材的改进,是大学教育改革的一个先决条件。我学的课本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张三慧老师主编的《大学物理学》第二版。我在写这篇文章时正在学它的第四册《波动与光学》。因此,我以这册书上出现的一些问题来说一  相似文献   

4.
去年11月2日,我在“北大论坛”上做了一次发言——“天人合一,文理互补”,引起了北京大学电子学系吴全德院士的注意,他枉驾寒舍,告诉我他完全赞成我的看法,并且送给了我他的新著——《科学与艺术的交融——纳米科技与人类文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我大喜过望。发表一种意见而能得到赞同,这也是知己的一种表现形式,我焉能不大喜呢? 我拿到了书,立即埋首读起来。但是,  相似文献   

5.
2006年的日历,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这一页让我怦然心动,这一页让我沉浸在继续着的、难得拥有的生命之旅中感慨万千……能够直面各领域的专家、学者,能够与他们真诚地交流乃至成为朋友,这对于一名新闻工作者是莫大的荣幸!细数走过的每一段日子,我无时无刻不为他们科研的热忱、博大的心灵、献身的精神所感动。尤其是在2005年6月14日这一天,我刚采访完的一位煤炭安全专家徐精彩教授,在12小时之后就以身殉职的时候,在很长的一段日子里,我的心都隐隐作痛、常常禁不住泪流满面……人生还奢望什么呢?作为一名时代风云的记录人,我只有继续走好这条记者的路,亦如我由衷敬佩的这位微电子学专家郝跃教授所发出的肺腑之言“要么不干,要干就是最好!”——记者手记  相似文献   

6.
正我,一名初三学生,还是班级里的班长。作为班长,我很想管好班级纪律,可是又时常做不到。可能是因为初二时,我在管理班级时与同学发生了争执这件事,在我心里留下了比较大的阴影。另外,可能是大家都知道我性格比较好,不容易发火,总是笑嘻嘻的,所以大家也从来不愿意听我的话,让我对管纪律这方面失去了信心。但是,我真的很怕  相似文献   

7.
<正>“慢!”汪志和喊了一声,双方都住了手。他说:“各位兄弟,我汪志和与你们近日无冤,往日无仇,我不是来和你们打架的。这是我和胡奇两个人之间的事,我和他单挑,是死是活,与你们无关。”他对身后的4个人说:“你们退后一步!”听这一说,4个拿钢管的人往后退了一步。他们也知道,真的打坏了人也不是好玩的,既然汪总说话了,他们何乐而不为呢?“四大金刚”一看,人家那边很讲义气,并不是真正拿钢管来揍我们的,我们何必充好汉呢?再说了,这穿山甲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欺侮人是肯定的了,  相似文献   

8.
韩吉青 《科教文汇》2010,(11):F0002-F0002
“老师,你很忙吧,为什么总不见你上线?你还记得我吗?你在新的学校怎么样?”某天,我打开QQ,读到这条真诚的留言,一个小眼睛里盛满甜蜜的小男孩形象立刻浮现于脑际。他叫涛涛,透过这简短的文字,我还渎到了他的心焦与期盼。我给了他回复,不知他有没有收到。一晃,分别一年,我始终没有和小涛涛聊上一次。然而,记忆如初,我和他相处虽然仅仅一年,点点滴滴,就算是明天的我也会依然记得!  相似文献   

9.
在高中的生物课程理念下,我学会了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细微现象以及人、动物与自然的不断演变,进而引出相关的生物知识并进行理解和拓展。通过这一阶段对生物知识的活学活用,我能够巧妙地运用生物课程中的理论知识来对我身边一些动物产生的变化进行道理论证。在有限的生物圈里看到了无限的生物魅力,生物这一科目从里到外的开拓了我对大自然生物的了解,提高了我的生活兴趣以及学习兴趣,为我在以后理学的道路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通过笔者在高中阶段生物课程的学习生涯,针对如何培养高中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这一问题给予了自身的见解以及相关办法。  相似文献   

10.
同心结     
同心结我发现一片新大陆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写这封信,非常感谢你们为有志于这方面努力的朋友提供了这样一份珍贵礼物,据我翻阅邮局报刊杂志目录,关于这方面的杂志真是太少!真的太谢谢你们!那天,在邮局里翻到《发明与革新》杂志征订消息时的惊喜,相见恨晚的激动与迫切...  相似文献   

11.
我购了两本书,一本《告诉你一个真哈佛》,一本《斯坦福学得到》,通过对这两本书的比较,我倒是发现了一个进行创新开发的利器,那便是哈伊和斯坦福称之为"决策树"的。这种"决策树"的用法还不能完全照搬,它原先的功能只是在分析现有案例的基础上进行决策,是一种对肯定或否决的选择。创新开发有与之不同的一面,人们习惯于在创新开发中运用发散思维,这已不仅是一种决策行为了。针对这一点,我把"决策村"迸行了一番变通,保留了原来的图形含义。再把它与许国泰的魔球理论结合在一起,使之成了我进行创新开发的一种工具。以拉链用途的开发…  相似文献   

12.
正我是一名音乐教师,那么我就从一首歌说起吧。在1994年的教师节,著名的歌唱家宋祖英唱了这样一首歌,这首歌曲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并且在后来也唱遍了大江南北,这首歌的名字就叫《长大后我就成了你》。那时,我刚刚上班还不到一个月。我被这首歌深深地感动着,中学的梦想成为了现实。歌里唱到: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  相似文献   

13.
在一次音乐教学过程中,我意外的发现一年级中有一位智力有缺陷的孩子把《大雨和小雨》唱出来了,不但没跑调,而且把力度对比表现的非常明显,并加入了自己创编的动作。这促使我去回想教唱歌曲的过程,也提醒了我——音乐课中开发学生潜能是何等重要,所以,我写了这篇论文,也对我这一阶段的教学做一个总结。  相似文献   

14.
文理交融 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11月2日.我在“北大论坛”上做了一次发言——”天人合一,文理互补”,引起了北京大学电子学系吴全德院士的注意.他枉驾寒舍,告诉我他完全赞成我的看法.并且送给了我他的新著——《科学与艺术的交融——纳米科技与人类文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我大喜过望。发表一种意见而能得到赞同.这也是知己的一种表现形式.我焉能不大喜呢?  相似文献   

15.
初中时,我在一所重点中学就读。在那里,我付出了努力和艰辛。可是中考,我却没能考上这所重点中学的高中。这成了许多人的笑柄。我感觉父母对我很失  相似文献   

16.
柯少愚 《学会》2013,(11):22-23
我与《学会》杂志结缘于1998年我担任福建省科协学会学术部部长,续缘于2002年至2013年这十二年间担任福建省科协副主席并分管着学会杂志社。今年4月因工作原因我调离了福建省科协的工作岗位,按理说我与杂志社的"缘分已尽",但令我感动的是杂志社的同仁们还给我留下个编委的职位,使这不解之缘得以延续至今。15年来我作为学会杂志社的一员,由编委成为副总编现又回到编委,  相似文献   

17.
我把学生看做一本书,一本需要我用心阅读,用感情体会的书。通过我经历的这两个学生的事例,其中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是给我感触很深刻,让我知道了很多东西,所谓的"问题学生",她们更渴求爱与归属,更期待认可与尊重,因为她们的内心比别的孩子还要柔软与脆弱,只要我有一颗永不放弃的心,总会有机会去改变那些"问题学生",也许,她们的一生会因此而与众不同;所以,我愿意用真心对待她们,用一份真爱换取她们与我一路同行!  相似文献   

18.
赵永跃 《知识窗》2010,(1):17-17
记得小学五年级时,我与一位要好的同学为一件小事闹了矛盾。放学回家,妈妈看我一脸的伤心,便问我发生了什么事。听完我的诉说后,她把我拉到鱼缸旁,问:“你知道为什么鱼被困在这小小的鱼缸里却不会觉得闷吗?”我摇了摇头。“因为鱼的记忆只有七秒,七秒后它们游过的每一寸地方又都变成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9.
一天傍晚,我在家里写作业,写着写着感到有点暗,就随手打开了日光灯。前几天日光灯挺亮的,今天不知怎么了,灯管两头都黑乎乎的。这灯管怎么了?我担心起来。因为家里只要有什么东西突然坏了,我总是第一个怀疑对象,谁叫我是一个十足的捣蛋鬼呢?可这一次,我可是连碰都没碰过这根日光灯管呢!  相似文献   

20.
我原本是比较内向的,即使是在全班同学面前演讲,我也会不知所措,而这次参加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帮助我突破了这层枷锁,让我产生了自信,由内而外充满了勇气。在专项奖评审中,我的展位孤零零的,没有一位专家到来,这让我感到有些苦涩,心想这次大赛得垫底了。在8月5号的封闭问辩中,我一改之前的内向与沉默,抓住机会为每一个对我的展位投以目光的评委进行大胆而自信的解说,对自己作品的缺点也毫不避讳地说了出来。让我没想到的是,评委们都很和蔼,对选手也很宽容,并没有意想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