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我的教育追求与探索教了一辈子语文,思考了一辈子语文。语文是个说不完、道不尽的永恒话题,就像爱情一样。刚教语文时,是跟着感觉走——觉得教什么就教什么,觉得该怎样教就怎样教。好在自己从小喜欢读书,  相似文献   

2.
读书与习惯     
某日与研究生谈读书。有研究生问我读书有什么经验、心得。我说了一句话十个字:“养成好习惯,受益一辈子。”我这里说的“好习惯”不是指要养成爱读书、喜欢书的习惯。作为读书人,爱书、爱读书这是他(她)的本性使然,习惯成自然,因而用不着再说;我所说的“好习惯”,是指在读书过  相似文献   

3.
读书贵有疑     
读书贵有疑○永宁县杨和中学徐生永古人读书提倡“审问之”、“慎思之”,就是要人们读书时应质疑、思索;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是要人们读书时应有一点怀疑精神。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强调,从小培养质疑设问的读书习惯,“一辈子读书,一辈子受用”。可见,读...  相似文献   

4.
读书是我们所有的人所面临的一个问题。我这里说“我们”是指儿童、少年、成年、老年.所谓活一辈子,读一辈子。要是做学问的人.就更应该研究一下如何读书了。  相似文献   

5.
读书是我们所有的人所面临的一个问题。我这里说我们是指儿童、少年、成年、老年,所谓活一辈子,读一辈子。要是做学问的人,就更应该研究一下如何读书了。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是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  相似文献   

6.
我的父亲吴玉黎非常喜欢和看重《教学与研究》杂志。父亲参加革命很早,但新中国成立后不愿意从政,多次向组织提出要求,想读书,执意要当教师。经组织同意,1952年作为“调干生”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生班学习,1954年毕业。父亲当了一辈子教师,主讲“马克思主义哲学”课。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还认为,"一个人有自学的能力和习惯,将一辈子读书、一辈子受用。"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认为:一个人有了自学能力和习惯,将“一辈子读书,一辈子受用”。道出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学记》说:“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因此,教师应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读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9.
读书的时候,大家都有几个知心的"死党",有时候这份友谊会珍藏一辈子,享用一辈子,让我们来瞧瞧这两位……  相似文献   

10.
冯仑 《作文》2023,(19):52-53
<正>读书对我的人生有什么样的影响?应该说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影响。第一,少年时代,因为兴趣读了很多书,后来读书为我创造了就业机会。我在十四五岁时开始读历史书,读政治书,特别是读一些和马克思主义相关的书籍。后来上了大学,就选择了政治经济学,读社会主义理论有关书籍。结果在做生意之前,读书成了我的工作,成了我的职业。有些人特别喜欢历史,一辈子只研究历史。我读政治书,工作之后就教政治。一开始是因为兴趣读书,后来读书竟成了我的工作,这是很有意思的。  相似文献   

11.
读书趣事     
赵凯欣 《辅导员》2013,(17):57-57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读书吗?我十分喜欢读书,读书给了我快乐。  相似文献   

12.
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你要好好读书,考学出去,不要一辈子留在农村摸土块。"于是,我就努力读书,每天大清早赤着脚踩着露  相似文献   

13.
我喜欢朗读、吟诵,喜欢陶醉在诗词优美的意境中,喜欢徜徉在文言雅炼的词语中,喜欢沉浸在小说生动的描述中,喜欢游走在喜剧迂曲的长廊中……我喜欢以不同风格的角色站在学生中间,我们一起吮吸文学的雨露,沐浴在文学殿堂前和煦的阳光中……在每一次课堂读书之前,我都会首先给学生强调读书的重要性,端正学生的读书态度,让学生明确读书的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在《学习语文要养成好习惯》一文中说:“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实施课外阅读的需要,也是学生精神成长的需要。我们一定要促使学生养成并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常读书、爱读书、会读书。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有助于他们的语文学习,对他们开阔视野、丰富生活也大有好处,可谓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先生说:“一个人有了好的习惯,一辈子读书,一辈子受用。”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直接影响着课外阅读的质量和效率。因此,  相似文献   

16.
陪孩子读书     
喜欢读书应该算是一个好习惯了,可是如何让孩子喜欢读书呢?这是许多老师、家长头疼的问题。那怎么办?方法是陪孩子读书。  相似文献   

17.
人,没有天生喜欢读书的,也没有天生不喜欢读书的;没有天生喜欢读闲书的,也没有天生不喜欢读闲书的,对于思想性的书籍同样如此。人不喜欢读书,要么是人错了,要么是书错了。而如果所有的常人几乎都不喜欢读书,如果学术书卷如此地对立于常识和常情的话,几乎可以判定学术的歧误。  相似文献   

18.
李晓峰 《文教资料》2011,(25):70-71
当今社会,家庭、学校、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学生不喜欢甚至厌恶读书。教师应该利用课堂正确地引导,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读书的快乐。培养读书的兴趣需要方法,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喜欢读书,而不是为了考试、奖励、害怕等因素而读书,要让孩子们在读书的过程中找到读书的乐趣。  相似文献   

19.
作为教师——知识的传播者,不但要阅读,还要重视专业书籍的阅读。很多人说过“要让学生喜欢读书,首先自己要喜欢读书”。教师读书,从读书的内容到读书这个行为本身都是相当有益的。很难想象一个不喜欢读书的老师怎样拓展课堂的知识,不读专业书籍的教师怎样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启发学生的心智。  相似文献   

20.
忆刘广馥     
周怡 《山东教育》2004,(28):56-56
刘广馥是位才子,一辈子只默默地读书,直到他得病,去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