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案例 《小珊迪》中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动人心魄,催人泪下,为让学生深切感悟,一教师这样引导: 师:学了课文,小珊迪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生:小珊迪是个诚实的孩子。他饥寒交迫,很需要钱,  相似文献   

2.
加强考究重视朗读培养能力──《小珊迪》一课的教学设计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李平《小珊迪》一课是第七册第八组的一篇课文。作者通过对小珊迪卖火柴被车轧死的经过的描写,表现了小珊迪诚实、善良的美好品质,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也表达了作者对小珊迪悲惨遭遇的同...  相似文献   

3.
【教学案例】《小珊迪》教学片段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小珊迪》,大致了解了小珊迪的为人。谁来说说小珊迪是个怎样的孩子?(生答)师:课文中的"我"是当事人,一开始并不了解小珊迪的为人,文中有一段话写了他第一次与小珊迪接触后内心对小珊迪的评价,你能找出来吗?  相似文献   

4.
《小珊迪》是六年制语文第七册(24课)新选编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写了小珊迪卖火柴给人换零钱时,不幸被马车轧断双腿而悲惨死去的故事,无情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和残酷,热情地赞扬了小珊迪的诚实、善良的美好品贡。文章是按故事发展的顺序写的,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教学时可分四步进行。一、感知课文,直奔中心。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从文章的整体入手,要求学生自由地轻声朗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总体印象,问:小珊迪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课文写了他干什么?他是怎样卖火柴的?后来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认识后,再引导他们找出文章的中心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案例案例一为加深学生对小珊迪“诚实善良”美好品质的感悟 ,一教师这样引导 :师 :课文已经读过几遍了 ,此时 ,你有哪些问题呢?生 :如果小珊迪受伤后没有让弟弟送还零钱 ,那位先生会责怪他吗?生 :如果小珊迪没有受伤 ,事情会怎么发展呢?生 :如果小珊迪没有受伤 ,他会怎样花那十一个便士呢?(其他学生发言略)师 :下面请大家各自选择一个问题 ,通过想像写一个片断。(学生写好片断后指名朗读)生 :小珊迪换回零钱 ,随即往回走。可就在这时 ,一辆马车迎面驶过来 ,只听“啪”的一声 ,他重重地摔在地上。他只觉得全身麻木 ,站起来低头一看 ,…  相似文献   

6.
《小珊迪》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中小珊迪诚实守信的高尚品格,贫穷凄苦的生活环境以及悲惨的命运催人泪下。课文语言虽质朴无华,但极富深刻的思想内涵,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典范课例。  相似文献   

7.
《小珊迪》一课,这几年来笔者已经反复教过多次了,诚实善良的小珊迪形象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个人。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小珊迪的遭遇与学生的生活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8.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蹲下来"走近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做他们学习的伙伴,多倾听他们对课本理解的意见,而不应以权威的身份向学生宣布判定课文"确切"意思,让学生只能生吞活剥,被动接受。一、关注学生思维,感受学生所"悟"课堂是焕发师生活力的开放场所,它不应受教师事先的主观设计所框定,更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和体验。换句话说,课堂是不确定的,学生的思维是多元的,教师只有认真引导,让学生的思维尽情碰撞,课堂才能显得精彩纷呈,充满活力。如在教《小珊迪》一课,体会小珊迪生存境遇时,教师播放了一段多媒体课件后:师:饱受饥寒的小珊迪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生:小珊迪在那么寒冷的天气里只  相似文献   

9.
《小珊迪》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好课文,文中通过对小珊迪外表的描写以及作者与小珊迪的对话,揭示了小珊迪“没有幸福美好的童年,却有纯洁美好的心灵”的品质。教学时可抓住作者与小珊迪的“对话”有层次的导读来理解、体会,并注意对难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的要求 :1 .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 ,加深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2 .练习给课文分段。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1 .教育学生学习小珊迪的美好品质 ,认识资本主义的罪恶。2 .练习给课文分段。课前准备 :1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2 .投影片。3.录像带。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二、检查预习1 .课文可以分为几段 ?2 .学生汇报。3.教师小结。三、范读课文四、学习课文(一 )学习第 1— 1 0自然段。1 .自读课文 ,完成下面的问题。1用“   ”划出描写小珊迪外貌…  相似文献   

11.
《小珊迪》描述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一个饱受饥寒的孤儿——小珊迪为照顾自己的弟弟,流浪街头卖火柴,最后惨死在马车底下的感人故事,赞扬了小珊迪诚实、善良的美好品质。在进行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时,既要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段训练重点,又要紧扣文章的感情基调,便于学生深入了解小珊迪的悲惨遭遇和优秀品质。兼顾这两方面的因素,可以按以下步骤展开教学:  相似文献   

12.
怎样说教材     
怎样说教材○童理君(吉安地区教研室说教材主要是说教学课文的特点、重点、难点及课文在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这里以第六册21课《小珊迪》为例,谈谈怎样说教材。1.关于教材的编排意图。《小珊迪》是第六单元第一篇讲读课文。这个单元共有四篇写人记事的文章,有很强...  相似文献   

13.
《小珊迪》(人教版第七册)这篇精读课文,故事性强,内容感人。作者饱含深情地赞美了小珊迪诚实、善良的美好品质,激发了读者对小珊迪悲惨命运的同情。学习本文,要通过阅读实践,进一步培养学生按叙述顺序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能力,让学生从课文中受到感染,懂得珍惜今天的幸  相似文献   

14.
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但能按既定的教学设计顺利完成语文基本功训练,有效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而且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以利于培养综合型的创新人才。六年制语文第七册12课《小珊迪》重点训练内容是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加深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一位教师,针对课文中的疑点,在教学即将结束前,故意留有“空白”,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求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创新思维的机会。]师:请同学们把课文有关货币名的句子找出来?(找好后、教师指名读)生…  相似文献   

15.
范秀霞 《宁夏教育》2000,(10):32-32
《小珊迪》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注·提”教材第五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是一篇反映19世纪英国儿童生活的短篇小说。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一步步展开故事情节 ,叙述了一个既悲惨又感人的故事 ,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小珊迪的形象 ,深刻地揭示了这一形象所产生的社会条件及其深广的社会意义。教师教学时应依据本课的文体特点 ,指导学生充分感受人物形象 ,随机渗透思想教育 ,让小珊迪的形象永远活在学生心中。本课所在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这是三年级教学的训练重点 ,也是提高学生分段能力的…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7册第4课《小珊迪》讲的是发生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的一件事。作者通过这件事,赞扬了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我们可以这样教学这篇课文:一、故事激趣,初步感知1.听教师讲故事。教师直接点明故事的题目《小珊迪》,然后饱含深情地讲故事(从文章的开头讲到“等了很久也不见他回来”)。提出要求:听后说说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同时训练学生的听力。)2.猜想故事的结局:小男孩换零钱很久没有回来,究竟干什么去了?请大家开动脑筋猜想一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小珊迪》为例,说说怎样从抓中心句入手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初读课文找出中心句学生初读课文之后,即直奔中心。教师提问:“本文哪一句话能揭示中心?”学生不难找到,课文的最后一句话:“饱受饥寒的小珊迪那美好的品质,将永远打动着人们的心。”二、紧扣中心句理清脉络引导学生找出中心句中的重点词语“饱受饥寒”和“美好的品质”,而后发问:1.文章是怎样表现小  相似文献   

18.
学完《小珊迪》一文,我问学生:“你们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人感动?”学生有的说,小珊迪再三请求“我”和同事买火柴时让人感动;有的说,小珊迪被马车撞倒后,还不忘叫弟弟送零钱让人感动;有的说,小珊迪临死前心里还想着弟弟小利比……学生  相似文献   

19.
《小珊迪》(七册第24课)这篇课文以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为中心,以“找还零钱”这一中心事件为串线,具体叙述了小珊迪“饥寒交迫。邀买火柴”“为换零钱,轧断双腿”“临危之际,找还零钱”等内容。课文具有中心思想外露,中心事件明确,课后习题揭示了文章内容、重点、难点等特点,据此,可设计以下几种教法。教法A:中心突破中心思想外露,是课文特点之一。结句“饱受饥寒的小珊迪那美好的品质,将永远打动着人们的心”,揭示了课文的中心思想。教学时不妨直奔中心,再以  相似文献   

20.
《小珊迪》是英国作家迪安·斯坦雷的一篇作品,讲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小珊迪靠卖火柴维持他和弟弟的生活,在换零钱时不幸被马车轧伤致死的故事。课文赞扬了小珊迪诚实、守信、善良的品质,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这篇课文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我”对小珊迪的认识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