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送别     
沈虎雏 《出版参考》2004,(12):24-25
老师在出了考场的学生包围下说出正确答案,张嘴聆听的面孔,即刻变化成不同表情。笑声突起.有人把世界最长的河,答成“静静的顿河”。一个同学埋怨另一个是大舌头,传消息口齿不清,害得他把获斯大林文学奖金的作品,写成《太阳照着三个和尚》。这里正在进行中等专科学校招生统考。北京的中专学校吸引力相当强,连外省学生也有不少跑来试一试。  相似文献   

2.
王益 《出版史料》2005,(3):105-106
著名编辑家、出版家、本刊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宋原放同志,1923年1月生于江苏扬州,早年于苏北参加革命,194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长期从事党的出版工作。1959年1月,担任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文革”期间,遭受迫害和不公正待遇。粉碎“四人帮”后,恢复职务。1980年11月任上海市出版局局长,1983年1月至1985年10月任上海市出版局党委书记。离休后,致力于出版史的研究整理工作,主编《上海出版志》、《中国出版史料》(十卷本),并热情支持在上海筹建出版博物馆的工作。1996年,他被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授予“伯乐奖”;2004年被授予中国韬奋出版奖。2005年6月30日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八十三岁。  相似文献   

3.
团聚/送别     
  相似文献   

4.
前年底我家属临时来队,事也凑巧,来队的第三天,基地宣传处要我到海军报社学习,看着疲倦的妻子和刚满3岁的儿子,我真不忍心让他们回去。等我给妻子说明情况后,她却面带笑容地对我说:“永军,你去学吧,俺娘俩明天就回老家,到报社学习是领导对你的信任,俺苦点累点没有啥。”听说要回去,儿子不干了,他拉着我的手说:“爸爸,坐火车人多,俺妈和我是站着来的,我不回去,不回去!”我没法回答儿子,只是紧紧地把儿子楼在怀里,眼眶里浸满了泪水。妻子决意第二天就走。坐在去火车站的公交车上,儿子问我:“爸爸,咱今天上哪儿去?”…  相似文献   

5.
钟声 《军事记者》2002,(2):52-52
解放军报社干休所原行政助理员、退休干部程留茂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1年11月22日17时35分在北京301医院逝世,享年61岁。  相似文献   

6.
赵易亚同志简历赵易亚同志1917年2月28日出生于江苏省泰兴县一个农民家庭。从1935年秋开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经八路军南京办事处介绍,于1938年2月进入陕西泾阳安吴堡青训班学习,先后任协理员、教育干事,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1月参军,先后任抗大一分校一大队三营十二队政治指导员;第十八集团军第一纵队政治部教育科科长;第十八集团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政治部宣教科科长;新四军三师九旅政治部宣教科科长;新四军四师政治部宣教部副部长;华中军区政治部宣教部副部长;华中野战军政治部宣教部副部长;华东野战军政治部宣教部副部长;山东兵团政治部宣教部部长;第三野战军二十五军政治部副主任;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政治部宣教部副部长、宣传部部长,后兼文化部部长、华东军区高级干部理论训练班主任等职。1954年10月奉命调北京,参加创办《解放军报》。先后任解放军报社副总编辑、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中央马列主义研究院党委副书记、解放军报社总编辑、解放军报社顾问。1955年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61年8月晋升少将军衔。1985年离职休养。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中共上海市档案局党组原书记、上海市档案局原局长、上海市档案馆原馆长张乾同志的送别活动于2006年11月28日在龙华殡仪馆举行。张乾同志的亲属子女、生前友好及市委办公厅、市档案局(馆)、各区县档案局(馆)近400人出席了送别活动。  相似文献   

8.
《新上海档案》2006,(12):18-18
中共上海市档案局党组原书记、上海市档案局原局长、上海市档案馆原馆长张乾同志的送别活动于2006年11月28日在龙华殡仪馆举行。张乾同志的亲属子女、生前友好及市委办公厅、市档案局(馆)、各区县档案局(馆)近400人出席了送别活动。  相似文献   

9.
6月30日下午,我到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开会,听到宋原放同志于当天凌晨去世的消息,简直有些不敢相信.因为4月份,我还给他打过电话,为准备写学林史话向他求证学林成立之初的情况,同时约请他作为韬奋出版奖的得主为纪念韬奋诞生110周年写一篇文章.当时问起他的健康情况,他和他的老伴沈老师都说还不错.我在电话中说,等您写好了,我来看您,并拿稿子.谁知道,病魔竟突然夺去了他宝贵的生命!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档案局副局长、上海市档案馆副馆长、上海市档案学会常务副理事长董永昌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于2003年10月24日下午在龙华殡仪馆大厅举行。董永昌同志的亲属子女、生前友好及市委办公厅、市委组织部、市档案局馆、各区县档案局馆300  相似文献   

11.
赵世良同志去世了.就在我们通电话之后的一个多小时,他突然地、毫无先兆地离开了我们,实在令人错愕、难过、百感交集. 回想起来自从1963年我来到黑龙江省图书馆,我们已经共事了46年,共同走过了近半个世纪,一起"经风雨、见世面",又一起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档案事业的创立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央档案馆原第一副馆长、离休干部裴桐同志的遗体,1月12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刚前往送别。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令计划送花圈表示哀悼。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将唐人送别诗作为一个整体对象来加以考察分析,从抒情的境界、抒情的立足点、抒情的对象三个方面,阐述唐人送别诗抒情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记者邸荣芬)12月14日上午,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出版家、中央宣传部出版局原局长、离休干部(享受副部级医疗待遇)许力以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中宣部副部长蔡名照,中宣部秘书长官景辉,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邬书林等领导和数百名新闻出版同仁,在寒风中赶到现场,向出版家许力以告别。  相似文献   

15.
送别诗是唐诗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唐代送别诗与其他题材的诗歌一样,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和社会面貌,有着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本文就唐代送别诗的艺术特色作些粗浅的剖析,由此揭示唐朝的社会情况,反映唐代知识分子的思想状态,总结他们在创作上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6.
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其送别诗更是唐代诗歌中的重头戏,唐代送别诗不仅艺术手法巧妙.写法高明,而且思想内容的丰富性与深刻性也远远超出了以前各代的送别诗。本文试图对唐代送别诗的思想意义略作评析,由此展现唐代诗人在送别诗中所蕴含的人生观、社会观及人格之美。  相似文献   

17.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浏览微信朋友圈,看到不少师友都在转发各地有关读书活动的照片或新闻,突然发现张志强老师发了一条倪波先生去世的消息,感到非常震惊!旋即向张老师求证,张老师告知倪先生确实走了!差不多与此同时,吴建华副院长在南大信息管理学院教工微信群也发布了倪先生在今天上午十点离开的消息!一位读书人选择在世界读书日走了!我从去年开始为倪先生做口述史,昨天口述的视频终于处理好了,正想找个时间送去给倪先生看一下,不想今天就得知这一噩耗,可惜倪先生没能看到最终的视频!  相似文献   

18.
2008年5月8日,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告别厅,一位身上覆盖着党旗的长者静静地躺在那里,神态安详。身旁,还点缀着朵朵花瓣。  相似文献   

19.
谢霜 《兰台世界》2015,(1):156-157
李叔同的《送别》是民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学堂合唱乐歌,其简洁流畅的审美风格,深邃淡雅的审美意境,字里行间彰显着浓郁的民族特色。《送别》开创了中国合唱音乐史上的先河。  相似文献   

20.
别离是一个永恒的文学母题。别离文学体现了人际传播的典型特点。"骊歌"唱和、酒宴送别、折柳相思、赋诗赠别等富于仪式感的场景,包含和折射出诸多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的民俗文化特征,在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与融合中,凸显出深厚的民族心理、文化根性、生命意识,表现出别离文学之于人际传播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