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自1999年普通高校首次扩招的学生进入劳动力市场求职以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曰益凸显,这必然会给毕业生在心理上造成严重负面影响,也将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运用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在阐述就业问题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就业市场现状进行剖析,同时对构建大学生就业市场提出一些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劳动力市场具有非竞争性的特点,劳动力市场可以划分为主要劳动力和次要劳动力两个市场.目前存在的大学生就业困难就属于两个劳动力市场配置出现失衡的结构性就业困难,在针对现存的普遍现象做出分析以后,本文探索了缓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内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为解决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文章阐述了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与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现状,分析了其对中国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少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和解决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论大学生就业市场分割与高等教育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对大学生就业有着重要影响。笔者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多重分割进行了总结,讨论了大学生就业市场和一般劳动力就业市场分割因素的联系与区别,探讨了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视野下的文科知识失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就业随着高等教育扩招日趋严峻,而大学生知识失业现象在文科中更加突出.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把劳动力市场分为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运用该理论可以更清晰地分析我国文科大学生知识失业现状和紧迫性,提出加强文科专业壁垒以增强文科生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主体由政府计划转为市场主导,劳动力市场的分割限制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大学生就业公平问题越来越为社会、政府、高校和学生个人所重视.针对市场分割理论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文章通过打破制度壁垒、提升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优化经济结构和市场就业结构等措施,促进大学生公平就业.  相似文献   

7.
劳动力市场分割下大学生就业偏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一大社会问题。调查发现大学毕业生就业有明显的部门偏好和地区偏好。针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特点,运用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模型对大学生就业进行分析,认为地区间收入差距相对悬殊、转换工作的成本较高、社会保障差异巨大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偏好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要缓解大学生就业难,改变大学生的就业偏好,就必须逐步打破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  相似文献   

8.
我国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严重的内外市场分割情况.劳动力替换成本过高是造成内外部市场分割的主要原因。市场分割理论为分析和解决“知识失业”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提高,劳动力供求不平衡的矛盾不断加剧,劳动力素质与岗位需要不相适应的矛盾也变得更加突出,劳动力市场发生了较大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带来了严重的就业问题,更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0.
从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谈大学生自愿性失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我国目前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来看,大学生还是有较大的就业空间,但事实是有很大比例的大学生宁愿选择暂时失业也不去这些岗位就业。这一现象是与我国特殊的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密切相关的。必须打破目前的这种劳动力市场分割状态,对大学生就业市场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11.
劳动力市场分割视阈下的大学生就业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毅英  洪文建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3,29(3):15-26,122,123
以大学生的就业流动为研究对象,运用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考察中国大学生就业流动的现状、问题及成因。研究表明: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因经济发展非均衡、制度性缺失和地方保护主义而在城乡、区域和行业中存在明显的主、次劳动力市场二元分割。因主、次劳动力市场差距较大,多数高校毕业生选择流向主要劳动力市场就业。学校类型与层次等教育因素对毕业生就业流向有重要影响。次要劳动力市场已逐渐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战场。两大市场间因存在较大垂直落差,从主要劳动力市场流入次要劳动力市场容易,而逆向流动则十分困难且成本较高。主、次劳动力市场间的垂直落差和非均衡状态是相对的,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经济、制度和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2.
劳动力市场分割中的大学生就业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制度改革,大学生就业由原来的计划主导转为市场主导。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状态限制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同时也制约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面对不完善的市场运行机制,通过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减轻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改善市场就业结构等措施,将有利于促进我国大学生合理就业。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制度改革,大学生就业由原来的计划主导转为市场主导。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状态限制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同时也制约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面对不完善的市场运行机制,通过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减轻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改善市场就业结构等措施,将有利于促进我国大学生合理就业。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就业和劳动力市场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最新的调查数据,研究了大学生人力资本、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对他们就业实现的决定效应,以及当前劳动力市场的效率问题。研究发现,对大学生就业有显著决定作用的是大学生的人力资本,而不是家庭社会经济背景。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的大学生就业中,人力资本机制是主导性机制,社会资本机制仅处于辅助性地位,读书无用或者成绩无用是没有实证基础的。这说明,大学生劳动力市场的运作态势是有效率的、健康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人口预期寿命延长和退休年龄政策老化,使延迟退休年龄具有很强的合理性,相关政策的改革又一次被推到风口浪尖,延迟退休年龄随之进入议程。延迟退休年龄对就业及劳动力市场会产生巨大影响,但存在两大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延迟退休年龄在劳动力市场会产生挤出效应,挤压待业劳动者就业,加重就业问题;另一种观点认为延迟退休年龄不会对就业及劳动力市场造成负面影响,不会加剧就业问题。延迟退休年龄在就业及劳动力市场方面的短期和长期影响,是判断其是否具有可行性的重要依据;延退对劳动力市场会产生直接或间接正负两方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与大学生自愿性失业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运用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对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中的自愿性失业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本文认为,大学生自愿性失业是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情况下大学生理性选择的结果,解决大学生自愿性失业问题的对策是降低大学生就业期望值,但实现途径主要不在于宣传教育,而在于打破由于不合理的制度等原因导致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建立完善的信息传递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与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即将离校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就业流向及择业观念。研究发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流向在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影响下,存在就业部门、职业与工作起薪等相互隔离的现象,那些未能及时就业的毕业生宁愿暂时失业也希望挤进主要劳动力市场。要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一方面要打破劳动力市场的分割障碍,为毕业生的自由流动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也要引导毕业生适当降低就业预期。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轨,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竞争不断加剧,再加之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特殊性、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和就业信息不完全等市场不确定性因素使得大学生通过就业获得个人收益面临投资风险,而要规避风险,就需要优化高等教育投资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消除劳动力市场分割、畅通信息流通渠道,同时家庭要调整投资理念,转变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就业——基于二元劳动力市场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准公共产品的高等教育能够给个人和社会带来较高的回报。在高素质人力资本比较稀缺的中国,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在于: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的发展。但就目前而言,关键在于采取各种措施,引导大学生流向农村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20.
劳动力市场,这是一个对不少人而言尚有些生疏的名词,抑或说,人们对它的了解并不那么真切。大学生就业问题,却实实在在地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拨动着众人的神经。北京市统计局去年公布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在日常生活里,人们普遍关注的生活环境、社会治安状况、就业情况、收入水平等14种类型的社会问题中,共有23.9%的人选择了就业与失业问题,关注度跃居首位。大学生就业,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变得更加引入关注。大学生就业当何去何从,专家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此本刊记者对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车伟进行了专访,就劳动力市场如何与大学生就业相结合问题,他为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观察角度和探索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