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吃荤的植物     
对人类来讲,吃一些动物性食品,叫做吃“荤”。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在自然界中竟然有一些植物也吃“荤”。它们能捕食昆虫或晰蜴、青蛙、小鸟等动物,  相似文献   

2.
巴尔扎克名作《高老头》中有大量的动物性比喻,并且自成体系,从而构成了神秘的“巴黎动物园”。文章认为这个动物性比喻系统是作者有意识营造的,其目的是为了用动物的兽性来比拟人类的兽性,以更充分地揭露和讽刺人性的丑陋和社会的罪恶。在其设喻方法上,它用了类型化设喻和临时性设喻相结合的方法,从而使其比喻既系统完整又具体细致,有力地加强了人物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的“人类精神”的含义是特定的对人类作为一个类的整体给予自为认识的思想,即对人类与世界的美学关系的认识,因此,“人类精神”这一概念也可称之为“美的思想”。“人类精神”概念的提出,就相应地要对一系列的学术命题给予一定的新的解释。本文有针对性的谈谈我们在人的本质、美、艺术、善和爱等问题上与高尔泰、李泽厚和朱光潜等学术前辈的论述之间的差别。  相似文献   

4.
对人类来讲,吃一些鸡、牛、羊、鱼、猪等动物性食品,叫做吃“荤”。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在自然界中竟然有一些植物也吃“荤”。它们能捕食昆虫或蜥蜴、青蛙、小鸟等动物,以此作菜来改善自己的伙食。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吃“荤”植物有500多种,我国就有30多种。  相似文献   

5.
智慧的人类为了得到温饱,进而满足口福和吸收更多的营养,不仅要享用多种粮菜植物性食品,还要享用禽畜动物性食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人对动物性食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随着人口总量的不断增长,对动物性食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6.
张钰 《文教资料》2013,(32):50-52
老舍先生以动物入喻、以“动物性”反衬“人性”的这一“动物性书写”手法,不仅在艺术上独具特色。而且在思想上深入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人生,以及人们妥协或抗争的生存选择背后的人性沦落,具有一定的价值,并为今天关于人性的讨论提供着指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动物在库切的小说《耻》中扮演着重要地位。“耻”不仅涉及人类社会,而且笼罩于小说中的动物。库切使用大量的动物隐喻以展示主人公卢里的“动物性”,并通过动物的遭遇折射卢里的命运,反映“耻”的主题。该文从动物批评研究的角度,探索动物在《耻》中的文化功能,研究动物与卢里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生死场》是萧红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在叙写家乡故事着力表现愚昧文化对人的深入骨髓的雕塑与戕害的同时,将人们生存状态中的“动物性”和价值观念中的“物质化”进行了剖析和展现.细致地解读文本,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萧红所描绘的民俗文化里所蕴含的深切的象征意味.  相似文献   

9.
传说从来就不是一套说辞,是人类给予美好事物的一种色彩.传说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瑰宝,传说世间的神秘、传说世间的缤纷、传说世间的未知名,尽管如此,人类乐此不疲.传说绝对不是第三人称式的“据别人说”,更不是“散播”.可以说,传说是综合科学知识的权威和天干地支的巧妙.  相似文献   

10.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顺应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秉持“天下”思想的道德张力,从“协和万邦”“万国咸宁”之天下思想中汲取智慧并给予辩证扬弃和与时俱进;从奉行“天下为公”的政治信仰、“讲信修睦”的国家关系及大同思想中汲取智慧并给予不断超越与理论升华;坚持“和而不同”的思想共识、“以和为贵”的政治立场、“和衷共济”的合作关系;坚持“重义轻利”推动发展中国家发展,“弘义融利”把中国机遇化为世界机遇,“义利兼顾”构建国际新秩序,从“弘义融利”“义利兼顾”之义利思想中汲取智慧并给予发扬光大与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1.
“虎妈”“狼爸”的“教育学”,以动物性为人性假设,以全面发展和智育优先为教育目的,以家族利益和名利为教育价值,以强制训练和惩罚为教育措施.这不符合中国传统教育的理念和做法,也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和实践.其效果和危害需要分析.文章认为,“虎妈”“狼爸”们的“家庭教育学”需要用教育科学知识加以引导,促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12.
对人类解放的论证是马克思一生的理论主题.马克思从哲学本体论、现实社会层面、基本方法上科学阐释了“人类解放何以可能”的问题.在哲学本体论上,马克思从“类主体本体”到“实践本体”再到“社会关系本体”的推进与提升中,揭示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及人类解放的根据;在现实社会层面上,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现实社会的客观条件出发,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性考察中发现了超越现实的无产阶级、谋求全人类解放的力量;在基本方法上,马克思通过“人体解剖”来理解“猴体解剖”的方法和经济学论证方法,阐明了资本逻辑运行的本质,论证了人类解放实现的可能性.马克思以解放为轴心对“人类解放何以可能”问题的回答,在当今世界语境下,为全人类的实践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3.
罗杰斯的“人格理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本主义心理学中对人的潜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在这个前提下,罗杰斯的“人格理论”对人类的学习行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非指导性教学”、“自由学习”以及“学生中心教育”等观点对我国的素质教育有一定启发意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人类最吝啬的行为莫过于不愿意鼓励和赞美他人。亲爱的父母,你对孩子说过最多的一句话是什么?“你是一个好孩子”还是“你真是太笨了”?在和孩子一起的岁月里,给予了孩子多少鼓励和赞美?又给予了多少批评和指责?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各种自然灾害和社会灾难的频发,进一步强化了人类的自我保护意识,也使人们更加关注对青少年的生命安全教育。其实,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对后代生命的爱护与安全能力的培养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最初,这样的传授或基于动物性的本能,或基于人类逐渐发展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6.
嘿嘿道0501     
《成长》2005,(1):92-93
动物性事“疯狂”趣闻//比脸还干净//我和师姐下半身的糗事//英语作文//“文革”时期  相似文献   

17.
审美活动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它是在几十万年的漫长历史过程中,从人类的劳动实践和生命活动的形式由低级到高级的不断进展中,逐步萌生、积累、发展起来的.它由人类最初的打制石器到礼器化工具再到工艺产品;由咿呀发声到语言的成熟再到表情的歌唱;由打制石器的敲击到鼓的“一声”再到五音十二律,直到复杂的交响乐……在这一系列活动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逐渐认识了物质材料的特性,把握了某些艺术规律,发展出高级形态的审美意识.与此同时,人类在自己的生命发展过程中,逐步摆脱粗鄙的动物性,把自己从兽性中提升出来,发展出能够欣赏美的五官和要求欣赏美的心理结构.但是,为什么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会必然地产生出审美意识,而动物则不能?换句话说,为什么人类要追求与他们维持自己生命的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东西(精神—美的享受)?如果从人类实践和生命活  相似文献   

18.
论教师职业的内在价值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职业是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而出现的。所谓职业就是“个性的发挥 ,任务的实现和维持生活的连续性的人类活动”。1由于我们所处的是一个“职业社会”,因此 ,职业与人们的生活乃至人生就有了不可分割的联系。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分析了“具有自然力、生命力 ,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2的人的三种不同水平的存在 :生存、享受、发展。他们指出 ,人之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就在于人超越了动物性单纯生存状态的自由自觉的活动 ,它将人从动物中提升了出来。在人们现实的职业生活中 ,生存、享受、发展这三种状态更表现了人们对生活世界把握程度以及对自我…  相似文献   

19.
美国航空航天局发现了“另—个地球”,它有可能成为人类的“第二家园”吗? 另一个地球 早在2006年,英国科学家霍金就曾警告说,人类如果想一直延续下去,就必须移民去其他的星球,因为地球迟早会灭亡.2015年7月24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宣布,发现了首颗太阳系外位于恒星“宜居带”的体积最接近地球大小的行星.这一代号为“开普勒-452b”行星的发现,使已确认的系外行星数量增加到了1030颗.对人类未来多少有点担忧的人们,因此兴奋了起来,人类找到了“第二家园”?  相似文献   

20.
马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常见的家畜,因此,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马文化都极为繁荣.与日常生活和军政事务有关的风俗礼仪之中有马的因素;作为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文学作品也对马给予了较多的关注.由此催生了关于马文化的作品研究和民俗研究,以及“马”词群的语形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研究.目前,国内关于马文化的作品研究和民俗研究比较深入,但是对于“马“词群的语形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研究的力度尚有缺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