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俞冰 《华章》2010,(27)
公文的语言对于公文来讲是一个重要的要素,公文语言使用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工作开展的质量和公务管理活动的成效.因此,公文语言与其他各类文章语体相比,风格迥异,个性特点十分突出,概括起来是准确、简要、平实、庄重.  相似文献   

2.
太平天国官印书、文书、碑石刻中,存在大量方言俗字。该文以粤西本土文献为材料对太平天国文献中出现的、咁、三字进行了详细考察,并认为全面整理和研究太平天国文献中出现的方言俗字,对粤西地区方言字词的研究、民间文献的整理和校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太平天国时期粤东梅州的诗人记载了太平军在嘉应州期间的历史活动及其影响,主要有1865年太平军百余人奇袭并夺取嘉应州、坡破后的情景和人民的逃难等,这些诗歌从当事人的角度,以文学的方式记叙了太平天国在粤东活动的历史细节,保存了史书所未记载的丰富生动的历史内容,可补历史之缺。  相似文献   

4.
嘉应的诗歌记载了史籍所失载的太平天国时期嘉应的思想,这主要表现在:人民以天命思想解释战乱,对改朝换代在心理上已初步认同;对官府和官兵无情地批判和揭露,强烈的反清政府情绪宣泄出来,清王朝的政治思想资源已经消耗殆尽;士人们对太平天国理智上反对,思想上同情,下层人民与太平军关系密切,甚至携手作战,清王朝在思想上的统治已经开始崩溃。  相似文献   

5.
公文的性质决定了公文语言的特点,而语言作为一种表述工具,就要为公文服务。精练简明是公文语言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6.
公文在语言表现上素来以追求朴素平实的风格而著称,加之写作中以理性思维为主,便给人一种印象:公文的语言只需要把事情陈述清楚明白即可,无须所谓文采,并且一提到文采就会与文学性表达里的抒情划上等号。这样使得不少写作者在  相似文献   

7.
提升现代公文写作水平,除强调公文格式的规范性和程式化外,更应建立公文写作的语感习惯,从质朴明白、文约事丰的语言要求,说理透彻、形象生动的语言手段,常用句式、惯用词语等方面,合理借鉴古代公文语言技巧,以质简丰厚的充实度、文质兼备的接受度、整饬专业的规范度,提高现代公文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8.
廖斌 《南平师专学报》2003,22(3):70-72,75
本文从“表征形象”理论出发,通过与文学形象的比较分析,论证了公文语言具有普遍意义和审美价值的家国形象、法制形象、雅士形象、抒情形象等四个基本表征形象。  相似文献   

9.
在粤东诗歌中保存了太平军在嘉应州时的太平天国文化 ,主要有太平天国的服饰文化 ,后期的享乐文化 ,以婚姻伦理为代表的道德文化 ,军事文化和军营文艺等 ,它们是太平天国文化的诗性写照 ,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0.
在语言运用中,同一种意思有各种不同的表达形式,各种形式有不同的表达效果,修辞就是研究这些内容的。公文是法规性文种,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也讲究修辞。公文的修辞包括词语的锤炼,句子的锤炼和修辞格选用,公文语言的锤练是撰写公文者必须了解和掌握的。  相似文献   

11.
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太平天国起义的烽火燃遍大江南北,清王朝的统治岌岌可危。在传统的“治国平天下”理念下,庞钟璐如同大多娄文人士子一样,抱着入世治平的精神,卷入到这场历史的漩流中。他于1860年被授命为江南督办团练大臣,全权负责苏松常一带地主团练武装对太平军的防剿事务,认真办团,积极剿匪,并对清廷借师助剿,乞师南下等提出过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太平天国战争给广德县人口造成了毁灭性的摧残。战后,为了摆脱人少地多的窘境,地方官府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广招民力。同治、光绪之际,迁往广德的移民掀起了高潮,外来客民逐渐构成了该县人口的主体。移民的大量迁入,广泛而深远地影响了近代广德县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13.
太平天国宗教正名问题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教是太平天国宗教的自称,亦即自我命名,但在对外场合使用时,出现过“自称”和“统称”并用的现象。它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自称”是“统称”的实质和前提,“统称”是“自称”的外延拓展,亦即天教的“一统之称”,所以说到底,天教仍然只是太平天国宗教的“自称”。这是它既已独树一帜,又追求“大一统”的双重化心态使然,其根植于儒学“大一统”的化普世精神。  相似文献   

14.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重大的内部战争,其持续时间长,造成了许多地区的人口锐减。湖州府位于战争的地理要冲,人口损失尤为严重,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战后为了恢复经济生产,湖州府推行"招垦"政策,来自各地区的移民大量涌入湖州。这些移民既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促进了经济、文化、生活的进步,亦带来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是西方学者从事客家与太平天国研究的早期阶段。他们从探询太平天国运动的起源及力量来源问题起步,进而肯定太平天国运动是客家的“民族革命”,再进而将太平天国运动的主体力量客家人置于人类学研究视野之内予以探究,既促进了西方人类学的发展,又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学者的客家与太平天国研究以及汉族客家民系的建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8 59年 ,从天京出走的太平天国石达开部大将石镇吉路过梅州时 ,统领 1 0万大军进攻嘉应州 ,他们采用强行攻城、地雷破城等方法攻下州城 ,杀死军民 4 0 0 0人。他们表现出军事上的强大 ,也表现出政治上的虚弱 ,他们已迷失了政治目标和行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郭嵩焘力促曾国藩左宗棠出山,并用“创业垂统”观构建不同经营制的湘军体系,又最早倡议建立水师,成为太平军的克星。郭奔忙于高级战将之间,出谋划策运筹帷幄,被湘军集团公认为“高参”。最初想出开厘筹饷之计并付诸实施,郭嵩焘实为始作俑之一,厘金成为湘军的主要饷源;他又因为度热征收盐锐和关税,再开两道财源。郭调兵遣将剿灭农民武装,将其残部镇压在血泊之中。心忧时局的郭嵩焘及时反省这种血的教训,企盼为延缓清王朝的土崩瓦解作“资治”的“通鉴”。  相似文献   

18.
通过将初期人民公社的经济体制与太平天国的经济体制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克服传统文化和传统社会人格中消极因素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太平军北方战场出现过食人现象,这种现象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饥饿求生性食人;一是习得性食人,包括惩罚性食人、仇恨性食人及医疗用药性食人等。农民军的食人行为带有政治斗争的成分或封建迷信的色彩,是在与清王朝统治势力较量中由时代局限、阶级局限连带产生的一种“反人性”的恶俗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