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姜文执导的影片《让子弹飞》、《太阳照常升起》、《阳光灿烂的日子》都体现了一股浓郁的自然主义美学倾向。姜文电影的自然主义倾向更接近于中国传统道家美学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某些西方自然主义美学思想的影响。影片中的自然主义美学倾向主要体现在剧中人物身上所散发出的自然人性以及影片中场景和情节的安排上所遵循的自然主义原则。姜文电影叙事中可以明显感受到与自然主义美学相关的拙朴、天然、逍遥等元素。从近些年姜文电影的个性化风格发展来看,这种自然主义倾向正不断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2.
《一步之遥》在上映首天便获得了两极化的评价,但这部属于作者电影类型的商业片,却依旧获得了不错的票房。普通大众更是直呼难以跟上姜文的节奏。而这并非因为影片故弄玄虚,而是因为姜文有着强烈的表达欲望,将大量的戏剧化、舞台化的内容呈现在了影片当中。在影片中,这些戏剧性、舞台性的表现方式与银幕结合起来,大大增强了剧本思想深度的表现力,使得影片在表达某些隐喻思想时,整体环境和某些道具有了外化的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  相似文献   

3.
《让子弹飞》是商业语境与姜文艺术创新精神良性互动的典范之作。面对市场的选择,姜文努力艺术化地构造大众接受视野内的商业电影品牌,这种转型被大众热烈接受并深层认同,帮助影片创造了国产影片的最高票房纪录。影片中,极具亲和力的商业元素提供了大众广泛接受的契机,而姜文把自己鲜明的艺术个性发挥到极致的努力则加重了这种接受的筹码。《让子弹飞》的接受张力说明了成功的电影品牌本质必定是市场、艺术和观众三方利益的集体呈现。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电影的发展,剪辑也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其呈现出了和其它的视听手段一样的双面性,运用巧妙得当可以为影片增色,相反,如果运用得不好也会使影片的整体水平打折。  相似文献   

5.
导演姜文到目前为止,仅拍摄过四部作品,分别是《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和《让子弹飞》,但这四部影片分别代表着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艺术魅力,因此,文章主要从文化的视域下对姜文电影进行剖析,试图揭示出导演姜文电影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英语教学中出现了很多改革,与典型的将视听手段作为英语学习之余的调节相发。本文意在探讨视听手段对导入英语国家文化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作为导演的姜文,坚守着自己对于电影的独特感知与个性理解,其导演作品《阳光灿烂的日子》终结了青春想像神话;《鬼子来了》颠覆了红色经典抗战叙事;《太阳照常升起》则通过对基督精神的张扬和对悲剧人性的探讨,完成了对中国制造大片的一次历史性突围。姜文创造性地表达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文情怀,直接奠定了这三部影片在中国电影史上存在的价值与地位。  相似文献   

8.
中国导演姜文执导的影片《太阳照常升起》不得不说是中国电影新的挑战和尝试,为观众带来一种全新的欣赏角度。本文立足于该影片的结构与中心,阐述了《太阳照常升起》的后现代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9.
2010年年末姜文执导的贺岁片《让子弹飞》让国人看得酣畅淋漓。影片中的经典台词“让子弹飞一会”也已成为网络热词。一时之间,将子弹换成其他的东西。让任何事物都飞一会儿的调侃成了人们放松心情的表达方式。请看:  相似文献   

10.
《太阳照常升起》和《让子弹飞》是姜文执导的两部影片,两部影片都包含了大量的隐喻和象征。为使这些隐喻和象征得到有效传达,两部影片都采用了"陌生化"处理手法,但观众反应却差异巨大。这说明不同的"陌生化"手法会给影片带来不同的传播效果。通过两部影片"陌生化"手法的对比研究,分析其内在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闻一多早年接受基督教的洗礼,有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基础,又是他人格的特定表现,所以他后来虽然抛弃了基督教的信仰,却又先后信奉“艺术”、“创造”和“人民”,始终保持了信仰者的心理形式。闻一多需要有一种远超出个人存在价值的精神尺度,使他能在遭遇挫折时通过确立新的人生目标来规避消极情绪的影响,而当他认准了新的方向后又能坚毅地前行,在危急关头表现出大无畏的精神。信仰者的心理构成了闻一多性格极为重要的部分,影响了他在关键时候的人生选择,决定了他在重要问题上的政治态度,从而使他在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中成为独特的“这一个”。  相似文献   

12.
对姜文个人独特的导演风格进行分析,并从其作品《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和《阳光灿烂的日子》的结构、叙事、拍摄手法等角度入手,逐一进行分析,以期在导演个人的作品序列和当代中国电影的发展脉络当中,对导演及其影片的时代性进行评论。还通过归纳姜文与中国第五六代导演的不同之处和作品中透露的中国电影生态文化,来评述姜文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3.
说“变文”     
关于什么是变文、变文的来源和界定等问题,历来众说纷坛。“变文”与“变相”是相辅而行的,是“变相”的说明文。“讲唱”,是“变文”作为一种文体的形式,是中国本上固有的东西。但“变文”不同于“讲经文”、“诗话”、“话本”等其它敦煌讲唱文学写本,不能以“变文”一词笼统称之。  相似文献   

14.
《文苑英华》收录了本于唐人范传正所编李白"文集二十卷"中的二百六十余首诗文。因范编李白文集来源甚杂,致使《文苑英华》所录李白诗有诸多异文。一首诗,至关重要的无疑是题目,而题目有异文,则关系重大。本文择出《将进酒》等七首诗题目颇为重要的异文加以辨析,或有助于李白文集的整理、研究。  相似文献   

15.
《阳光灿烂的日子》开启了姜文的导演之梦,《鬼子来了》奠定了他不可撼动的导演地位,《太阳照常升起》将他推向舆论争议的风口浪尖,《让子弹飞》让他再次回归商业和大众审美,赚得盆满钵满。尽管有人抱怨《太阳照常升起》晦涩难懂,怀疑《让子弹飞》商业色彩太浓,但是仍然有些东西我们只能在姜文的电影中找到,只能从他的思想深处挖掘。从叙事视角、叙事模式、叙事策略等方面出发,探究姜文电影的叙事风格,力求揭示出叙事风格背后构筑的视觉神话。  相似文献   

16.
孙孔懿 《学科教育》2009,(4):3-7,46
“文质彬彬”在今天“多用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追溯本源,它出自《论语》,原指人的文采和质实配合均匀,包含着“文与质和谐发展”的教育意蕴。孔子提出的这一论人标准和育人规格,是其教育哲学的核心理念之一。孔子当年还提出要防止“质胜文”或“文胜质”现象,遗憾的是人类在创造文化一步步远离“质胜文”的野蛮时代的同时,越来越受文化制约,以致出现“文胜质”现象。初步的“知识考古”表明,“文质彬彬”词义的历史演化正是这一趋势的典型缩影。在以“和谐”为主旋律的今天,亟需借鉴历代思想家对“重文轻质”倾向的反省与批判,赋予“文质彬彬”新的时代内涵,实施文质双向关照、协调发展的和谐教育。  相似文献   

17.
白石词以清刚淳雅著称,开清空一派,对词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王国维却对白石词颇有微词,其中一个观点就是“犹有隔雾看花之恨”.我认为此之“隔”并不能称为遗恨,这是白石词至真至纯的一个表现.  相似文献   

18.
借鉴托马斯·沙茨针对好莱坞类型电影研究提出的秩序仪式理论,分析姜文执导的四部电影,指出其所呈现的秩序性影像特征:主要人物男性化,矛盾解决暴力化,空间存在混乱化,主题表达崇高化。  相似文献   

19.
廖俐 《柳州师专学报》2014,(2):13-15,21
《文化苦旅》作为中国新时期"旅行式文化大散文"的代表作,是余秋雨朝圣中国历史文化故地发回的记录。从旅游人类学视角,引用"旅游仪式阈限三段式"理论解析《文化苦旅》中余秋雨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20.
明清两代,评点《文心雕龙》成为一时风尚。笔者汇集当时诸家评点十余家,从文学理论及写作理论的角度,主要围绕“文道、文思、文质、文人、文术、风骨、通变”七个方面加以梳理,初步展示了明清两代评点《文心雕龙》的整体状貌。本综述试图打破人们惯常以个人评点为范畴的论述形式,融合各家之论为一体,力求展示那一时代人们共同关注的“文理”。以期与同仁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