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超群 《学子》2014,(9):3-3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者应充分尊重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语文能力,关注“批注”就是关键一步。“批注”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把自己的所感、所想、所思、所疑以批语和注解的形式,及时写在书页的空白处,是帮助理解、促进思考的一种读书方法。在阅读时引导学生学会写批注,留下自己的阅读心迹,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从而更好地获得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2.
杨志洁 《学语文》2012,(6):21-22
批注式阅读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运用简洁的书面语言,把自己的所感所想、所思所疑以批语和注解的形式,在书上标记,是一种帮助学生理解和评论读物的读书方法。"注"是划、圈、点、勾画、注写等;"批"是把自己对文本的独特体验和感悟,用富含情感性的语言表达出来。批注是指在课文空白处作感悟式的注读,是一种表达对文本独特体验的学习方式。批注式阅读教学是新课程阅读教学理念的最佳实践者,是促进学生开展阅读实践活动、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运用批注的方法,可以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写在书页的空白处,在个性化的阅读中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了解批注、尝试批注、交流批注、修订批注、拓展批注等策略,夯实批注教学,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阅读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理解与评价,提高学生主体的参与度。批注式阅读就是运用简洁精练的书面语言或符号在读物的空白处作注释、写评语、留标记,对文本文字进行解释、品评。批注式阅读教学培养发散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重塑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  相似文献   

5.
王楠 《山东教育》2012,(Z1):41-42
"阅读批注"学生自读自悟的阅读过程,也是"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一种阅读方法。它融思考、体验、评析于一体,通过圈点批注,潜心阅读,调动自身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解读文本,由此提高学习能力,形成学习习惯。在训练过程中,我有了以下体会:  相似文献   

6.
<正>阅读教学的理念昭示:阅读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理解,学会欣赏与评价,提高学生主体的参与度。阅读批注就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一边读一边画一画自己感受深的词、句等,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与评价疑问写下来。让学生学会批注,乐于批注,就留给学生充分的用武之地,使学生能够自主地深入地读书,从而掌握独立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水平。引导学生乐于批注,关键在于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  相似文献   

7.
在阅读过程中,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批注阅读可以更好地促使学生加强与文本的沟通、对话,提高阅读效率。批注式阅读是指使用特定的文字或者符号将自己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和感想等记录下来,这是一种主动探究式的阅读方式。《课程标准》目标中指出,应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阅读教学建议中也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在教学中就需要我们指导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将自己对文本的所思所想,对文本的注解、疑惑等记录下来,形成独立的阅读思考习惯,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阅读思考能力、提升学生对文字语言的理解和感悟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阅读过程中,在文章的"天头""地脚"和其他空白处,随时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和评价写下来,这就是"批注"。这是一种有思考的阅读,是有深度的阅读,是有个性的阅读,更是一种快乐的阅读。然而,许多教师对自己大力推崇的"批注式"阅读法却  相似文献   

9.
"个性化阅读"就是指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个体研读"为重点,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目标,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循着自己的思路,去获得自己独有的感受和体验,同时在教师评、学生互评、自评等个性化的评价过程中完成的一种阅读实践过程。一、顺应"阅读期待",自主提出问题不同的学生,由于经历上的差异,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个性心理差异,所体现出来的阅读需求也是不同的。阅读期待的心理指向决定着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也决定着学生阅读的是否深入。事实上就是这样,当一本新书或一篇课文呈现在学生面前,我们可以观察到学生的阅读期  相似文献   

1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小学中高年级进行批注式阅读,正是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批注阅读,体现的是自主探究式学习,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大力推行批注阅读,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1.批注方式,展现阅读形式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批注阅读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的一种有效方式,是一种读与写、想与悟相结合的高效阅读方式,具有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目前,语文课堂的批注阅读陷入了游离文本主旨、偏离文本重点、缺乏文本思考的误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基于文本内容进行批注阅读,让批注阅读回归文本主旨、回归文本重点、回归文本思考。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批注阅读在文本对话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所谓"批注式阅读",就是将传统的批注阅读法引入到语文教学中,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用上一些简明的符号和简洁的语言,在原文的字里行间和四周的空白处作上批注,或提出问题,或写  相似文献   

13.
写批注就是在文旁做注解或写感受,这是一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教会学生写批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有效阅读。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教会学生写批注呢? 1.紧扣关键词写批注 课文中常常有一些关键词语对概括内容、抒发情感、揭示道理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批注式阅读什么是批注式阅读?当学生自行阅读和开展整本书阅读的时候,在他们喜欢的段落、句子甚至词语中增加他们自己的理解,当然,这种理解分析是基于独立的思考和深刻的研究经验。这是我们通常称之为"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一种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5.
批注式阅读就是学生在独立阅读中,与文本进行对话,用笔写下自己的感悟和发现,表述自己思想的过程。批注式阅读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从教会方法、给足时间、深层引导三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  相似文献   

16.
批注是一种传统而有效的阅读方法,它直入文本,是阅读者自身感受的笔录,体现着阅读者别样的眼光和情怀。课文批注就是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把自己的所思、所感、所疑、所悟、所得等简明扼要地写在文本相应的空白处,或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有用的、应注意的字词句段做相应的勾画圈点。学生的批注是课堂生成的宝贵的教学资源,能为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起一座真切对话的桥梁,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提倡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是新课程改革发出的呼唤,也是完善学生自我阅读品质、实现自我阅读价值的重要策略。每一位教师都应转变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实施个性化阅读。一、嵌入心灵,实施批注式阅读批注式阅读是指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将自己的阅读感悟简要地写在文本旁边的一种阅读方式。批注的内容可以是学生对文本所传递的信息的一种了解,可以是对文本意蕴  相似文献   

18.
陈艳慧 《考试周刊》2014,(81):43-43
"批注"是我国传统阅读方法,今应用于现代语文教学,既有助于革除当下语文教学之弊病,又能使这一古老读书方法因现代理念而焕发生机。批注式阅读使所有学生均得到锻炼,符合以生为本的理念。批注式阅读易习易做,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书上写出所获所疑,以个性化角度写出原初体验,再在师生探讨中或深化或升华。批注式阅读教学能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深刻。  相似文献   

19.
正批注是一种传统而有效的阅读方法,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说的正是这种批注式阅读方法。如金圣叹评点的《水浒》,毛宗岗父子评点的《三国演义》,脂砚斋评点的《红楼梦》等,都可谓批注的集大成者。批注式阅读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时在书页的空白处,用符号或文字记下自己的思考,或是感想、质疑,或是评价、补充,形成简洁明了并与原文呼应的批语和注解。它直入文本,是阅读者自身感受的记录,体现着阅读者别样的眼光和情怀。语文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世界,走进作家的内心世界,从而建构学生个体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良好习惯.自动化了的良好习惯,会使学生终身受益.而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读、思结合,手脑并用的良好习惯,批注阅读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审视当今的课堂,“批注阅读”却不成气候.笔者曾对自己带过的五年级某班53名学生进行阅读批注情况调查,发现有35名孩子阅读时不爱写批注,有20名孩子甚至不会写批注,42名学生写批注时只是走过场,敷衍了事……如何让孩子爱上批注,会写批注?如何让阅读批注成为孩子学习语文的好习惯?我在指导学生写批注时,给批注悄悄变了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