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郡李氏是北朝时期著名的世家大族,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佛教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赵郡李氏固有的经学传家的仁爱思想与佛教信仰的悲悯情怀既彼此独立又互相融合。李氏族人在这些思想指导下进行了很多慈善活动,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调节社会关系和救助百姓,也扩大了赵郡李氏家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李善家族源于江夏李氏,然而年代久远世系混乱,近年出土墓志若干,结合出土文献可对《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重新勘误补订.李善一系规模较大的迁徙约有四次:赵郡——颍川——江夏——浙东——江都.江夏李氏屡遣战乱,政治地位下降,经济优势丧失,仅能通过文化价值凸显门户优势,主要表现为学术研究的丰富与艺术才华的出众.李式与李充、李善与李邕的出类拔萃均体现出明显的家族特性,表明家族文化的内部传承直至唐代依然存在并且具有强劲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音乐与诗歌有着不解之缘 ,是艺术殿堂中的一对孪生姊妹 ,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唐代的音乐发达 ,诗歌鼎盛 ,除政治与经济的原因外 ,首先是乐与诗的完美结合 ,促进了音乐与诗歌的共同发展 ;同时诗对乐的精妙描写 ,使音乐与诗歌都受益匪浅 ;再就是文学修养高、音乐造诣深的诗人参与音乐的创作、改造及演奏 ,保证了音乐与诗歌朝着更加健康和理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诗歌吟诵在古籍中有多种解释。唐代吟诗风气浓厚,吟诗成为人们的普遍爱好。唐人把诗歌吟诵作为诗歌写作训练的基本项目。  相似文献   

5.
安定皇甫氏是关陇地区的望族之一,由汉至唐兴盛不衰。近年来出土的皇甫敖、皇甫廛墓志,可对《元和姓纂》记载的安定皇甫氏家族世系进行补正。同时,皇甫氏家族忠君爱国的文化品格和三教影响的家风对家族成员的文学创作活动产生了巨大影响。皇甫氏家族参与修史、秉笔直书的传统与其姻娅选择有关,并从侧面体现了其家族的散文底蕴。最后,唐代安定皇甫氏家族文学成就的偏微,与其家族在唐代的发展状况有关。唐代皇甫德参家族是一个较为重要的政治家族和文化家族,对其家族文学创作情况进行全面考察有利于探讨唐代政治与文学的全貌。  相似文献   

6.
唐代艺术与诗歌文化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诗歌与艺术体现了文学与多种艺术形式的关系;艺术作品成为了唐诗传播的媒体;乐舞独特的传播效能,促进了诗与乐的交融;口头吟诵以语言符号为传媒,显示出鲜明的社会效应和丰富的传播信息;书法、铭刻使诗歌作为传播方式具有长久性和观赏性;绘画从视觉感知上发挥诗歌的传播功效;传奇是以大众文化的形式对诗歌起到特殊的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7.
唐代李德裕,出身名门显贵之家,历经唐代的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和宣宗六朝皇帝。由于生活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李德裕的为官历程,始终是与以牛僧儒、李宗闵为首的牛党集团和强大的宦官势力斗争相伴相随。在平定边患、整顿内忧方面,立下了显赫功绩。宣宗即位后,李德裕罢相,牛党之徒白敏中、令狐陶、崔铉等掌握朝中大权,将李德裕贬往海南。共同的政治抱负和相同的命运结局,将李德裕和韦执谊两人的感情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于是,在祭祀韦执谊青冢之际,李德裕写下了《祭韦相执谊文》,表达了对韦执谊的无限思念。以李德裕为代表的许多唐代贬官,为海南的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在海南岛的后裔问题,也成为一个值得探索的谜团。  相似文献   

8.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发达且国力强盛的一个朝代,当时统治者对于音乐的崇尚以及时尚的引领使得音乐在当时的地位比较重要,赋予了唐代诗人独特的艺术气质及生活态度,诗歌创作所需的审美境界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因此,创造出很多精美优秀的诗歌,诗歌的不断盛行又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音乐的发展。现代音乐在创作中考虑到古今语言、音乐的差异及情感表现方式的不同,取其意境,用其意向,使之与现代音乐结合起来,成为当代流行歌坛上一道特殊的景观。  相似文献   

9.
在封建政权统治长达数千年的中国历史上,唐王朝可算得上是封建社会长河中一颗耀眼的明珠。这个时期,社会经济强盛,文化繁荣,而且女性的社会地位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在一个长期被"男尊女卑"观念统治数千年的封建社会里是十分罕见的。这种社会历史现状不仅给妇女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生存环境,同时也促使她们在文学领域里开拓了一片属于她们自己的天地。  相似文献   

10.
唐代诗歌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居重要地位,其中很多诗篇都有精美、上乘的声音和音响描写。以声状情手法的运用创造了诗的意境,给人以音韵和谐的美感。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建筑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家族史的研究中 ,从实地考察的现存晋商建筑入手 ,以山西榆次车辋常氏家族为个案 ,着眼于晋商家族的世系源流、家法礼仪、家族经济运营、家族教育等层次 ,多角度反映晋商家族文化 60 0余年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12.
诗歌是文学长廊中的瑰宝 ,唐诗是我国诗歌中的奇葩。知识分子的争相入仕和以诗赋取士的导向使得唐代诗歌百花齐放。田园诗清淡 ,边塞诗粗犷 ,更因为女诗人和女性题裁的介入而多姿多采。唐代思想的开放和诗文的自觉在妇女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女皇武则天同时是诗人和书法家。“两朝专美”、“才色俱佳、敏识聪听”的女诗人上官婉儿虽然保存在《全唐诗》中诗作仅 3 2首 ,却开启了一代诗风。据说一次中宗李显在昆明池赋诗 ,百官唱和 ,命上官婉儿选一篇翻制新曲。在宋之问和沈期之间 ,她选择了宋之问。理由是 :二诗工力悉敌 ,但沈诗落句“微臣…  相似文献   

13.
家族是具有教学功能书院兴起的重要促进因素。家族举办的书院以“期取青紫”和“家传孝友”为宗旨;为实现以上目标,家族对书院给予经费支持并主动选择开放办学。书院与家族互动中的科举因素既是家族书院发展的动力也是桎梏。  相似文献   

14.
全面抗战爆发后,大批知识分子随国民政府迁都而移居重庆、昆明、桂林等地,一时间西南大后方群英荟萃,成为文化中心.素来"以天下为己任"的知识分子,以手中的笔做武器,通过文学创作揭露日军暴行,鼓舞抗战和胜利信心,形成了独具时代特点的抗战文学.西南地区的抗战诗歌是抗战文学园地的一朵奇葩.目前,学术界多从文学角度研究抗战时期诗歌,少有从抗日战争与民族解放的视角分析这一时期诗歌的兴起与作用的.本文以西南大后方诗歌为考察对象,对其形成、内容、特点进行剖析,从新的角度解读抗战的全民性、进步性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5.
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选用杜甫《秋行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篇,编者对诗中"白帝城高急暮砧"一句中"急暮砧"作了如下注释: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每每授课于此,心中不清不楚,甚至有照本宣科之嫌,学生更是一头雾水,不甚了解。师惶惶然,生默默焉,不了了之。其实,"捣衣""砧声"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唐诗尤为突出。如,王勃《秋夜长》"鸣环曳履出长廊,为君秋夜捣衣裳";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李白《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岑参《杨固店》"客舍梨叶赤,邻家闻捣衣"等等。这两个意象几乎已成为游子思妇言写离情别意的专属品,所以,全面、正确、深入的诠释此类诗歌之内涵,绕不开"捣衣"砧声"两意象,这不是夸张。而这两个意象其实也如一纸两面,不可分离。  相似文献   

16.
北宋初,宋太宗确立了"兴文教,抑武事"的治国方针。有宋一代,科举和教育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意义。同时,世家大族的势力日益衰落,为新兴社会力量的崛起提供了空间。在这种形势下,新兴士人家族的出现,在社会上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宋代新兴士人家族具有三方面特征:读书应举成为家族成员的共同价值观,并身体力行;士人家族的兴衰与政治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士人家族都拥有一定的财富。  相似文献   

17.
迁徙自由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不仅为世界各国宪法所确认,也为一系列国际性和区域性人权公约所确认,我国建国前和建国初的宪法及宪法性法律对迁徙自由也曾作出过规定,但从1975年宪法开始取消迁徒自由至今迁徒自由从我国宪法中悄然消失,这显然和我国现行宪法“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相悖。现行宪法恢复和重新确认公民迁徙自由权。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我国法制统一和尊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同时还是完善我国人权立法、履行国际人权公约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的远石氏家族包括三支,但由于家族势力较小,其村寨只能够选址在相对不利的位置上。在这处村寨的内部,三支人家各依支系而分别居住,支决定了村落的基本布局与民居分布。但在墓地以及石菩萨、水塘等公共设施的建设和使用方面,则是族起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任何社会中,人类可以支配的资源总是稀缺的。人们在面对稀缺的资源而要求得生存与发展时,不同的民族会有不同的应对措施。有的民族是采用了兄弟分家的方式来应对资源的稀缺,而在侗族地区却是采取了家族组合方式来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不论采取什么方式都是文化模塑的结果,也都是人们靠文化来排解生存困境的手段,以建构、维系与延续这样的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20.
闽北是福建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和闽越文化的摇篮,有"闽邦邹鲁"和"道南理窟"之称。朱熹曾在这里讲学、授徒,创建了综罗百代的理学体系,在中国哲学史、思想史、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从宋代以来,这里便很好地保存了家族教育的历史传承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