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作为典范文本,分别代表了明代神魔小说“以幻写真”和“以幻求奇”的叙事范型。《西游记》追求神异性和人性的融合,渗透其中的是作者对时代文化的深刻理解。《封神演义》专注于神异性的展示,体现作者通过锐意求新来娱乐读者的创作诉求。两种范型都深植于明代文化的土壤。  相似文献   

2.
一些学者认为《封神演义》宣传了儒家政治思想,典型说法是“以仁易暴,以有道伐无道”,而此论说得尚不到位。从《列国志传》中有几处“革命”的词眼和文本中大量引用孟子“革命”话语的内证入手,结合“革命”的概念考辨,既不脱离作者所处时代的思想背景,也不与现代语境中的“革命”涵义相冲突,论证作品蕴含和宣扬了儒家革命思想。  相似文献   

3.
《封神演义》中文王武王形象与史书、《武王伐纣平话》和《列国志传》中的迥然不同,显然这是作者创造性地改写的结果.文王武王恪守君臣纲又跳出君臣纲的束缚与限制,并成为仁义的化身,道德的符号,圣王理想的典范.这种改写实际上就是对革命的合法性与合"道"性地位的儒家伦理建构,宣扬了圣王革命思想.  相似文献   

4.
《枯河》是莫言1985年进入创作转型期后反思儿童生存困境的又一力作,小说塑造了一个孤独的儿童形象——小虎。“孤独”的内在特征体现在小虎身体与话语的悖反关系上,并外显于“痴”的属性上,“痴”在本质上预示了一种对社会的反抗。“孤独”的性格特征是由于与成人认知世界的标准不同造成的。从叙事伦理的角度出发可以发现,正是这一“孤独”的性格特征使小虎在变异的家庭伦理、人际伦理和政治伦理之下陷入个人生存的困境,从而揭示了激烈变革的社会中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的隔阂。  相似文献   

5.
将小说《野猫湖》中描绘的伦理关系与中国传统的伦理秩序和社会秩序进行参照,在文学伦理学视域下,从伦理困境和伦理选择等方面剖析主人公的悲剧人生,以期阐明小说蕴含的底层人民在社会变革过程中的伦理焦虑和伦理困境,小说的现实寓言对现当代文学研究具有深刻意蕴。  相似文献   

6.
《第十层地狱》是美国畅销女作家朱迪·皮考特2006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通过对文本解读与分析,还原小说的伦理现场,梳理小说中的伦理线与伦理结,从伦理的视角解释小说中生活现象的伦理困境,并试图寻找"悲剧"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一、同是神话巨著,但一为礼佛,一为崇道;二、《西游记》《封神演义》“同”是儒、释、道互补之作,但《西游记》的主导思想是“出世”,而《封神演义》的主导思想是“入世”;三、哪吒、杨戬、李靖、木吒,是《西游记》《封神演义》中的“同”有人物,但在书中所起的作用相“异”;四、《封神演义》和《西游记》共“同”移用说话人写景状物的诗、词、赞;但“异”在《封神演义》移用马虎,《西游记》移用贴切;五、《封神演义》《西游记》同是累积型的作品,但《西游记》创造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唐僧、牛魔王、铁扇公主等等众多传世的艺术形象,《封神演义》则除了哪吒、比干的形象塑造得比较成功外,其余人物塑造乏善可陈。  相似文献   

8.
以詹姆斯·费伦的叙事伦理理论为视角,探讨霍桑《小伙子古德蒙·布朗》的故事伦理建构及其重构的效果:实际的读者跟随叙述者和布朗,进入森林的午夜约会,也逐渐进入“作者的读者”角色.一开始,“作者的读者”处于限知的程度,随着叙事进程推进,全知的隐合作者提醒“作者的读者”对不可靠的叙述作出正确判断.故事终了,“作者的读者”明白了布朗夫妻相互欺瞒的秘密,看到了伪善、罪恶对人精神信仰的摧毁,品味隐合作者的讽刺之音.在《小伙子古德蒙·布朗》中,叙述者与受述者、隐合作者与“作者的读者”、作者与读者这3组关系对应着小说故事中特殊的“伦理位置”,它们既内部交流,又或平行或交叉地互动,使小说形成了极有复合性的叙事伦理.读者对小说故事进行伦理取位,回应作者的“文本设计”,小说的叙事生命因此彰显.  相似文献   

9.
《封神演义》是我国神魔小说的代表作品,借用武王伐纣的故事描写了道教的派系纷争、正邪之战,其中不乏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无论是道教尊神、民间传奇人物还是历史人物,在小说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全新的塑造。文章以小说为基础,结合相关史料和文化传统,着重分析了《封神演义》中通天教主这一人物形象,并通过阐教和截教的对比,揭示了所谓正邪背后的"神性"与"人性"。  相似文献   

10.
借助表现游走于不同地理及文化空间中的人物的生存问题,奈保尔的小说旨在探讨现代人的命运和伦理困境。通过考察《浮生》与《魔种》中“内”与“外”这两个圆形结构,探讨奈保尔对现代人的伦理思考。在人物的“外部空间”这一层面,威利经历了由印度到英国、非洲、柏林,再回到印度,最终定居英国的生活,其人生轨迹构成一个轮回。在人际关系尤其是与女性的关系这一“内部空间”层面,威利经历了从家庭到家庭的回归,体现了获得幸福的不易。可以说,小说中几乎所有人物都在实践“人应该怎样生活”这一根本的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从《封神演义》的内容出发,结合明代历史,对隐含在小说中的思想进行分析,并对其成因进行探讨,以期为明代小说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许仲琳的《封神演义》和吴承恩的《西游记》为明代小说联手打造出了一代“神魔盛世”;2001年香港无线的电视剧《封神榜》让很多人记住了陈浩民版的哪吒和温碧霞版的妲己;漫画家藤崎龙的《封神演义》屡次成为漫迷们Cosplay的对象;打开因特网,随便就能搜索到一长串有关单机游戏《封神演义》的图文攻略……跨越千年之后,当我们沉醉在那段光怪陆离的神魔传说时,是否真正了解隐藏在这一切背后的历史真相?[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封神演义》整体艺术构思的确立及其神魔故事的形成,除得益于《武王伐纣平话》外,最为直接的素材与灵感来源是流传于宋元明三代的玄帝收魔的故事.这一故事之所以会对《封神演义》的整体艺术构思产生重要影响,首要条件是二者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的契合.《封神演义》中主人公姜子牙形象的确立,哪吒、杨戬等人物形象的添加,三十六路伐西岐故事的形成,功成封神的结局及其“混合三教,以儒为本”的整体文化特征,皆与玄帝收魔故事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4.
韩一嘉 《邢台学院学报》2014,(1):120-121,127
对《今夜有暴风雪》重新解读,是在避免单一的道德评价和伦理判断之下对小说人物的生命形态重新思考,大致归纳出两种历史传统——苏联的革命传统和中国的革命传统,并进而探求这两种历史传统对人物命运的影响,在反思的基础上,为这部小说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5.
《风和日丽》叙述了尹泽桂和杨小翼父女两代人的情感冲突,演绎了半个世纪的人世沧桑。小说叙述时间跨度大,空间广阔。但是,小说的内在肌理却很清晰。小说采用了“父——子”结构,围绕“寻父”——“认父”——“审父”——“弑父”——“认父”而展开。杨小翼的父亲尹泽桂是一名很早就投身革命的老革命者,而在中国当代小说中,“父”常常指向革命和政党,是精神价值的源头。  相似文献   

16.
卡勒德·胡赛尼是阿富汗裔美籍作家,凭借《追风筝的人》和《灿烂千阳》获得国际上的普遍认同和巨大的声誉。《群山回唱》是他阿富汗系列的第三部小说,小说讲述了几个家庭、几代人的故事,探讨了阿富汗家庭中父母与儿女之间、夫妻之间及兄弟姐妹等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受战争、贫困影响而产生的家庭伦理困境。本文通过剖析小说中包含的家庭伦理关系对胡赛尼产生的深刻反思,揭露在战争的大背景下,道德与伦理遭到极端利己主义的摧毁,以表达他关于人道主义伦理的迫切诉求。  相似文献   

17.
考察元、明长篇名著《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金瓶梅》、《封神演义》等的创作历程,就会发现其中的一个共同特征,即:起初是说书人的“平话”;而后是“书会才人”予以加工、改写、再创造,成为“传”;最后由文化素养较高的作家改定,成为传世本.对罗贯中创作的《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三遂平妖传》等小说进行考察,其结果表明,元、明长篇名著创作都存在着这样一个共同历程.  相似文献   

18.
《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所表现的“硬汉精神”和“重压下的风度”让无数读者赞叹.然而,桑提亚哥精神不败但在现实中却一无所得.以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重新研读《老人与海》的主题,可以对桑提亚哥所表现的硬汉精神的主体性价值、主体与他者的关系等问题进行反思,揭示其中蕴含的伦理问题和伦理困境.  相似文献   

19.
在小说《封神演义》中有一位高手叫土行孙,他的看家本领就是能在地下穿行。现实生活中肯定没有这样的神人,但是有一种能钻入地下进行轰炸的炸弹——钻地炸弹。  相似文献   

20.
《水浒传》作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是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之作。《水浒传》并非都是写实之笔,“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术数思维以及由此形成的神秘意识的加入、连同宿命论思想的参与,形成一种玄幻色彩,这种玄幻色彩在结构的安排、情节的推进上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对《封神演义》一类神魔小说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