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儒家的践行之道即"忠恕"之道,它的思想真谛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这一践行之道不仅可以处理好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而且"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可以从中引申出来。它是人类的普世伦理,是全球的底线伦理,是全球伦理的重要精神资源,是天下和平、四海无波的根本。若要走向世界和平,就需要在各个国家内部、不同国家之间实行"忠恕"之道。这样世界才能赢得真正而持久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忠恕之道”是孔子仁学伦理原理中重要的道德内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行仁之方是重要的道德准则和道德律,它所提倡的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宽以待人的思维模式和待人方式,对于我国现代道德教育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忠恕之道"是孔子仁学伦理中重要的道德内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行仁之方是重要的道德准则和道德律,它所提倡的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宽以待人的思维模式和待人方式,对于我国现代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儒家的忠恕之道历史上曾为多个不同文明体系所提出,是具有普适价值的道德黄金律。通过在“所欲”或“所不欲”与“施人”或“不施人”之间的几种情况进行伦理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忠恕之道的伦理价值.以及与“以直报怨”的关系。在今天继承和弘扬“忠恕之道”,对于我们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仍有着多方面积极重要的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试论"忠恕之道"及其当代伦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忠恕之道”是孔子仁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行仁之方是重要的道德准则和道德律。“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思维模式和待人态度。对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新构建社会转型期人际关系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儒家伦常法则:忠恕之道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忠恕之道作为儒家处理自我与他人关系的伦常准则,包括如何对待自己和如何对待他人两个相互贯通、不可分割的层面。"忠"侧重如何对待自己,它实际由"中"派生出来,强调的是通过"执中"、"正己"而"尽己成性",与三代以来的尚"中"精神一脉相承。"恕"着重如何对待别人,它强调通过推己及人、以成全他人,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两种表述形式。依儒家之见,"忠恕违道不远",只有既正确对待自己,又正确对待别人,我们才能达到"在邦无怨,在家无怨"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7.
以爱为核心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是人类情感中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每个人的本能和追求。中国古代就把爱作为人类道德追求的目标及社会理想。孔子的仁爱思想主张“仁者爱人”,作为一位仁者要“居处恭,执事敬,与仁忠”。“仁之方”是“忠恕之道”,从正面讲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从反面讲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认为“仁”是包罗众德的最高观念。墨子也提出了“兼相爱”的社会理想,“兼相爱”就是不分人我,  相似文献   

8.
“忠恕之道”的本质精神不是“忠君”,而是推己之心以爱人。它不仅是道德原则规范,而且是道德实践方法。在历史上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从现实人们道德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来看,为了避免形成道德真空,“忠恕之道”尽管不属于共产主义道德体系,但仍可以作为中介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起到辅助作用,用以引导人们弃恶扬善,避恶趋善,最终达到共产主义的思想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9.
忠恕之道是儒家仁学的核心思想,也是儒家最根本的为人处世之道。孔子的忠恕道观强调人己关系,以修德为根本,推己及人;以爱人为前提,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蕴含着伟大的人文精神。无论是在战乱频繁、礼制混乱的春秋时代还是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儒家的忠恕之道都有助于提高个人修养和协调人际关系,对实现个人价值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中国,法治不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也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唯一议题.我们建设以平等、自由、公正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须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尽管孔子没有平等、自由、公正的概念,但并不意味着孔子没有与之类似的思想,被曾子概括为“忠恕”思想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这人”,便和自由、平等、公正思想有暗合之处.用忠恕思想阐释平等、自由、公正,可以避免西方曾出现过的极端个人主义倾向,也会缩短建立良性法治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孔子的“忠恕”是一个统一的概念,而非两个并列的概念。其表述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何所谓“肯定表述”都非孔子原有之意。“忠恕”与“仁”、“圣”等概念有密切的联系,与它们构成一个完整的道德体系。“忠恕”的思想基础是建立在人的共同情感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主席代表中国人民向全世界郑重提出构建“和谐世界”新理念,集中展示了中国的国际新形象,即爱好和平的形象、谋求合作的建设者形象、主持公道正义的形象、开放包容的形象、关爱同情弱者的形象,展示了中国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这种新形象必将随着中国对“和谐世界”新理念的践行而得到不断充实和提升,从而有助于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13.
《大学》之要旨在于揭示一种修身以至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己治人之道,亦即内圣外王之道。它不仅为士大夫阶层诚意修身提供了基本方法,也为封建社会提供了基本的治国要领,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当代社会,《大学》仍有其合理存在的价值,它对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及修养方法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孔汉思先生所提出的“世界伦理”构想,目的在于为京教问的争平和世界间的和平提供一条可资选择的造径。因此“世界伦理”的提出,必须有它得以建立的宗教依据。在分析宗教依据的过程中,孔汉思先生对“大神学解释学”保持了足够的警惕,并对“世界伦理”在推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5.
孔子处在礼崩乐坏的时代,为了恢复混乱的社会秩序,孔子创建了以仁为核心,包括忠恕之道、孝、宽、惠等的伦理思想。孔子的伦理思想对于为官者的人格塑造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对行政人格塑造的角度凝练出"仁"、"忠恕"两个范畴,"仁"的思想有利于官员抵御社会上种种"不仁"的现象,从"忠恕之道"中官员可以学习到责任以及公平原则。  相似文献   

16.
儒家忠恕的核心含义为"尽己而推己",其关键是一"推"字。就其深层意涵而言,忠恕不仅是一种"尽己而推"的道德思维,而且也是一种"因忠而恕"的道德信仰。同时,忠恕更体现为一种宽容的道德态度、推己及人以爱人的道德精神和道德境界。如此阐释,不仅助于全面准确地把握儒家忠恕的深刻涵义,而且对于理解忠恕之于当前和谐社会建设的资源性支持作用也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7.
汉民族“和合”文化观与社会和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和合"文化是中华的精髓,它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及完整的内容体系,对于形成良好和谐的人和自然关系、人际关系,提供了一种卓越的指导思想。"和合"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想文化资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文化基础,弘扬中华"和合"文化精神,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实践唯物主义观点看,"人类中心主义"是基于人类本性的一种本能的实践态度,是人类实践活动所固有的一种价值趋向,是从哲学价值论的层面断言人类是自己所建构起来的那个应然的价值世界的中心,人类在这个世界中处于主体地位。传统人类中心主义是一种非科学形态的价值现,必须重新加以扬弃和解构;批判地继承其合理成分,建构科学形态的"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语·里仁》篇孔子说过"吾道一以贯之",这"一以贯之"之"道",本身是规律,是思想核心.贯穿孔子思想的是中庸之道.忠恕正是中庸之道的具体表现."忠"就是努力寻求中正乏道来正自己的内心,也就是心中有"中";"恕"是顺从"中"道去做事便能从心所欲,即遵循规律,办事顺利.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哲学博大精深,蕴含着极其深刻的哲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中一些优秀的思想观点,诸如"物生有两,相反相成"、"一分为二,合二而一"、"合而不同,执两用中"等矛盾观,知行先后、知行分合、知行轻重、知行难易等知行观,还有天下为公的道德理想,忠恕之道的人际和谐思想,自省、自讼、内省的道德修养方法等关于理想人格的塑造与培养的思想,在现代仍然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