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是这样要求我们去鉴赏诗歌的:“学习诗歌是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要从语言文字描绘的形象出发,结合对作品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了解(这就是‘感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像和联想,体会诗中的情思和意味,从而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鉴赏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审美活动。对诗歌的鉴赏虽然没有“秘诀”可言,却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本文拟结合今年的语文高考诗歌鉴赏试题,略举一二言之。第一,鉴赏诗歌应从感受形象出发。任何艺术作品都是通过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离开了形象,便无所谓文艺;离开了对形象的感受,便谈不上对艺术的鉴赏。对绘画作品,我们是通过感受它的形象进而领悟它的内蕴;对音乐作品,我们是通过感受它的节奏和旋律进而领会它的情感。诗歌也是形象感特别强烈的艺术形式之一,鉴赏诗歌也必须首先从感受形象入手。赵师秀的《约客》一诗,既有自然形象——雨、青草、池塘、蛙;又有人物形象——待客不至  相似文献   

3.
2002年高考开始不考现代诗歌鉴赏,但对古代诗歌鉴赏有了更高的要求:将它由第I卷调至第II卷,由客观性的选择题变为主观性的简答题,从而加强了对考生鉴赏能力的考查。古诗鉴赏的考查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以及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四个方面。一、诗歌的形象诗歌的形象是诗人在创作时,将主观感情和客观物像以想像为中介融合而成的。我们在读诗时,应透过作者感情世界的窗口,借助联想、想像,涵咏意会,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在眼前再现诗中的形象,深入体味诗中要暗示或启迪读者的东西。如李白…  相似文献   

4.
诗人艾青说 :“所有意想 ,意境 ,象征都是通过想像而产生。”诗歌的创作离不开想像 ,同样 ,诗歌的鉴赏也离不开想像。无论诗歌意境的建构还是诗人情感的领悟 ,都需要学生展开想像、联想的翅膀 ,从自身的生活经验中去寻找相应的形象感受和情绪体验 ,从而达成与诗人的沟通。正如叶圣陶所说“读诗不仅要睁开眼睛看文字 ,更要在想像中睁开眼睛看由文字触发而构成的画面。”因此 ,教学中 ,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 ,感受诗情画意。一、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想像的欲望情感是想像的动力。诗人“情动而辞发”引发出“思接千载 ,视通万里…  相似文献   

5.
古人写诗,注意炼字炼句,常有许多精妙之处。近两年的高考诗歌鉴赏题,常常在这方面设置问题,有时让考生找出诗中的关键词;有时提出两个字,请考生加以比较鉴赏;有时干脆请考生分析某个关键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考生在评价鉴赏时,只说哪个字好,却没有回答为什么,或无法回答,导致失分。如果从下面阐述的“三大关系”入手,结合诗歌内容发挥想像,就能很好地领会其中的精妙之处。一看关键词与思想感情的关系诗中的关键字眼,常与作者或诗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存在密切关系。诗人创作时的特定环境下的微妙情感往往渗透在关键字词中。如杜甫《蜀相》的颔…  相似文献   

6.
自宋代严羽对“以议论为诗”提出质疑、批评以来,应和者不乏其人。诗歌中的情与理是否截然对立?在诗歌鉴赏如何看待情与理,创作中又该如何使“议”与“理”运用得当,这些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7.
诗歌和诗歌教学的特质是它的审美性。改变诗歌教学中“唯理性”倾向和“肢解式”的模式,必须重新“拾回”审美赏析的价值取向和教学方法。诗歌教学,应当成为一个感受美(诗的意境和情感)、鉴赏美(诗的内容和形式)、内化美(美的体验和个性)、创造美(美的思想和行动)的过程,让学生  相似文献   

8.
罗冰 《中学文科》2005,(12):45-46
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三册其中诗歌鉴赏部分占了两个单元,这两个单元的鉴赏要求是“初步理解意象的意义和象征的作用”“了解四言诗、骚体诗、五言诗的节奏”“运用联想和想像,探求诗的意境”?那么如何来贯彻教材的意图,更好地完成诗歌教学的任务呢?  相似文献   

9.
面对诗歌鉴赏试题,有的同学往往茫然不知所措,不知从何说起,答非所问。在此,笔者将高考的诗歌鉴赏题型进行归类,并针对各类题型谈谈解题对策。第一类题型:语言鉴赏型常见设问方式:①你认为这首诗中某联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②某字(词)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吗?为什么?③某字(词)是贯穿全诗的吗?请谈谈你的理解。④某字(词)是什么意思?在表  相似文献   

10.
老师应指导中学生怎样来读诗、来鉴赏诗呢 ?这应是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探讨和研究的问题。目前的实际情况是 ,学生往往只是从了解诗人、了解诗作背景的角度入手。我认为 ,要科学地指导学生读诗、赏诗 ,老师更应指导学生从诗歌的特点入手。诗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其中有三个方面应当作为指导学生鉴赏诗歌的突破口。其一 ,丰富的联想 (含想像 )。例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初中语文课本第三册 ) ,由地上的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 ,又由天上的明星想像天上有街灯 ,再进一步发挥想像 ,从而出现了天上有街市 ,天上的街市有珍奇的商品 ,牛…  相似文献   

11.
【自读导言】自读要求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节奏,体会诗歌内涵。2.通过联想想像,领会诗人表达的思想和抒写的情志。3.收集与作者、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资料,进一步掌握读诗品诗的方法。学习重点1.对诗歌节奏、韵律的把握。2.对诗歌“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领会,体会诗中的言外之意。(解说:在学习了一些诗歌的基础上,学生应进一步掌握品味和解读诗歌的方法。按照学生的实际和“单元提示”中“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品味诗歌的语言;还要展开想像和联想,进入诗歌的艺术境界,与诗人展开心灵的…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艺术实践能力是美术学科最为显著的教育功能。美术鉴赏与美术创作一样,都是人类的审美创造活动。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感受、想象、体验、理解和鉴别等一系  相似文献   

13.
诗歌鉴赏的基础是整体感知,对一首古诗展开鉴赏必须紧紧围绕整首诗的思想感情,而整体感知就是培养学生整体领悟能力的重要方法。怎样指导初中生有效提升整体感知能力呢?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从四个层面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14.
<正>古典诗歌优美的意境,离不开鲜明、生动的意象。所谓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文学鉴赏的过程,就是感受形象,理解形象,从而获得情感体验,审美愉悦的过程。以诗歌意象为突破口,对之进行解读,是鉴赏诗歌的途径之一。下面仅就2014年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的部分试题做一点浅析。例1:(2014年高考·新课标卷1)阅读下面这首宋  相似文献   

15.
王俊丽 《现代语文》2007,(1):117-117
鉴赏古代诗歌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鉴赏古代诗歌?笔者经过数年教学实践,认为“读”与“悟”最为重要。现详述如下:一、通过读获得整体感知“读”,是从文本中获取大部分第一手材料(感性材料)的唯一途径。对诗歌而言,“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从读诗中获取的第一手材料是鉴赏诗歌的先决条件。读的形式灵活多样,只要是利于诗歌的鉴赏,都可采用。如慢读、  相似文献   

16.
<正>诗歌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是高考考纲中的必考类型,我们要通过诗歌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化的精神内涵,积累古代文学知识,激发学习的热情与兴趣。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诗歌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高考时能自如鉴赏,顺利答题。1.培养学生读诗、背诗的习惯古诗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  相似文献   

17.
<正>高考语文试题中,诗歌鉴赏是丢分最多的题型之一。其实,解答鉴赏诗歌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我们读诗,首先是能读懂,找到鉴赏诗歌入门的钥匙,就可以打开诗歌的大门,为诗歌鉴赏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一把钥匙就是诗歌的题目。题目是诗歌的眼睛,它能够给我们提示诗歌的大致内容。如朱熹的《观书有感》,看了题目之后,便知道写的是作者看书的感受。题目也可以让人明白是哪个一类型的诗,进而了解诗的  相似文献   

18.
诗歌以抒情为目标,诗中的图画和场景是诗人情感发生的触媒,诗人往往提取几个意象,略加描绘便化景物为情思,转而抒写主观想像、内心独白和心中的种种感应,从而营造一个优美的意境。诗歌无论长短,都要研究意境,2004年福建高考古诗鉴赏题就要求考生体味宋诗《秋夜》的意境。因此,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尤其应该注重意境的感受、品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汪永亮 《新高考》2011,(4):15-16
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评价,是指对古代诗歌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能力层级为D。鉴赏古代诗歌的一般步骤:第一步,读诗题,把握丰富信息。诗题即文章的眼睛,其中寓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诗人的心情以及诗歌的类型,甚至主要表现手法等)。读诗题是我们进行诗歌鉴赏  相似文献   

20.
诗的诞生与发展伴随着兴发感动的力量,因此在鉴赏古典诗歌的同时,只有深入理解和把握诗歌的这种兴发感动得特质,才能对诗歌鉴赏到位。本文从吟诵传统与诗的兴发感动的特质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阐述古人对声音美的觉醒是诗歌产生的原始动力,吟咏诗歌是对诗歌进行认识和理解的过程,是创作底蕴的积累,用声音诠释诗歌,更能恰到好处的感悟到诗歌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