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浅析刘备的“仁义”──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随感河北高阳县教师进修学校张彦昌最近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对刘备的"仁义"形象有些粗浅看法,特别是对照鲁迅先生"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的评论,愈感到鲁迅说的深刻、中肯,入木三分。刘备在《三国演义》的原...  相似文献   

2.
“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鲁迅认为刘备形象的塑造是不成功的。那么,刘备形象塑造之失.是作者的艺术功力问题呢?还是另有原因?本文认为刘备形象塑造之失。并非作者艺术功力的问题,而是文化上的原因,是“仁政王道”的政治理想与现实政治矛盾冲突的结果,作者将空想的幻象与历史的真实扭结在一起,于是就诞生了刘备这个长厚而近似虚构.虚伪又让人敬重的“畸胎”。  相似文献   

3.
天气晴朗。刘备背着比他本人大两倍的草鞋筐,乌龟似的往集市走去。突然,他被一个东西绊了一下,差点儿摔倒。刘备低头一看,原来是一只蜗牛。“哼,逞什么能!烂蜗牛,跑得快有什么了不起!”刘备气得直翻白眼,“咱们赛跑!看谁快。”两“人”水平相当,将遇良才,谁也赢不了谁。“看吧!我一定会赢你。”“慢点,你跑得太快了,一点也不给我面子。”“喂,小蜗牛,太不公平了吧!我背着一堆草鞋,你当然会赢啦!”刘备一边跑一边嘴里不闲着。“砰———通!”刘备只顾跑步,不留神撞到一根电线杆,眼睛立马变成一对美丽的熊猫眼。他扔下…  相似文献   

4.
一、从社会交换心理论刘备不伪自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三国演义》“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 ,虚伪长久以来就成了刘备的标签 ,刘备伐松望友 ,遗诏托孤 ,谦让徐州 ,还有七十多次的哭 ,全被看成是其虚伪表现。若从心理学角度看 ,这种评判显然不符合刘备形象的实际情况。刘备在人际交往中的行为完全符合社会交换心理 ,即付出与报偿的互惠心理。刘备乃汉室宗亲 ,中山靖王之后 ,头衔虽小 ,但其后可图 ,以皇族身份起兵 ,试图复兴汉室 ,这是他的政治目标和人生理想。关、张、赵及诸葛等人的辅佐大而化之是为了这个共同的目标而前进的 ,…  相似文献   

5.
刘备同学偷了曹操同学的手机。这件事在校园里掀起了轩然大波。在班主任刘老师的办公室里,刘备“呜呜”地哭了,哭得很伤心。几天前的一个早晨,班长曹操同学的手机在宿舍里被盗了。曹操与刘备、孙权住在一个宿舍,当时只有刘备因病在宿舍里睡觉。大家做完早操回来,曹操的手机便不见了。一开始刘备也不肯承认,后来刘老师发了怒,说你们若全不承认,就统统停课反思,查不出来谁也别想上课。刘老师说到做到,课,真的就停了。同学们情绪很大,对刘备也“另眼相看”了。不到两天,刘备就挺不住了,向刘老师承认自己偷了手机。可追究赃物时,刘备却说又弄丢…  相似文献   

6.
刘备同学偷了曹操同学的手机。这件事在校园里掀起了轩然大波。在班主任刘老师的办公室里,刘备“呜呜”地哭了,哭得很伤心。几天前的一个早晨,班长曹操同学的手机在宿舍里被盗了。曹操与刘备、孙权住在一个宿舍,当时只有刘备因病在宿舍里睡觉。大家做完早操回来,曹操的手机便不见了。一开始刘备也不肯承认,后来刘老师发了怒,说你们若全不承认,就统统停课反思,查不出来谁也别想上课。刘老师说到做到,课真的就停了。同学们情绪很大,对刘备也“另眼相看”了。不到两天,刘备就挺不住了,向刘老师承认自己偷了手机。可追究赃物时,刘备却说又弄丢了…  相似文献   

7.
<正>董承等人立誓除掉曹操,捐躯报效献帝,不料,董承家奴秦庆童因事对其怀恨在心,入曹操府告发吉太医,吉太医、董承等人遭曹操毒手而死。那一纸盟书上的刘备、马腾等人也成了曹操的“眼中钉,肉中刺”,曹操分兵五路征讨刘备。刘备欲趁曹操远道初至困乏之际偷袭曹操,可曹操早有准备,张飞败走芒砀山,刘备落荒而逃,投奔袁绍。曹操取小沛,攻徐州。关羽护刘备妻小,死守下邳。曹操爱惜关羽才德,听取程昱计谋,  相似文献   

8.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当时有一位名叫刘备的首领,想统一天下。他渴望得到有见识、有才干的人的辅助,所以到处询问探访。有人向他推荐了隐居在隆中的诸葛亮。 刘备两次前去拜访诸葛亮,但都没能见到他。 刘备决定第三次去隆中,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说:“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要是不来见您,我就用一根麻绳把他捆来!”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不懂得人才的宝贵,这次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利,兄弟三人便一起上路。 在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的时候,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  相似文献   

9.
《诗经·无衣》一诗,汉魏时有两种相反的理解。根据《诗序》说:“刺用兵也。秦人刺其君好攻战,亟用兵,而不与民同欲焉。”郑玄的《毛诗笺》依照《诗序》再加以详细的解释。他说:“此责康公之言也。君岂尝曰:“‘女无衣,我与女共袍乎?’言不与民同欲。君不与我同欲,而于王兴师,则云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往伐之。刺其好攻战也。”  相似文献   

10.
《三国演义》具有浓厚的“拥刘反曹”的倾向,这应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创作者企图把刘备作为奸雄曹操的对立面,塑造成一个理想的仁君。因此,刘备成了“仁”的化身,被不少论者誉为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第一个仁君。可《三国演义》中曹操却说刘备是“外君子而内小人也”,周瑜对刘备的评价也不高,刘备只不过是“枭雄之辈。”仔细研读《三国演义》,我们认为刘备确实是一位“外君子而内小人”的奸雄,并通过这个形象的分析,挖掘出其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1.
刘备作为蜀汉集团的领袖人物,具有其独特的性格特征。本文论述了刘备谜人的性格魅力,如爱才、识才,为人宽厚,爱民如子等。刘备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深藏不露,“喜怒不形于色”。文章认为刘备的成功,有其性格之因素。同时阐发了刘备性格魅力对现代社会政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老子《道德经》第一章中的“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的句读有两种,一种是“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把逗号放在“欲”的后面;一种是“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把逗号放在“欲”的前面。这两种句读的分歧,由来已久。我以为应当把逗号放在“欲”的后面。  相似文献   

13.
刘备在世时,诸葛亮在用人、用兵上谨小慎微,充分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为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刘备托孤后,孔明大权在握,人人不放心,事必躬亲,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连后主刘禅也不必烦“军国大事”,只管“吃喝玩乐”,  相似文献   

14.
《曹操煮酒论英雄》一文中,两个主人公曹操和刘备,一般认为曹操是个傲气十足的奸雄,而刘备是个韬光养晦,谨慎沉着英雄。而我认为俩人孰为英雄尚需斟酌。课文写刘备“就下处后园种菜”,关、张二人问他“为何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刘备却避而不答。我们往往认为这是他韬光养晦很深。然关、张乃刘之兄弟,当年桃园结义,歃血为盟,何等亲近?刘备对此二人都不信任,此可谓英雄?其二,曹操青梅煮酒请刘备入府,刚至府内,曹操只问一句“在家做得好大事?”就把刘备吓得面如土色、失魂落魄;论英雄时,刘备推三阻四,乱论英雄;当曹操单刀直入、说破英…  相似文献   

15.
一.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终于答应出山。来到卧龙岗下,诸葛亮环顾四周好长时间,刘备忙问:“先生在找什么呢?”诸葛亮回答:“你这人真是小气!路途如此遥远,你也不开辆宝马来接我!”刘备晕倒![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最重要的人物之一。甚至有人认为《三国》的后半部就是一部诸葛亮传。这样的人物也一定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所以《三国》花费了较多篇幅来安排“三顾”这一情节,虽是与正史有很大不同,但却可看出文人对人情世故的看法。这里首先要提到另一个人:徐庶。他和诸葛亮都满腹才学、胸怀大志,却未遇明主,只好隐居乡野。他采取了与孔明不同的出山方式:向刘备自我推荐。于是想尽办法引人注意,先打扮得仙风道骨,接着用奇谈怪论试探刘备,再放声高歌曰:“天地反反兮,火欲殂;大厦将崩兮,一木难扶;山谷有贤兮…  相似文献   

17.
曹操坐飞机     
话说有一次曹操与诸葛亮、刘备、孙权四人同乘飞机,突然遇到紧急情况,需要跳伞逃生。这时候才发现机上只剩下三个降落伞包。大家一阵紧张,这时只见诸葛亮摇摇羽毛扇清清嗓子,说:“这样吧,山人出几道题,能答上来的,就跳伞,答不上来的只好自己跳下去了。”其他人没办法只好同意。  相似文献   

18.
南宋名臣李昴英一生信守儒家理学。“存天理、去人欲”是其哲学思维的基础,但他却不是抽象地谈论“天理”、“人欲”,而是把这一理论具体化到政治生活中。他把“天理”解释为“人心所同者”,“存天理,去人欲”就是不以一己之私欲损害国家,万民之利益,从而在其哲学思维中表现政治家特有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曹操的遭遇     
《课外阅读》2007,(9):52-52
话说有一次诸葛亮、刘备、孙权、曹操四人同乘飞机,突然遇到紧急情况,需要跳伞逃生。这时候才发现机上只剩下三个降落伞包。大家一阵紧张,这时只见诸葛亮摇摇羽毛扇清清嗓子说:“这样吧,山人出几道题,能答上来的,就跳伞,答不上来的只好自己跳下去了。”其他人没办法只好同意。  相似文献   

20.
《三国演义》中曹操与刘备并称天下英雄,但两人在实践中走出了两条不同的英雄之道,曹操“务实”而逐渐统一北方,傲视群雄;刘备“求名”而东支西拙,难以完成其兴复汉室的心愿,历史对“务实”与“求名”之争给出了公正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