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斌 《文教资料》2008,(13):94-96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一种形式,是主体在对自己的身心特征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某种判断.自我评价的发展对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心理的健康发展,以及生活适应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幼儿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通病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不尊重他人、事事都要我第一、我最好.……  相似文献   

2.
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是主体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具体表现为自我观察、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等形式.幼儿的自我意识从对自己生理特征的认知开始,逐渐发展为对自己的社会角色以及心理活动的意识.这个阶段是幼儿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3.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一种形式,是主体在对自己的身心特征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某种判断。自我评价的发展对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心理的健康发展,以及生活适应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常常看到幼儿在力所能及的事情面前退缩,常听到幼儿对会做、能做的事说"我不会,我不能"。很多幼儿不会或不敢主动实践,这些现象折射出幼儿对自己  相似文献   

4.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它包括掌握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社会性比较和自我检验三种形式。幼儿的自我评价大约从2~3岁才开始出现。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是与其认知及情感的发展密切联系着的,并受认知和情感水平的影响和制约。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5.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是指主体意识到自己的外部行为和内部活动,并且能够恰当地评价和支配自己的认识活动、情感态度和动作行为,由此逐渐形成独立性、主动性、自尊性、自信心、自制力与支持性等性格特征。研究表明,自我意识的出现是在婴儿24个月以后。研究者对学前儿童的自我发展进行了研究后提出3 ̄4岁幼儿是自我意识的形成阶段,即小班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初期,他们主要通过亲自经历、他人、环境等获得自我意识。因此,帮助小班幼儿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对其人格的建构和社会性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一、在教学和生活活动中,帮助幼儿获…  相似文献   

6.
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形式,是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主体对于自己以及 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特别是人我关系的认识,它指导个体适应社会生活,并对周围社会 生活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个体社会化的结果之一是形成自我意识,它包括自我认识 、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等。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对个性形成起重要作用。  中班幼儿的自我意识大大丰富,从主要是对自己生理特征的认知,逐渐发展为对自己 的社会角色以及心理活动的意识。因此,抓住这个关键期对中班幼儿进行自我意识的培养是 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我…  相似文献   

7.
颉莉 《甘肃教育》2011,(22):54-54
自我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幼儿时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萌芽时期,这个时期幼儿常常对自己的力量和自己可能达到的成就估量不准,对许多事情都表现得信心不足。这就需要教师在工作中利用各种机会,为幼儿创设认识自我、表现自我、评价自我的环境,引导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自身不足,为他们未来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3—6岁幼儿的自我意识逐渐形成,自我评价能力初步产生,在这个阶段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意识,对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心理的健康发展,以及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幼儿阶段的自我评价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部评价,为此,教师在评  相似文献   

9.
背景介绍 幼儿阶段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孩子到了中大班阶段,随着认知水平的发展以及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个性特征有了较明显的表现。儿童的自我评价从依从性评价向独立性评价发展,他们不再轻信成人的评价,不再满足于追随、服从,  相似文献   

10.
幼儿道德教育要依据儿童品德形成的心理规律以提高有效性。幼儿的品德结构主要体现在自我意识、意志特征和亲社会性三个方面。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自信、自尊等方面;幼儿意志特征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坚持性、自制性、合群性、攻击性、诚实等方面;幼儿亲社会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同情心、利他性等方面。幼儿期是人生个性开始形成时期,是幼儿品德形成的奠基阶段。游戏是幼儿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幼儿品德教育具有渗透性。  相似文献   

11.
幼儿阶段是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对其自我人格的建构、社会性的发展及培养健康的心理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小学学习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要使他们的个性趋于良性发展,关键问题在于使他们的个性和社会性能够协调一致地健康发展。 一、直视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是重视儿童个性与杜会住协调发展的前提 儿童的自我认识最初是对个人简单的认识,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经验的逐步积累,儿童自我认识不断增强。这不仅会使他们逐步摆脱对外部控制的依赖,而且会逐步发展为内化了的行为准则,以此来监督、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儿童的自我评价能力是自我意识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是在认识、分析、评价自己的行为和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
钱蕾 《家庭教育》2002,(6):42-42
自我意识是主体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其中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与其他能力相比,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相对较晚,并且,受自身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幼儿自我意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的个性及其塑造与大学班集体的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大学生个性的核心是自我意识。这是因为:自我意识的水平制约着对本身个性发展进行调节的能力,自我评价的性质制约着个性发展的方向,自我对待的态度和自我调控的能力制约着个性的实际发展。一句话,自我意识是社会环境和教育作用于个性塑造的中介。本文即从此出发来讨论大学生的个性塑造与班集体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韩红 《甘肃教育》2000,(5):18-18
自我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 ,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幼儿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萌芽时期 ,这个时期幼儿常常对自己的力量和自己可能达到的成就估量不准 ,对许多事情都表现得信心不足。这就需要在幼教工作中要利用各种机会 ,为幼儿创设认识自我 ,表现自我 ,评价自我的环境 ,引导他们树立自信心 ,克服自身不足 ,获得成功和胜利感 ,为他们未来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一、在活动中让幼儿扩大、应用自我意识幼儿入园初期 ,自我意识的外显行为常表现出许多“家庭特色” ,如自己坐过的椅桌不许别人坐 ,把幼儿园玩具拿回…  相似文献   

16.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它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调节,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组织、调整、综合着人自身的行为。培养积极正面的自我意识,对于幼儿认知的建构和健全人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意识的核心内容之一,不仅左右着幼儿当下对活动的兴趣、选择、表现和感受,也影响着幼儿潜能的发挥、自信心等个性品质的发展及身心健康水平.教育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也要重视幼儿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教师应致力于让幼儿获得直接的成功经验,习得替代性经验,并对幼儿进行适当的评价和反馈,让幼儿体验运动的快乐,从而提升幼儿的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8.
提高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的若干做法□陈慧玲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它包括掌握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社会性比较和自我检验三种形式。幼儿自我评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轻信成人对其具体行为的评价,简单重复成人的评语,评价往往是简单的、片面的,评价自己往往是好的...  相似文献   

19.
自我意识主要是指个人对自己的身心活动以及自己与客观世界的关系的一种认识,它是个性心理结构中的核心部分。自我意识的发展必然会促进人的各种心理过程及个性的发展。在人的品德发展中,自我意识更具有其特殊的重要作用。本文对自我意识结构中的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等几个主要方面在青少年学生品德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加以探讨,以期为学生品德培养提供一些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一、社会性发展的含义所谓社会性,是指人在形成自我意识,进行社会交往,内化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进行自我控制及进行其他社会行为时所表现的心理特征。社会性发展是幼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