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1 毫秒
1.
在高中阅读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直接理解书面语意义而无须通过声读的真正默读能力。在默读过程中,非视觉信息起潜在的作用。阅读的理解率和阅读的速度是与非视觉信息的参与的度与量成正比的。非视觉信息由大脑所提供,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维、联想等大脑积极活动。是英语教学的命脉。  相似文献   

2.
视觉思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恩海姆等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视觉思维在人类认识活动中是最有效的,具备思维的理性功能,跟一切思维活动有更紧密的联系,即"一切知觉都包含着思维,一切推理中都包含着直觉,一切观测中都包含着创造".其实视觉是人最主要的感觉通道,约有83%的左右的信息是通过眼睛这个视觉感受器输送给大脑的,人的大脑3/4...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研究,不应局限于审题立意、谋篇布局和语言运用,要超越传统的经验,深入对人的思维和语言能力生成、发展机制的研究,探索作文智能因素的开发培养。根据现代生理学的研究,人的大脑功能可以分为四个部位:接收区、储存区、判断区和想象区。人的智力也可相应分为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因此,作文教学研究必须重视这四种能力的开发培养。 一、培养观察力 现代心理学把观察力视为智能的门户和源泉。据研究,人的大脑获得的信息,来自视觉的占85%,来自听觉的占11%,来自触觉和嗅觉的占4%。可见观察是人们认识  相似文献   

4.
历史思维的发生——兼论历史思维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当代教育测量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对思维的解析与测量,也是历史学科考试理论研究的主要课题。 欲解析历史思维,就需要对人类思维现象有一个基本了解。这里,我们首先遇到的问题是,思维是怎样发生的,如何理解思维的涵义。 思维的发生需要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生理因素,二是环境因素,这两方面的条件构成了思维的信息来源。人的大脑受到信息源的刺激,思维便产生了。所谓思维,就是大脑对来自于主体、客体各种信息的反映、加工、处理过程。  相似文献   

5.
脑科学证明,人的大脑具有两个独立的意识活动,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思维。左脑是处理语言信息,进行抽象逻辑思维、辐合思维、分析思维的中枢。主管人们的说话、阅读、书写、计算、排列、分类、语言回忆和时间感觉等,具有连续性、有序性、分析性机能,与象征性关系和细节的逻辑分析有关。右脑是处理表象信息,进行具体形象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的中枢,主管人们的视觉、复杂知觉、模型再认、形象记忆、认识空间关系、识别几何图形、想像做梦、理解隐喻、发现隐蔽关系、模仿、音乐、节奏、舞蹈及态度、情感等,  相似文献   

6.
韦艳艳  秦青佩 《广西教育》2012,(30):12+15-12,15
一、右脑思维的特点 人的大脑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意识和思维的器官,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大脑主要包括左右两个半球,两个半球相互合作。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左脑是处理语言信息,进行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神经中枢,主管语言、计算和逻辑推理,思维具有连续性、有序性、分析性和时间依赖性;而右脑则主要处理表象信息,负责非逻辑的或形象化、直觉式的思维,主管人们的视觉、知觉、空间感觉、形象记忆、模式识别、身体感受和情绪反应等,思维具有不连续性、弥散性、整体性、操作性和空间依赖性等。右脑的这些特点可进一步概括为:非言语性、形象化和直觉性。  相似文献   

7.
孩子每天都在各种活动中接收着丰富的“信息”,这些信息来自听觉、视觉、味觉、触觉……在“信息接收”过程中,孩子开始了对世界的探索和认知,同时也增强了对自己的了解。信息进入孩子的大脑以后,大脑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得出“结论和判断”,然后做出反应,这就是智力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8.
一、识图培养巧思 1.解读地图与理解文意相结合 研究表明:人的大脑通过不同渠道对知识的吸收率是不同的:视觉83%、听觉11%、嗅觉3.5%、味觉1%、触觉1.5%。可以认为,大脑储存的信息,绝大多数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的,与视觉有关的“图形信息”占最高的比例,地理图像更是如此。因而学习地理知识时重视解读地图有利于优化学生思维具体的序列化程度,应合理、协调地利用影像、地图和表格,以促进各种知识之间的相互迁移,从而灵活地理解文意、分析地理问题,提高思维抽象的灵活性与广阔性。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空间位置感来自于外部感觉器官,特别是视觉和触觉与内耳处理的信息之间的对照。内耳中的耳蜗是感受声音的器官,但前庭是平衡器官,听神经将其传递给中枢神经,不断向我们的大脑报告所处的位置。大部分情况下,这两个信息源收集到的信息是一致的,但是有些情况下,它们之间就会出现不协调,向大脑发出有关我们身体所处位置的不同信息。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大脑就将它理解成危险信号,并引发眩晕、恶心和呕吐的症状,这是在警告我们必须停止所做的事情。当坐在车上看书时,我们的视觉局限于车厢内,认为我们不是在运动中。可是与此同时,位于耳内的前…  相似文献   

10.
人类有一颗发达、智慧的大脑,它是个分成左右半球的双器官,通过胼胝体相连,自20世纪60年代始,通过大量的动物和人体实验,左右大脑的功能特化被确立,即左脑是处理语言信息,进行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神经中枢;右脑是处理表象信息,进行非逻辑的或形象化、直觉式思维的神经中枢,右脑的这些特点符合人们在创造性活动中的思维创新。如果教育能致力于平衡语言和直觉思维,努力开发右脑的功能,我们就可能培养更多的在科学活动中具有创新思维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1.
一、听觉与视觉的关系学习是接收外界输入的信息,然后大脑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传统教学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即学生用听觉去接受信息,然后用脑去思维。这种信息源不受学生主观意志的控制,当接受信息和大脑思维加工不同步时,学习就会产生困难,而教师不顾学生的实际困难继续输出信息,就是“注入式”教学了。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有人发现用视觉去接受信息比用听觉好,原因是信息源可控,当看不懂时可放慢速度或再看一遍。此时让学生看代替教师讲。但同样道理,如果不管学生看完没有,看得怎样,就布置别的任务,便形成新的“注入式”教学了。基于这…  相似文献   

12.
图形和色彩张力的心理学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形的张力来自图形本身内部结构矛盾之差异对比所形成的结构力对视觉产生的一种刺激力,由这种刺激力引起的视觉张力作用于视觉生理系统,并激发大脑接受由外部视觉刺激力传递过来的图形结构的时空秩序信息,由此唤起相应的视觉感知经验,泛化成丰富多彩的审美想象。  相似文献   

13.
<正>如果有人要问这样一个问题:人类是通过什么获取外界信息并确认外部世界和自身存在的?按照一般经验的回答,应该有三种东西:一是五官感觉,即眼睛的视觉、耳朵的听觉、鼻子的嗅觉、舌头的味觉及身体的触觉,获取外界信息并确认外部世界和自身的存在。二是大脑。大脑通过思维能够创造、理解并运用知识,获取外界信息并确认外部世界和自身的存在。三是心。心产生欲望,能够统摄感觉和思维,共同获取外界信息并确认外部世界和  相似文献   

14.
一、影响阅读的主要因素 (一)非视觉信息因素 在阅读理解过程中,不但视觉信息起作用,非视觉信息也很关键。视觉信息是由眼睛感知文字符号获得的,而非视觉信息则是在阅读过程中起着潜在作用,由大脑提供的。阅读心理学把这种非视觉信息称为“眼球后面的东西,包括对所学语言国家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对所读材料内容的熟悉;个人的生活经验和常识、逻……  相似文献   

15.
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刺激人的视觉和听觉,而且能有效地唤起人的兴趣和思维,最大限度地作用于人。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通过大量实验证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这说明视觉和听觉在学习中所起的作用最大。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助于获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我们不仅能用耳朵听,也能用我们的皮肤感知声音的世界——基于给受试者听一些音节,同时感受皮肤上气流的冲击,研究者证明,大脑能够整合来自多个感觉通道的信息,构建一幅完整的听觉"画面"。这个研究可谓颠覆了人们对如何感知世界的传统认识。以往我们认为,我们要用眼睛来鉴赏视觉世界,用耳朵来感知听觉世界。视觉信息投射到视网膜上,再经  相似文献   

17.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从学生感知特点出发,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因为写作过程就是作者把自己对客观世界感知到的东西记录下来的过程。这过程包括作者对客观事物发出信息的吸收、整理和输出三个阶段,即感知、思维和表达三个进程。据国外心理学实验表明,外界信息有90%是通过人的视觉传递到大脑的,观察是人们主要的感知渠道。人们常说,有所见才有所思,有所思才有所说。观察是思维的基础,也是表达  相似文献   

18.
从五万多年前的北京猿人开始,人类就用嘴发出声音召唤同类进行生产活动,从而表明人的大脑有了声音的思维活动。五千年前创造出甲骨文以后,人类之间传递的信息有了保存的载体(文字和甲骨),开始进行视觉思维活动。此后,  相似文献   

19.
程苓峰 《留学生》2012,(11):30-31
我们正处在一个新时代的入口。人有70%的能量是被大脑消耗,大脑90%的能量用来处理视觉信息,人脸则承载了绝大部分的视觉信息。  相似文献   

20.
<正>小学语文“思本课堂”作为撬动我区课堂教学改革的思维支点,我们的研究重点放到了在语文课堂中融入思维的培养,即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为本,促进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同步发展。但思维发生在大脑,而大脑是“黑箱”,在教学实践中难以直接研究“思维”,只有通过信息输入端的改变(即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改变)和测量信息输出端的变化(即学生思维可视化和学习结果)来衡量思维品质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