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新修城隍庙碑记》是郑板桥在乾隆十七年(1752)任潍县知县时撰文并书写的,是郑板桥书法中的精品,郑板桥尝自称其书法作品中“《潍县城隍庙碑》最佳,惜其拓本少尔”(《刘柳村册子》)。  相似文献   

2.
郑板桥名燮,字克柔,板桥为其号(早年曾用理庵为号)。江苏扬州兴化县人,生于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十月二十五日,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四十四岁时,中第二甲第八十八名进士,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春至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出任范县令,后转为潍县令,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辞官返回故里,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十二月十二日卒,终年七十三岁。郑板桥在范县的五年内,写下了大量的诗、词、书信等,本文拟以此管窥郑板桥思想之一斑,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
仙游最早置县时间是唐圣历二年(公元699年)。当时,由莆田县析出西部设清源县,公元742年,泉州改称清源郡,因郡县同名,同时也因民间盛传何氏九兄弟在九鲤湖湖边苦炼丹药,丹成,兄弟们各乘一鲤成仙去了的故事,清源县更名为仙游县。公元979年,析仙游县的游洋镇、莆田县的百丈镇、永福县(今永泰县)的陈山头和福唐县(今福清市)的氵祭头、百丈岭、下庐岭一带山区置兴化县,县治设在游洋(古邑)。同时,设太平军(后改称为兴化军)辖莆田、仙游、兴化三县,军治设在游洋。公元983年,军治从游洋迁入莆田城内。公元1313年,兴化县治从…  相似文献   

4.
倪培森 《初中生》2007,(10):26-27
"难得糊涂"一词是由清朝文学家、书画家郑板桥(公元1693~1765年)首创的.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扬州八怪"之一,因诗、书、画皆工,人称"三绝".  相似文献   

5.
初中语文第五册《岳阳楼记》开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其中的“越明年”,课本注释为“到了第二年”,也就是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就文中所述的情况及有关资料的记载可知,滕子京是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春天由甘肃庆阳谪守湖南岳州巴陵郡的。在第二年春天负责重修了岳阳楼,竣工后便写信给贬官在河南郑州的好友范仲淹,并随附《洞庭晚秋图》一幅,请他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到了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九月,范仲淹写成了这篇传颂千古的《岳阳楼记》…  相似文献   

6.
道教     
道教:中国汉民族团有的宗教。渊源于古代的巫术。东汉顺帝顺安元年(公元142年)由张道陵倡导于鹤鸣山(一作鸿鸣山,在今四川崇庆境内)。凡入道者,须出五斗来,故亦称“五斗米道”,为道教定型化之始。因道教徒尊张道陵为“天师”,故又名“天师道”。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太上老君”。以《老子五千文》(当时对《道德经》的称呼)、《正一经》和《太平洞极经》为主要经典。东汉末,有张角太平道和张等的五斗米道,一时成了农民起义的旗帜。东晋时,葛洪于建武元年(公元317年)撰《抢朴永内篇》,整理并阐述了道术与理论。南北朝时…  相似文献   

7.
读短文,按要求作答。 人间____,世外___——永春 福建永春古称桃源,隋开皇九年(公元L589年)建,桃林场,后因境内“山之草木四明不变”,永如春天,故改名“永春县”,沿用至今。徜徉其间,  相似文献   

8.
我国八大名楼黄鹤楼:人称“天下第一楼”,始建于东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历代屡毁屡建。岳阳楼: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始建于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北宋岳阳郡守滕子京重修,范仲淹应邀撰《岳阳楼记》。岳阳楼多次兴废,清光绪六年(公...  相似文献   

9.
在学习古代史教材时,细心的学生会发现有些古代的地名经常发生变换.例如现在的南京古代就有过“建业”、“建邺”、“建康”等多种名称。汉献帝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孙权在这里置建业县,三国吴黄龙元年(公元229年)孙权迁都到建业。晋武帝太康三年改为建邺.那么“建邺”为什么又改成“建康”了呢?这是因为建兴元年(公元313年)晋愍帝司马邺即位。为了避“邺”字讳,于是把“建邺”改成了“建康”。  相似文献   

10.
丘迟(466-508),是齐梁间的著名文人,自幼聪明好学,富有文才,在梁朝做过永嘉太守及随军记室(相当于秘书),有诗文传世。陈伯之原是齐的安东将军和江州刺史,萧衍(梁武帝)起兵时招降了他。公元502年,陈伯之因受胡作非为的部下邓缮的教唆,起兵反梁,战败后投奔北魏,做了北魏的“平南将军”。公元505年冬,梁武帝命他的胞弟临川王萧宏做统帅,大举北伐。当时陈伯之领北魏军抵抗梁军。作为率军征讨,拥有优势的萧宏,本可以马不停蹄,直捣敌营,擒拿叛逆,征服北魏的,但攻城总会付出相当的代价,因此萧宏并不急于求成…  相似文献   

11.
儒雅多才的魏国司徒王朗杨玉金王朗(约公元152年-228年),字景兴,东海郯人。年青时拜太尉杨赐为师学习经书,后以“通经,拜郎中,除丘长”。杨赐于汉灵帝中平二年(公元185年)死后,王朗弃官为老师眼孝。后来官府察举他为孝廉,征召他到府任职,他都没有答...  相似文献   

12.
在清代康熙至乾隆间,古老的扬州聚集了一批有胆有识,主张创造革新,反对仿古守旧的画家,形成了“扬州画派”.其中的代表人物有金农、罗聘、郑板桥、李鳝、黄慎、李方膺、汪士慎、高翔等人,人称“扬州八怪”.“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晚年署作板桥老人.江苏兴化人,生于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十月,卒于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十二月,享年七十三岁.板桥一生喜画竹、兰、石、菊,尤爱为竹、兰传神写影;他继承和发扬了中国画的优秀传统,将诗、书、画、印紧密结合起来,使之成为更加完善更加多姿多彩的综合艺术,把中国文人画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他写的竹,撇的兰,不仅为当时人们所喜爱和赞赏,还为当今国内外友好人士视为珍宝.总而言之,在中国绘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郑板桥是一位作出了巨大贡献,并留下了丰富的珍贵遗产的杰出画家.板桥其人、其言、其行、其艺,在我国历代众多的画家中,也不失为一个典范和代表人物.在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今天,我以为郑板桥,是一位值得后学者学习和研究的人物.故就个人管见,浅谈郑板桥的绘画艺术,希望高明赐教.  相似文献   

13.
<正>01人物简介刘禹锡(公元772年—842年),唐代中期著名诗人,字梦得,河南洛阳人,有“诗豪”之称。德宗贞元九年(公元793年)中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秘书监。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02人物生平青少年时期:1.刘禹锡生于大历七年(公元772年),其父、祖均为小官僚,父刘绪曾在江南为官,刘禹锡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期。2.刘禹锡很小就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和吟诗作赋,既聪明又勤奋。3.贞元六年(公元790年)十九岁前后,刘禹锡游学洛阳、长安,在士林中获得很高声誉。  相似文献   

14.
曾国藩喜爱古文和历史,在学术上则偏向于理学。自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进京散馆,至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充江西乡试正考官出京,在京十三年,主要以理学为己任。31岁(公元1841年)师从唐鉴,32岁(公元1842年)与倭仁“以实学相砥砺”,34岁(公元1844年)作《五箴》以自警。  相似文献   

15.
《学语文》2011,(6):F0002-F0002
被誉为“淮上名校”的寿县第一中学坐落在八公山下、淝水之滨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寿县。它始建于明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的循理书院。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时任学部大臣的邑人孙家鼐捐资扩建循理书院,创办寿县公学,此为寿县新式公学的开端,也是安徽省最早的中等学校。解放后,合并县中、十一临中、师范学校,成立皖北公立寿县中学,1951年易名为寿县中学。“文革”后更名为寿县第一中学。改革开放,老树新枝,百年名校焕发了青春,以累累硕果享誉江淮两岸。1981年,学校被六安行署认定为六安地区重点中学,2000年3月被省人民政府认定为安徽省示范高中。  相似文献   

16.
说明郑燮,字克柔,一字理庵,号板桥,清扬州府兴化县人。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生,乾隆三十年(1765年)卒。康熙时中秀才,雍正时中举人,乾隆时中进士。做过范县、朝城、潍县令。以诗、书、画三绝驰名,是“扬州八怪”之一。今年是郑板桥诞生290周年,笔者整理了他的三种作品,拟陆续发表,以示纪念。(一)郑板桥《潍县竹枝词廿四首》(墨迹)上海古籍出版社所编印的《郑板桥集·补遗》,载《潍县竹枝词四十首》。北京师范大学启功教授曾见过郑板桥《潍县竹枝词廿四首》(墨迹),从作者跋语看出,这廿四首竹枝词作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书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稿本。这廿四首竹枝词,有的是四十首中所看到的。两种竹枝词文字歧异不少,排列次序也不尽相同。《板桥词钞·自序》云:“为文须千斟万酌以求一是,再三更改,无伤也”。将廿四首与四十首两种竹枝词比较研究,可以看出郑板桥改诗的“一片苦心”。(二)日本藏《郑板桥手批余稿》所谓“手批余稿”,即判词。是将郑板桥做县令时审案所写的判词条,黏贴成册。中国历史博物馆、李一氓先生等均收藏郑板桥判词册,已发表。《郑板桥手批余稿》载于日本杂志,中国不易见到,有机会时当予以发表。(三)郑板桥楹联五十二副《郑板桥集·补遗》不载楹联。我和友人从墨迹、拓片、照片、影印本以及书籍记载、口头传说等方面,收集到郑板桥楹联五十二副。这些楹联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郑板桥的生活、思想、交游等情况,不能认为“研究价值不大”。现先发表此篇。1983年,卞孝萱于北京。  相似文献   

17.
在湖南长沙,有一所办学历史悠久、有“千年学府”之称的全国重点大学,她前临碧波荡漾的湘江,后倚秀如琢玉的岳麓山,她就是湖南大学。 每个湖南大学师生,不管他对湖南大学的历史知道多少,但有这样几个时间是应该不会忘记的:公元976年,朱洞创建岳麓书院;公元1903年,改岳麓书院为湖南高等学堂;公元1926年,定名湖南大学;公元1937年,升格为国立湖南大学;公元2000年4月20日,湖南大学与湖南财经学院合并组建新的湖南大学。 北宋潭州太守朱洞于开宝9年(公元976年)创建岳麓书院,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一脉相沿至今日的湖南大…  相似文献   

18.
郑板桥(1693~1765),清朝著名的画家,原名郑燮,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乾隆年间,郑板桥中进士,曾担任过山东知县,因为赈灾民请命而冒犯了豪绅,后被罢官回乡。郑板桥擅长诗词、书画、诗书,人称为“三绝”。他所画的尤以兰、竹、石最为精妙。他作字如写兰,写兰如作字,被称为扬州“八怪”之冠。  相似文献   

19.
曹松稳 《考试周刊》2011,(31):214-214
两程指程颢和程颐兄弟,生于湖北黄陂。程颢字伯淳,号明道(公元1032—1085年);程颐字正叔,号伊川(公元1033—1107年)。他们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洛阳一带讲学著书,因此他们的学说又被称为"洛学",又因内容主要涉及"道"和“理”,所以又称道学或理学。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化学史上的世界第一集锦广东始兴中学(512500)徐志文,钟良郁1.焰色反应被称为“山中宰相”的我国南朝著名科学家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在实践中发现,硝石(硝酸钾)“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从而找到了鉴别外表极为相似的硝石与朴硝(硫酸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