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尘衣 《初中生》2007,(31):4-7
印象 接触过很多名人.从文化内涵和人的素养来讲,我的体会是,大部分越有内涵与深度的名人修养越好,越平易近人.林非先生给我的就是这样的印象.先生说:"(如果一个人)并未深入理解历史的内涵,只抓住了一丁点皮毛的知识和掌故,就狂妄自大,目空一切,骄横地粉饰、吹嘘、炫耀和夸大自己的才能,这样确实是太可笑了,太可怜了."先生的话,算是对我的理解最好的诠注吧.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导引梳理思路 《墙上的斑点》是人教版第五册第四单元西方现代小说中的一篇课文。单元学习重点是:学生初步了解西方现代文学的总体特征,在此基础上,形成对西方现代文学及其所反映的民族文化的基本认知。这篇小说展现了人物的精神世界意识流的动感与美感,“我”的六次意识流动的主题非常鲜明,与外在的客观现实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身处战争环境中人的生存状态的忧虑,以及对自然朴素的生活、对自由境界的极度向往。  相似文献   

3.
徐星 《上海教育》2011,(12):10-13
佐藤学来了16月7日至9日,日本著名教育学者、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来到上海。不仅闻名于日本,佐藤学近年来在中国教育界也颇有人气,他的多本著作在中国出版后,产生不小影响。上海的几所学校在近十年前就开始实践他提出的教育理念,近年来北京、西安、哈尔滨等地的一些学校也纷纷加入这个行列。  相似文献   

4.
林荣宝 《师道》2012,(10):20-22
一个课堂永远有两个主体,一个是学生,一个是教师,他们以教学内容为中心,构成一个对话场。在这个对话场中,教师与学生的智慧相互激发,相互揭示,最终使教学内容的内在品质得以阐发,最终学生和教师都在对话的过程中获得某种思想、情感、知识、思维上的提升,这就是整个对话的根本任务。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只预设了“教师主导”或者“教师为主体”的立场,结果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从属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学习者。不能说这种情况下,课堂中没有师生间的对话,即使是教师一厢情愿的“一言堂”,学生依然会对教师的话语在思维上进行反刍,但这种对话基本上可说是一种“弱对话”。  相似文献   

5.
李永伟 《学科教育》2001,(7):6-8,11
新大纲的颁布实行和新教材的推广使用,要求新时期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树立新的观念。学生文化意识的增强,有利于语文真正实现传承、发展、创新民族文化的功能,对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及学生个体全面和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新时期中学语文教学在注重培养中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应积极探求新的方法和途径,以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6.
在英语课堂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实现英语学科育人的目的。以《英语》(牛津上海版)6BM1U3 Dragon Boat Festival为例,从情境导入激活文化知识、挖掘文本鉴赏文化内涵、实践体悟内化文化意识三个方面入手,探讨在课堂有效实施的方法,提出教师要提升自身文化修养、挖掘文本文化内涵开展适切的教学活动、适时丰富文化资源开阔学生眼界。  相似文献   

7.
薛玉华 《辽宁教育》2023,(23):67-70
文化意识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在开展语篇教学时,由于文化情境的缺失、教材文化资源的单薄以及文化实践活动开展不够深入,往往导致文化意识培养目标难以达成。本文结合案例探讨了小学英语课堂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途径,即创设文化情境,体验文化意蕴;整合课内外资源,丰富文化内容;设计融语言、文化、思维于一体的学习活动,内化文化知识,实现文化育人。  相似文献   

8.
侯红  褚天兰 《江苏教育》2022,(51):50-54
文化意识是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是发展学生文化意识的主要途径。然而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存在着文化导入形式化、文化对比表层化和文化知识单一化等问题。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阐述了阅读教学读前、读中、读后三个环节中,通过激活文化背景、比较文化异同、追溯文化根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译林版《英语》教材的语篇教学案例,探讨如何在语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即创设情境,激活文化知识;深入情境,丰富文化体验;挖掘文本,理解文化内涵;质疑追问,汲取文化精华;任务驱动,传播中华文化;主题阅读,拓宽文化视野。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与现状分析随着语言学、语言教学理论的发展,人们对语言的本质认识不断加深,越来越意识到语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认识到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已成为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来自异质文化背景的人在使用同一种语言体系进行交流时会产生困难和问题。本文借助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视点,通过对英汉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从信息论的角度和学习心理分析、揭示学生语用能力低下的原因,并从教学大纲,教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方面提出培养文化意识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日常生活中,动物词汇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人们常借用动物词汇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丰富自己的语言。由于文化差异,英汉语中动物词汇的文化含义不尽相同,因此在跨文化意识的教学实践中,应注意对这些动物词汇的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13.
一、民族精神的历史解读 历史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历史是民族凝聚的同心圆的圆心。中国古人常讲,亡其国者,先亡其史。可见历史在民族兴亡中的重要地位。英国作家塞缪尔·斯迈尔斯曾说:“每一个民族和每一个个人一样,要维护自己的品格。……民族的品格必然依赖于多数人的道德品质。决定个人品格的道德品质也决定着民族的品格。  相似文献   

14.
在学校德育与文化核心──价值现的互动过程中,存在一种非意识性关系。其构成包括两个主要的方面:文化对德育的非意识性制约和德育对文化的非意识性选择。前者源于文化无意识在人类心理中的客观存在,后者则是教育活动相对独立性的结果。这种关系的存在对德育与’文化双方都具有积极与消极两种性质的影响,因此,德育与文化才能够在互动的平衡中求得不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没有社会主义民主,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之一。平等和自由是民主的本质,没有平等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平等意识作为现实平等的反映,对于民主社会建设具有前提性意义。文章试图从发生学角度分析历史和现实不平等意识的形成,并基于此提出了培育平等意识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词汇、对话和课文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 一个民族文化特有的概念很多要通过词汇和短语(包括惯用语、成语、俗语、俚语等)表现出来。教师应注意中西文化的差异,以便使学生不仅理解这些字眼的原始意义,也能理解它们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陈静 《快乐阅读》2011,(8):16-17
由于高职学生的特点,当前高职的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的重点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交际语应用能力,使得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能够熟练的使用日常用语。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就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五百多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词汇学习中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情况,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据此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海明威作为当代的西西弗斯,地直面荒廖和死亡,死亡是他作品的唯一主题,勇气,则是他荣获诺贝尔学奖的主要原因,本试图从海明威的代表作品中去挖掘其死亡意识的独立特性,肉而揭示其内在的审美特点及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20.
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是外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用地道的英语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主要探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跨文化交际意识的重要性和方法,旨在为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