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山水画的意境是中国绘画美学上的一个概念,它抓住了山水画艺术美的本质特征,深入研究它,对山水画艺术创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为例,着力分析意境美在该幅山水画中所体现的形式要素,逐层展示意境元素在其中的行踪轨迹,从不同角度对意境美进行观照,抓住山水画艺术创作之魂,直达山水画创作美的至境——意境美。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沈周中岁时的巨幅山水画精品一《庐山高》入手,就此画的经营位置,技法表现及画面处理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人民大会堂是我国最高的政治活动中心,又是最高的艺术殿堂,艺术与政治相互关系的理论上的阐释,在这里得当了最有效的实证;人民大会堂里的中国画如果被称谓“艺术的国家形象”,确切地说是最能代表着“国家的艺术形象”;人民大会堂的《江山如此多娇》画作,无论是创作主体,还是作品展示场地及其化内涵,都可以说是政治与艺术结合的结晶。  相似文献   

4.
对于《山水画的意境》这篇课文,初中学生理解起来会存在不少的挑战,而如果能在文化视角下进行解读,那学生就更容易探究到文本的意境。在文化视角下解读该课文,要认识到所谓意境,实际上就是客体与主体的结合,是情与景的结合;要认识到探究《山水画的意境》的文化内涵,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在解读文本的时候,充分调动情感,并秉持理性的态度,即在解读文艺味道十足的课文时,不能将解读的重点放在艺术本身,而应遵循作者的写作思路,让学生在认同“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的同时,去重点解读课文是如何阐述“写景就是写情”的,去深入理解如何做到通过写景来写情,并将这种认知迁移到自己语文学习的每一个角落。  相似文献   

5.
吴止戈 《考试周刊》2012,(37):185-185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对意境的创造是山水画家毕生追求的艺术境界。意境是对恬美景物的"遐思无限",而作为当代高中学生来说,如何体会这种源远流长的文化精神呢?对于"意境"之理解有如何能够集思广益呢?本文探讨了高中美术教学中的中国山水画"意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明代杰出画家沈周独特的中锋运笔用线、积线塑造以及巧妙着墨等艺术手法,评析了沈周《庐山高图》这幅佳作的绘画风格和艺术功力。  相似文献   

7.
沈周是15世纪中国画坛上一位集大成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庐山高》开明清绘画之新气象,可谓影响深远。沈周艺术融合众家之长,笔墨凝练厚重;融入自然,注重写生;形成了淳朴浑厚、沉酣郁茂独特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8.
郭煕的山水画继承前代传统,师法造化,真实探索自然山川的奥秘,对中国山水画观察、表现自然的方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溪山楼阁图》,将宏伟奇险的山川景象和精工之极的界画楼阁融为一体,表现出画家丰富的艺术创造力,在皴法、树法、墨法、章法等表现技艺上,对前人的传统进行了大胆的创造变革。山体远取其势,近取其质,雄伟壮观;杂树表现丰富,层层推远;楼阁一笔不苟,井然有序;留白连天接水,上下呼应;设色古雅沉稳,层次分明,表现出画家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为北宋山水画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郭煕提出的"三远"理论和艺术实践,是他对中国山水画作出的最大贡献。"三远"不仅科学合理地结构了画面的布局形式,而且还指向了一种精神的追求,超越客观物象的局限而达到心灵自由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从主题发展、动机衍变、节奏变化等几个方面探究钢琴作品《在那遥远的地方》的创作手法,及其所蕴含的"虚实相生"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10.
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情感教学法的作用,使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进入大学生的头脑。首先,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让学生了解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人格魅力,从而激发当代大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热情。其次,教授该门课程的教师必须深深地热爱自己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作为教师,应以一种对伟人的敬仰之情来讲授这门课程,从而唤起当代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责任感、使命感。通过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这门课程,使当代大学生在产生情感认同的基础上,更加激起他们迎接新世纪新挑战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共收入小说二十五篇,其中有十一篇是用第一人称来写的,作品中有“我”这个人物。小说创作是用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本来是作家创作时自由选择来完成作品的一种手段。但是,有人却认定鲁迅作品中的“我”是作者的化身,或者干脆说“我”就是鲁迅。对此观点,不敢苟同,提出管见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12.
随着语文课改的不断深入,讨论式教学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那么,什么是“讨论”呢?《辞海》解释为“探讨寻究,议论得失”。《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就某个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而讨论式教学就是在系列问题导引下,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组织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内大学语文课程教材都选录了不少节选篇章。在节选篇章教学方面如何能够真正体现出大学语文课程的"大学"特性,需要教师在知识传授方面自觉引入"整体文本阅读法"。文章以《礼记·大学》(节选)篇章为例,论述"整体文本阅读法"在大学语文节选篇章中的重要价值,主要有准确解读原本语意、补充深化具体内容和彰显突出特色地位。  相似文献   

14.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由于每个学生的先天遗传、家庭教育、生活环境、个人经历不尽相同,所以性格、智力、能力、体力必然各异。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位学生。  相似文献   

1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为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而设立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为了讲好这门课,笔者依据教材内容,结合自己长期教学实践,认为将"三点一线"法运用于教学中,将"教材、学生、社会"联为一体,一线穿珠,既优化三要素,又融化贯通。使这本好教材"内化"成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使学生真正成人成才。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中学习数学,才能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通过体验,获得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孔子也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而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都为班级学生数学水平参差不齐造成统一授课效率低而无可奈何。  相似文献   

18.
黄红 《成才之路》2009,(7):75-76
新《英语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主动地进行学习,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改善人们的认知环境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实践告诉我们: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计算机信息量大、化远为近、化静为动等优势,为学生提供一块自由的、开阔的“做”数学的天地,使学习主体由被动地接受变成主动地探索,课堂教学就会呈现出一种生动活泼的态势。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普通高校单独招生考试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的进一步升华,给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提供了进一步深造的机会。那么,在学好技能的同时,如何把理论也提高到相应的高度,这是高等职业学校学生面临的最大的难题。本文主要阐述"图"在交、直流电路学习、解题中的作用,探讨了如何应用"图"在电工基础领域中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具体通过分析近几年江苏省普通高校单独招生考试卷的题目和《电工基础》的例子,来概述图在交、直流电路学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