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中小企业版上市公司样本,从价值链和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角度,立足于企业营运的各个环节,总结并提炼成功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
腾讯作为我国最早的海外投资企业,选择腾讯并购Riot Games典型案例,分析了其并购过程及动因,以期为今后研究企业参与海外并购提供借鉴,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海外并购理论范畴研究的深度。  相似文献   

3.
4.
基于相关文献,建立技术创新一商业模式创新概念分析模型,结合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案例,指出商业模式的创新路径主要是从技术创新开始,通过企业内外部资源整合形成企业新的竞争力和新的赢利点,最终为顾客创造价值.企业资源整合是新的竞争力形成和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郭蕊  吴贵生 《科研管理》2017,38(5):121-129
技术轨道理论是指导技术创新路径选择的重要理论,但存在局限。提出"商业模式轨道"概念,并通过中国百货零售产业中京东商城和天猫商城的创新案例对比分析了商业模式轨道的存在性、形成过程和对应的创新路径。基于商业模式要素的演化,以创造新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为导向的创新路径是商业模式轨道的形成结果。商业模式轨道理论扩展了技术轨道理论,为后发企业的创新路径选择提供了更广阔的机会空间。  相似文献   

6.
自我国加入WTO之后,经济改革日益深化,制造业企业的竞争力的不断增强,给跨国并购带来了更多的竞争优势。但是由于中国制造企业规模偏小,产业化程度较低,难以消化的高资产负债率,因此,在跨国并购中存在一些制约因素。本文以航空企业为分析对象,分析了中国航空企业海外并购制约因素,提出了中国航空企业如何制胜海外并购的几点措施,最后结合案例做了进一步阐述。  相似文献   

7.
知识距离作为制度距离一个新近被关注的维度,是影响企业海外并购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对于试图通过海外并购获取战略性资产以提升创新能力的中国企业而言。但已有研究却并未就知识距离与企业海外并购创新绩效的关系达成一致结论。基于知识距离的产生源头—国家制度中的国家创新系统这一视角,结合中国企业实践的新特征,采用制度理论视角,以2008—2017年中国A股上市制造企业为样本,使用PSM-DID的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国家间知识距离对并购企业的创新绩效产生显著负向影响。进一步地,考察了企业技术知识结构(即技术多元化和技术专业化程度)和知识存量(即吸收能力)对该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并购企业的技术多元化程度会加深该负向影响,而其技术专业化程度和吸收能力则能减弱该影响。同时,知识距离与并购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在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内存在异质性:相对于非国有企业而言,知识距离对国有企业创新绩效的负向影响更强。  相似文献   

8.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中的知识获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获取知识通常是中国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海外并购的目标之一,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中国企业碰到了各种各样的障碍.分析了中国企业通过海外并购获取先进知识的可行性,探讨了海外并购中的知识荻取机制.基于Gupta和Govin-darajan(2000)提出的概念框架,评估了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中知识获取的效果,指出中国企业面临以下四个主要问题:被收购企业知识存量价值不高、被收购企业的激励意向不强、传输渠道运作不畅、母公司的吸收能力偏弱.最后针对中国企业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分析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时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以IPM过程、企业内部支持体系、知识产权管理绩效三个维度构建的知识产权管理价值链,以期通过知识产权管理价值链的构建来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中的知识产权进行系统性、全面性、动态性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
国际并购成少败多,但中国企业仍热情高涨,本文针对这一现象,深入分析中国企业在全球化战略、寻求核心技术、开拓海外市场、获得稀缺资源等内在要求和政策鼓励、管理者推动等外在动力下进行国际并购的动因以及并购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并建议中国企业对国际并购采取谨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国际并购成少败多,但中国企业仍热情高涨,本文针对这一现象,深入分析中国企业在全球化战略、寻求核心技术、开拓海外市场、获得稀缺资源等内在要求和政策鼓励、管理者推动等外在动力下进行国际并购的动因以及并购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并建议中国企业对国际并购采取谨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核心能力视角,以内外部的情境驱动力作为商业模式创新的推动因素,通过对2002—2018年沈阳机床在不同阶段情境下商业模式创新的纵向案例研究,探索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发现不同的情境下,沈阳机床会培育不同的核心能力以推动商业模式创新,从而形成新的商业模式。沈阳机床在不同阶段商业模式创新的成功实践,为其他制造企业探索的商业新模式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一环,但实践中却存在诸多商业模式创新抗拒的现象。然而,当前关于创新抗拒的研究多以消费者为主体,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存在的商业模式创新抗拒问题却鲜有学者涉及,其作用路径与内在机理仍缺乏充分的理论关注。基于此,论文运用程序化扎根理论,对8家典型的商业模式创新抗拒企业进行了深入剖析,构建了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抗拒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商业模式创新抗拒不同于产品创新抗拒,其涵盖了企业对改变整体商业模式要素综合逻辑的抗拒。根据情境与主导因素的差异,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抗拒主要可以分为“抱头缩项型”“画地自限型”“力不从心型”与“安于现状型”四类,并可分别采用风险决策理论、路径依赖理论、资源基础理论与绩效反馈理论予以解释。本研究拓展了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视角,并为减少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创新抗拒提供了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环境下的(知识)内容服务呈现爆发式增长,内容服务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现象。与此形成强烈反差,有关内容服务商业模式的研究却相当匮乏。本文围绕“内容服务商业模式创新路径”这一核心问题,选取“罗辑思维”为典型案例,结合扎根理论方法,基于其“魅力人格体”“内容电商”“付费内容聚合”三个发展阶段,系统分析了它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对其成功要素进行了概括总结。研究发现:“用户中心”“内容打磨”“知识平台”“自我迭代”是罗辑思维商业模式创新的4个主范畴,4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彼此催化,共同促进了创新的持续发生和演化。罗辑思维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从系统和动态的视角构建起一个模型框架,在深入解释内容服务商业模式创新现象的同时,也为内容服务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思路启示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的发展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综述以及对119家企业的调查和分析构建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组织与商业模式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从企业竞争能力、市场竞争、供应链、战略柔性、企业合作和经营绩效等六个方面对企业组织与商业模式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市场竞争-竞争能力-企业合作对组织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供应链-市场竞争-战略柔性-竞争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但是经营绩效-企业合作对商业模式创新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制造企业实施商业模式创新进行服务化转型的理论分析框架,以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从三种创新进程分析制造企业基于商业模式创新进行服务化转型,阐述广电运通如何成功进行服务化转型。验证商业模式创新理论的同时也对其进行了补充和发展,并以期为我国制造企业进行服务化转型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7.
随着创意产业在经济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各国都开始重视并制定相关的发展战略,来占领这一新兴的市场需求。我国在发展创意产业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商业模式。本文从商业模式创新的角度出发,尝试从创意产业的价值诉求、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价值获取来分析创意产业商业模式创新中的共性,探讨如何从这些角度实现创意产业和自身城市特点的良好结合,并以杭州市为例,分析其在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凸显的"杭州模式"。  相似文献   

18.
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的演化路径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反映近20年来商业模式创新领域的研究方向和趋势,对主要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将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划分为五条演化路径,剖析每条路径的演化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据此构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的演化路径图,并进一步指出未来的演化方向.  相似文献   

19.
周晓皎 《内江科技》2007,28(10):54-55
由于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历史短、经验少,使企业在实际完成海外并购后,出现整合的问题。本文针对这种现状,根据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后整合的问题,提出了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后整合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熊爱华  侯德恩 《科研管理》2022,43(12):89-97
为探索多重条件并发对平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基于机会资源一体观构建商业模式创新路径模型,通过对193个样本进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发现:平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形成依赖机会开发和资源联动层面要素的组合;机会开发和资源联动层面不同要素的组合形成两类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类型1强调模仿型机会开发与资源联动策略组合,类型2强调创新型机会开发与资源联动策略组合;机会开发适配的资源联动方式存在差异,其中模仿型机会开发与资源共享和资源编排匹配良好,而创新型机会开发与资源编排、资源拓展匹配良好。研究结论揭示了平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多条等效路径,丰富了商业模式创新前因研究,也为平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