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王会 《化学教学》2000,(12):35-35
现行人教版初中化学全一册实验 5 -5采用向纸筒内倾倒二氧化碳的方法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由于该装置的灵敏度有限 ,实验中的视觉效果不甚显著。为了克服此问题 ,我设计了如下方案 :1 实验用品氢气球 (2升左右 )一只、细线一根、一次性塑料杯一只、米粒少量、二氧化碳气体 (1 2 5毫升 )一瓶。2 实验装置 如右图所示。3 实验过程(1 )课前充一只约 2升的氢气球 ,用细线将塑料杯系在气球下面。向塑料杯内添加米粒 ,调节到气球基本能静置在空气中为止 ,估计米粒的用量。(2 )演示实验时 ,先取出装置 ,轻轻松手 ,可以看到氢气球能上升…  相似文献   

2.
<正>如何用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原人教版是用向纸筒内倾倒二氧化碳的方法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如图1),该装置的灵敏度有限,实验效果不甚理想。现行人教版2012年版的化学教材中没有设计专门的实验来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而是通过第117页实验6-3(如图2)"二氧化碳熄灭蜡烛  相似文献   

3.
娄善平  许光 《化学教学》2002,(11):46-46
贵刊 2 0 0 1年第 2期刊发了郭小彬老师的《“W”型 (“H”型 )简易装置》一文 (下称《W》文 ,装置图见原文 ) ,文中介绍了两套封闭式简易装置的应用。读罢该文 ,笔者认这两套简易装置的制作和应用没有经过实验操作的检验 ,只是停留在“设计阶段” ,而这种“设计”不符合实际 ,且存在不安全因素 ,下面就《W》文提出笔者的看法与《W》文作者及同行商榷。(1)在《W》文“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白磷与红磷燃烧实验”的具体操作中 ,需要向“W”型(“H”型 )装置的横管④处放入固体物质 (“氧化铜”和“一小团浸过NaOH、酚酞溶…  相似文献   

4.
按现行高中化学 (必修 )第一册教材进行《氯水在光照下分解》实验时 ,因装置中盛氯水的烧杯、水槽都是敞口的 ,而溶于水的氯气易挥发 ,所以 2 - 3天内容器中氯气几乎挥发完了 ,这样会造成对空气的污染 ,对学生的环保教育也不利 ,实验时虽能观察到气泡产生 ,但难以收集到足够的氧气 ,加以验证。为克服以上不足 ,可改为如下装置 :1 实验用品仪器 :烧瓶 (2 5 0mL) ,试管 (约 2 0mL) ,烧杯 ,塑料管 (小孔 ) 2根 ,单孔橡皮塞 ,双孔橡皮塞。药品 :新制的氯水 ,蒸馏水。2 实验步骤(1)按图所示连接好仪器在烧瓶中加满新制的氯水 ,在试管中加满…  相似文献   

5.
我研读了《化学教学》2 0 0 2年第 8期刊登了《小心定性判断的陷阱》 ,对文中所举例题产生一些看法 :1.对于例 1,原文注明取自“MCE98— 2 3” ,并分析指出该题欠科学。经查实 ,1998年高考 2 3题中的化学方程式为“2R (气 ) 5Q (气 ) =4X (气 ) nY(气 )” ,不是原文中的“2R(  相似文献   

6.
1提出问题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中,有【实验3-2】乙醇与金属钠反应(方程式:2C_2H_5OH+2Na→2C_2H_5ONa+H_2↑)的实验,操作是用干燥的小烧杯罩住燃烧火焰,证明燃烧产物只有水气而无二氧化碳。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反应本质。有不少学生提出了疑问:  相似文献   

7.
、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用 5 0 0mL的纯净水瓶收集满二氧化碳 ,倒入约一半体积的水 ,盖紧瓶盖 ,振荡 ,塑料瓶被“压”瘪了 ,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附图实验装置二、证明分子间有间隔1.取一长 90cm、直径 1cm的粗玻璃管 ,一端封闭 ,外壁套一红色橡胶环作标志 (如附图 )。2 .先向玻璃管内倒入约40cm高的水 (水中可加少量品红 ) ,然后缓缓倒入约 40cm高的酒精。把红色橡皮套移到上液面处 ,仔细观察水和酒精交界处有一明显的界面。3 .用手指堵住管口 ,上下颠倒几次使酒精与水混合均匀。结果液面下降 2cm~ 3cm ,说明分子间有间隔。三、证明氧…  相似文献   

8.
超级变变变     
魔术师开始表演喽。图1:一个小朋友正在吹一个长形的气球。图2:然后她从桌上拿起一个硬纸板卷成的小筒,把气球中间罩住。图3:小朋友用一枝铅笔从纸筒的正面中间穿过去。图4:她又拿出一枝铅笔,从纸筒的另一侧中间穿过去,气球却安然无恙。跟我学其实这个小魔术很容易变的,一学就会。当纸筒把气球中间一节罩住后,表演的小朋友两只手拿住气球的两端向观众作交代。此时,一边交代,双手一边将气球两端同时向相反方向转两转。这时,纸筒内的气球就成了这个样子(图5)。因此,铅笔根本没有碰到气球(图6)。(朗英俊副教授选自《小爱迪生》)超级变变变@吴佳…  相似文献   

9.
贵刊 2 0 0 2年第 1期刊出了《“晶体的制备”实验分析》(以下简称《制备》) ,文中比较了几种硫酸铜大晶体制备的实验条件 ,拜读后很受启发。我对实验中涉及的几个重要操作条件进行了正交实验分析 ,得出的实验结果 ,较好地解决了这些实验问题。有些结论与《制备》相符 ,有些结论明显不符 ,提出来与原文作者探讨并供读者参考。1 结晶原理在化学工业领域 ,结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单元操作 ,用于制备高纯度和漂亮外观的产品。结晶与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和结晶过程中的操作方式等有关 ,溶液的过饱和度是结晶的主要动力。硫酸铜晶体属三斜晶系 ,…  相似文献   

10.
一、对化学教科书上碘升华实验演示的讨论现行高中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必修 )《化学》第一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2 0 0 0年 3月第 2版 )中碘的升华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 ,实验方法是将碘晶体装在密封好的玻璃管内 ,然后用酒精灯加热来演示碘的升华实验。而原高中教科书高级中学课本《化学》(必修 )第一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1 995年 1 0月第 2版 )中碘的升华实验装置图如图 2所示 ,实验方法是将碘晶体装在上口用盛有水的圆底烧瓶密封的烧杯中 ,然后用酒精灯加热来演示碘的升华实验。按原教科…  相似文献   

11.
贵刊 2 0 0 0年 11期刊登了刘宜树老师撰写的文章《石油裂化实验探讨》(以下简称“探讨”)。笔者按“探讨”中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多次实验均是“乘兴而做 ,败兴而止”。主要是 :实验中液体收率非常少 ;KMnO4 (H+ )溶液褪色甚微 ;实验耗时长、很难用于演示实验。多次实验的“无果而终”与“探讨”中所述相去甚远。如此之大的差异原因何在 ?笔者进行了如下的深纠其责。1 对改进装置的分步测定笔者按“探讨”所述实验步骤进行了多次的分步测定 ,数据如下 :1.1 对升温材料进行的升温时间与升温温度的测定①升温材料和质量 :Al2 O3 1…  相似文献   

12.
《化学教学》2 0 0 0 .1期《甲烷的制取与燃烧实验的新方法》一文中 ,作者用还原性铁粉做导热物质 ,方法新颖 ,甲烷生成的气流平稳 ,易点燃。但原文中有几处不足 ,现提出个人看法与原文作者商榷并供同行参考。1 观点不正确原文中说作为反应器的大试管 ,因与碱石灰直接接触 ,受热易炸裂。其实引起试管易炸裂的主要原因是NaAc、碱石灰混合物量太多 ,试管受热不均匀引起 ,因为碱石灰由NaOH和CaO组成 ,而NaOH在碱石灰中大约占 17,虽然熔融的NaOH对玻璃有腐蚀作用 ,但CaO起到保护作用。2 实验用时太长仪器装置好后 ,点燃…  相似文献   

13.
室温下淀粉遇碘会变蓝 ,这个现象常常用来鉴别碘或淀粉的存在 ,对此我们已经非常熟悉。如果向刚煮沸还未冷却的淀粉溶液中滴加数滴稀的I2 KI溶液 ,却会发现溶液没有变蓝 ,逐渐冷却后蓝色才渐渐出现。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淀粉遇碘会变蓝”与溶液温度有关。为此我们设计了一个快速、易做、有趣的小实验。一、仪器及药品5 0mL容量瓶 2个 ,2 5 0mL烧杯 2只 ,带塞子的小试管 2支 ,1 0 0℃温度计 1支 ,酒精灯 ,多用滴管 ;碘、碘化钾、可溶性淀粉。配制溶液A :在 5 0mL容量瓶中配制 2 .5× 1 0 - 4 mol/L的I2 KI溶液。配制…  相似文献   

14.
1 问题的缘起《化学教学》2 0 0 0年第 7期刊登了陈浴淙老师的文章《铜和硝酸的振荡现象实验和讨论》(以下简称《铜》文 ) ,当时读过以后留下深刻的印象。事隔一年有余 ,因学校举行科技活动 ,有一学生想做趣味化学实验 ,请我提出参考意见 ,我立刻就想到了“铜和硝酸的振荡现象实验” ,便积极地向他推荐此实验。不料学生做了几次都没有成功 ,我怀疑是学生的操作不当造成的 ,于是便亲自上阵 ,但是结果是大失所望。于是我不得不对此文重新审视 ,仔细研究 ,越看越觉得疑窦丛生。发现《铜》文不仅与事实不符 ,而且与理论相悖。2 几点疑问为了便…  相似文献   

15.
1 提出问题有这样一道习题 :“取一支大试管 ,加入 1 5ml的水与苯 ( ρ =0 87g·cm-3 ) ,静置。取黄豆大小的金属钠 ( ρ =0 97g·cm-3 ) ,轻轻放入这支装有水和苯的试管中 ,试推测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2 提出假设一部分同学认为反应现象和金属钠与水反应的现象相同的。一部分同学认为反应现象和金属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存在差别。3 验证假设3 1 实验用品金属钠、苯、蒸馏水、小刀、滤纸、玻璃片、镊子、 50ml小烧杯。3 2 实验步骤3 2 1 取两只 50ml的小烧杯 ,向一只烧杯中加入 2 0ml蒸馏水 ,向另一只烧杯中加入 1 0ml蒸馏水和 1 …  相似文献   

16.
关于吸热反应实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必修 )化学第一册 [实验 1 -4]是一个新的实验 ,有一定的难度 ,现谈谈对吸热反应实验的研究。1 实验事实1 .1 晶体之间的反应(1 )在小烧杯里加入 2 0g已研磨成粉末的氢氧化钡晶体 [Ba(OH) 2 ·8H2 O],将小烧杯放在事先已滴有 5—8滴水的泡沫塑料(或玻璃 )片上 ,然后再加入约 1 0g氯化铵晶体粉末 ,立即用玻璃棒迅速搅拌 ,使Ba(OH) 2 ·8H2 O与NH4Cl充分反应。实验现象 :在玻璃棒搅拌过程中 ,原来无色的颗粒状晶体慢慢变为粘稠状 ,最后成为糊状物质。实验过程中闻到有强烈的刺激性…  相似文献   

17.
李湘林 《化学教学》2001,(11):12-12
由于电烙铁能长时间保持反应所需温度 ,故能使某些实验的演示效果彻底改观。现介绍如下两则应用实例 :1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演示试验 :器材 :2 5瓦内热式电烙铁一把 ,单孔橡皮塞 (孔径要大 ,以能与电烙铁接线座圆台及管口紧密配合为宜 ) ,具支试管一支 (2 0× 2 0 0毫米 ) ,洗气装置 (内盛澄清石灰水 ) ,酒精灯 ,装置如图 1所示。图 1操作过程 :检查气密性后 ,往试管内小心地加入2毫升浓硫酸 ,(勿沾在管壁上 ) ,取下电烙铁 (事先用旧的细砂布将烙铁头打磨光亮 )向学生展示 ,再通电加热 ,并让学生观察烙铁头表面氧化过程 ,直至完全变黑。…  相似文献   

18.
自制赛车     
实验材料:一个硬纸筒、一张餐巾纸、一根尖铅笔、三根棒棒糖的棍、两根长棍(穿线轴用)、胶、四个线轴。实验步骤:1.用铅笔尖在硬纸筒两侧的平行位置各扎两个孔。孔的位置在中间偏下一点。2.把小棍从孔里穿过去。3.把线轴穿在每边的小棍上。这样,赛车轮子就做好了。4.在硬纸筒上边扎一个孔,插进棒棒糖棍当桅杆。5.用纸巾和两根棒棒糖棍做一面旗帜当帆,把它粘在桅杆上。  相似文献   

19.
娄善平 《化学教学》2002,(10):9-9,12
笔者在试用高中化学新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著 ,2 0 0 0年 3月第 2版 )的过程中 ,发现学生实验“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新教材中的学生实验三 ,P .170 -P .172 )存在缺点较多。笔者将这些缺点及改进方法简述如下 ,与教材编写者及诸位同行商榷。1 改进方法1.1 钠块与水反应收集氢气的实验 (“一、3”)(1)原实验方法 :(见教材 )。(2 )原实验方法存在的缺点 :①钠块连同包裹的铝箔在反应过程中易上浮而发生爆炸。原因是钠块上浮后 ,反应放出的热量不易及时地从铝箔内散发 ,导致铝箔内的钠块及产生的氢气燃烧而爆炸。②做过该实验…  相似文献   

20.
刘燕 《生物学教学》2001,26(12):21-21
《生物学教学》2 0 0 0年第 7期刊登的“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实验的改进”一文 ,对中学教材中验证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二氧化碳的实验改进为 ,在人向澄清石灰水杯内吹气时 ,用气球向另一石灰水杯内吹气。该改进实验通过比较说明问题 ,比教材直接向澄清石灰水吹气有改进 ,但依旧缺乏科学的严密性。因为由人和气球向石灰水吹气 ,排气量难以控制 ,无法说明两者排出的气量相等 ;而两者吹出的气量不等 ,是不能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的。即使呼出气体的二氧化碳含量与空气的相等甚至偏低 ,只要进入澄清石灰水的气量大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