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基于京东商城的具体语料分析买家评论詈骂语的构成类型,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对买家评论詈骂语的影响。调查显示:性别对语气性、缩略词、咒骂性詈骂语的影响显著;遇到敏感词被网络和谐时,性别和年龄对使用敏感词变体影响显著;学历对詈骂性评价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影响显著。买家评论中的詈骂语与电商购物平台的语境有关,买卖双方的认知心理语境所形成的不同话语权是产生詈骂性评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盛行于网络平台的流行语“屌丝”引起了一场全民的语言狂欢。其构词语素“屌”从金代开始就作为骂詈语在民间使用;从普通骂詈语到网络流行语,其感情色彩从贬义转为了中性,其新颖的语言形式、对社会大众心理和趣味的迎合、快捷的网络平台使之被广大网民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3.
詈骂语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表达手法,其特有的语言特点,给詈骂语的翻译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本文从彼得·纽马克提出的交际翻译理论的角度,以《阿Q正传》中的詈骂语为例,选取井上红梅、竹内好、藤井省三的三个日译本,对比研究三人在翻译时对詈骂语做出的不同处理,旨在考察詈骂语翻译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的文化观念以及认知心理的转变,现当代东北詈骂语在现实交际中已经逐渐摆脱了传统詈骂语的束缚。在交流中为了增强语言的委婉度,避免会话者因言语冲突而产生不必要的矛盾,人们在使用时不断地对传统詈骂语的表达形式进行改变,使詈骂语的脏值不断减弱,对人的侮辱度降低,逐渐呈现出一种詈骂值不断弱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由于网络交流的便捷,网络语言日益丰富,网络骂詈语在网民中的使用频率也逐渐升高。与传统骂詈语形式上的单一性与语言表达上的直接性不同,网络骂詈语有着形态各异及表达内容上较隐匿的特点。以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整合理论为视角,具体分析网络骂詈语的意义构建,解释网络骂詈语是怎样通过各个不同空间的认知运作最终形成新创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詈骂语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一种表达手法,其特有的语言特点,给詈骂语的翻译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本文以《阿Q正传》中的詈骂语为例,选取竹内好和藤井省三的两个日译本,对比研究两人在翻译时对詈骂语做出的处理,旨在探讨藤井省三的复译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詈骂语浅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红楼梦》中的詈骂语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从语义和语用两个方面对其作出了相对客观全面的归类。另外,本文还对有关王熙凤的詈骂语语料进行了详尽分析,初步探讨了影响詈骂语使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骂詈语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在翻译骂詈语时,译者不仅要考虑传递骂詈语的字面意思、语境语义和语用功能,还要思考如何表达出骂詈语的中西文化、认知观念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不同。以《水浒传》及其两个英译文为例,分析其中的骂詈语分类、翻译原则及其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古代汉语詈语中的文化蕴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詈语”,是指那些用来粗鲁、恶意地侮辱、伤害或斥责他人的话,或称恶言、秽语、粗口、骂人话。历来詈语被视为语言中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粗话,但它在人们的生活交往中使用的频率却是很高的。因为骂詈是一种攻击性社会行为,而人类的攻击性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故古往今来,无论一国之君、达官豪贵、骚客词人、秀女名媛,还是贩夫走卒、村姑牧竖,都会由于承受内部的生理压力和外部的社会压力而将骂詈当作渲泄情感、平衡心理的手段,借以表达愤怒、憎恨、嫉妒、恐惧之情。虽骂詈多少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但詈语却具有丰富的文化蕴涵。“各个民族在骂詈的语言中,提炼集中了一批最洗炼最形象的语言。骂人话,又是一种丰富的世界,当你最初面对它时,会感到肮脏而不知所措。但一旦了解了它,你会发现,这个世界自有它存在的道理、它的逻辑、它的实用性、它的美学和价值观。”②通过詈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文化模式、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骂詈语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在翻译骂詈语时,译者不仅要考虑传递骂詈语的字面意思、语境语义和语用功能,还要思考如何表达出骂詈语的中西文化、认知观念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不同。以《水浒传》及其两个英译文为例,分析其中的骂詈语分类、翻译原则及其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詈骂的构成与分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骂语和骂意是詈骂构成的两个基本要素 ,也是詈骂构成的两个充分条件。詈骂具有三种构成形态。詈骂的分类 ,是深入研究詈骂现象所必需的基础工作。从不同角度出发 ,可将詈骂分为若干类别。如 :强骂、降骂、佯骂、误骂 ,正骂、邪骂 ,他骂、自骂、物骂 ,直骂、巧骂 ,武骂、文骂等等。关于“骂”的解释 ,从言语实际看 ,范围要扩大 ,应当分三个层次考虑  相似文献   

12.
作为詈骂语的安徽阜阳方言[t(c)hi213t(s∫)]是一个文化词,也是一个方言特征词,它的词形是“妻侄”,这种用法广泛分布在中原官话区的许多片区,“妻侄”内在的文化因子是其成为詈骂语的基础所在,可以作为方言特征词作为划分方言区的参照标准.  相似文献   

13.
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使用的骂詈性称谓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这些称谓语不仅反映了孙悟空的思想态度和情感,还反映了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文化素养以及道德水平,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大文化语境。对《西游记》中孙悟空的骂詈性称谓语进行研究,既可深化对小说的研究,也能为骂詈语的研究提供更加丰富的语言材料。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詈骂语的概念和汉维詈骂语的研究意义,并进行了分类对比,探讨了其文化内涵,并对汉维詈骂语的翻译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5.
表示“以粗野或恶意的话侮辱人;斥责”这一意义,先秦主要用“詈”,而“诟”、“骂”则出现在相对较晚的春秋末期,“詈”、“骂”与“诟”之间词义略有不同;“骂”可能来源于方言口语词,在战国秦时开始与“詈”、“诟”竞争,汉初便在文献中占绝对优势。复音词“诟詈”、“骂詈”、“诟骂”是新旧成分的同义联合,三者在传世文献之中占有该义住的部分用量,其中“骂詈”使用的频率最高,且历代汉译佛经中多用“骂詈”。  相似文献   

16.
骂詈语是语言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大学生骂詈语作为另类的语言表达形式长期存在于校园中,跟一般骂詈语相比,大学生骂詈语有着独特的形式和表情达意方法。大学生骂詈语的存在是某种社会心理的反映,完全杜绝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7.
隗宁 《现代语文》2009,(11):90-91
本文从语义和语用上对《王朔全集》里的詈骂语做了详细的类别分析,并从詈骂语使用者的性别差异上对各类詈骂语进行了统计和解释,由此说明当代汉语詈骂语研究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中文版和日文版的《阿Q正传》为调查对象,完整、全面地提取出《阿Q正传》人物对话中出现的詈骂语,并从语义角度对其进行分类,对比分析中日詈骂语的数量、种类的差异。以高频詈骂语"妈妈的"为例,分析其语义内涵及日文译法。最后从血缘文化、人本观念等角度探讨了形成中日詈骂语差异的社会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9.
《水浒全传》中的骂詈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水浒全传》中的骂詈语进行了穷尽性的研究,从语义、语用、语义与上下文语境的关系三个角度对全书的骂詈语作出分类。从语义角度将《水浒全传》中骂詈语分为七大类,从语用角度将其分为三类,从语义与语境结合的紧密程度分为两类。并对分类进行了较具体的说明,指出了骂詈语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文章首先介绍了刘福根、渡辺博文等中外学者对于詈骂语分类的情况,指出他们分类的不足之处,并在其基础上对詈骂语进行了新的分类。其次是通过建立语料库,发现詈骂语种类的差别,并从贞节观、性伦理、身份意识等五个方面阐述了产生差别的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