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朝宋、齐、陈三朝遵循礼书记载的“天子七庙”之制。但他们所建“七庙”,除包括在位皇帝的高祖父之祖、父以及高、曾、祖、父六世“亲庙”外,还包括上述三朝为开国皇帝已经去世的配偶修建的宗庙。笔者认为,宋、齐、陈之所以将女性宗庙列入皇帝“七庙”中,不过是因时适宜,为折衷古礼与现实需要之间的冲突而采取的权宜性举措。  相似文献   

2.
晋溪书院     
晋溪书院原名晋溪园,位于山西太原晋祠之侧,创建于明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为明代“三朝功臣、两部阁老”王琼所建,后改名晋溪书院。  相似文献   

3.
生活里少不了音乐,人生不能没有歌。在我们壮族地区,曾汉传着这样一首民歌:“壮家生来爱唱歌,茹苦含辛寻欢乐;生活难过年年过,千年万代不断歌。”壮族人民从来就离不开歌,歌声总是伴随着每一个度过漫长的一生。当孩子生下来三天,就敬三朝酒,贺唱三朝歌。三朝歌的内容主要表达对添子添孙的祝愿。如“一脚踏进主人家,一敬酒来二敬茶;敬酒恭祝生贵子,敬茶贺喜添娇花。”到了满月,外婆送来花背带,要对唱背带歌。如外婆唱:“莽花菜  相似文献   

4.
松筠“文化治边”思想及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筠历仕乾、嘉、道三朝,两度出任伊犁将军,功绩亦以抚新为最。其人性格廉直坦率,学术服膺宋儒,治边以文化教育为根本,脱略文法,大胆创新。作为清朝实学思潮复兴的先驱,松筠在伊犁将军任内充分实践了其“文化治边”思想。以松筠的文化教育为背景,考察其文化治边思想的来源:继而讨论他促进教育、编纂地志、奖掖人才等发展文化的措施,以及“文化治边”思想在治边(尤其是伊犁)方面的业绩与影响。  相似文献   

5.
卫绍王即位,标志着金朝开始步入末期,“政乱于内,兵败于外,其灭亡已有征矣”.综合考察各类史料,可知金末三朝共有御史大夫14人.其中2人为汉人,12人为女真人.12位女真人御史大夫中宗室及完颜氏为4人,一般女真人8人.  相似文献   

6.
厉鹗是清代中期浙派之灵魂人物,其诗“清微孤峭”,是公认的与盛世离心的“幽人之诗”。然而细读其作品会发现,厉鹗诗风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创作生涯的前后期呈现出一个从“清冷”到“清雅”的美学风范变迁。究其原阌,正是康、雍、乾三朝外在时世环境以及诗人自身境遇的变化所造成的诗人创作心境的改变,由此其诗歌在前后期呈现出不同的美学风范,由前期的幽冷孤峭转向后期的清雅闲逸。  相似文献   

7.
永丰县恩江小学创建于1904年,是被誉为“功名事业三朝相,道德文章百世师”的一所百年老校。  相似文献   

8.
宋太祖暴亡 ,给后世留下了“烛影斧声”这一千古疑案。其弟赵光义 (宋太宗 )在“烛影斧声”之后继位。六年后 (即太平兴国六年 ) ,宋太宗又首次在朝廷中正式公布了“金匮之盟” ,内容为 :太祖之母昭宪杜太后生前曾嘱咐太祖死后将帝位传给其弟光义(其实“金匮之盟”内容还另待商榷 )。其具体过程《长编》卷 2 2根据《太宗实录》和《三朝国史》记载为 :赵普主动提出“金匮之盟”一事 ,太宗根据其线索在宫中发现了金匮 ,并将其中誓书公布 ,赵普亦随之恢复相位。对于这个“金匮之盟”的真实性 ,史学界大都持否定态度 ,尤其是在张荫麟先生提出其…  相似文献   

9.
开办“番社学”提高台湾平埔族文化知识水平,是清政府“理番”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历经康、雍、乾三朝的不断推动,平埔族文化教育事业取得长足的发展,从而大大加速了平埔族传统文化的变迁,并对平埔族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僧格林沁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显赫一时”的人物,也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他因指挥著名的大沽口保卫战和残酷镇压太平天国北伐军与捻军起义,被“朝廷倚为长城”,在1861年“辛酉政变”中,他坚定地站在慈禧集团一方,是促成“垂帘听政”的重要力量之一.他历经道光、咸丰、同治三朝而恩宠不衰,由此看来,僧格林沁是中国近代史上不可不论及的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