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留学的决策     
《中国教师》2013,(8):11-12
<正>近年来,许多家庭宁愿花巨资送孩子留学也不愿参加国内高考。据教育部统计,2009年高考弃考人数为84万,2010年高考弃考人数接近100万,其中因留学而弃考的学生高达21.1%。2010年以来,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放弃高考选择留学的学生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据北京教育考试院统计,2012年,北京高考统考人数为70857人,实考人数为6.8万多人,近2000名学生放弃高考[3]。不  相似文献   

2.
一场汇集众多海外院校的高中生留学大型专场咨询会,某日在沪举行。前来咨询的人群有一个显著特点:家长多于学生。因为当时许多学生正在为高考做最后的冲刺,为了不影响高考,有些家长甚至还没有将准备送孩子出国留学的想法告知学生本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出国留学市场越来越热,尤其是金融危机后。世界热门留学国家采取各种优惠措施吸纳优秀国际同学。出国留学不失为高考以外的另一条升学之路。那么.高三同学出国留学具有哪些优势,需要做哪些准备,如何兼顾高考和留学,需要准备哪些考试呢?  相似文献   

4.
很多家长在孩子中考、高考后前来咨询出国留学的事.成绩不理想便想出国,对此我总觉得非常遗憾,人有两种.有的人会判断、预测、计划、制定目标并实施;有的人只会跟风、盲从、被动,这两种人的命运完全不同。留学也是如此,要有充分的研究、计划和准备,不要做无奈的选择,主动和被动,结果会大不一样。  相似文献   

5.
每年高考英语试题遵循"来源于教学大纲,但不拘泥于大纲"的命题原则。目前高三有的学生一心想走捷径,把复习资料视为至宝,把教材及近几年来的高考试题抛在一边,整天都在埋头钻研复习资料,做复习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中生留学人数日渐增多,这个留学群体中出现了这样一个话题:已经准备去留学了,高考还考不考呢?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一些相关人士。 王先生,某留学中介公司总经理 就我们留学中介的角度来讲,我是希望高中生能够考完高考再出去。从许多国外学校的要求来看,高中毕业生不一定非得有高考成  相似文献   

7.
陈小牧 《海外求学》2004,(13):44-45
随着高考分数的公布,一年一度的高考终于尘埃落定。大多数考生都暂时选择了自己的归宿。这其中自然有些人出于种种考虑,选择出国留学。但是,有部分学生和家长还不能做到及时调整自身心态。特别是一些在高考中发挥失利的考生和家长,把出国留学看成是一件极其简单之事——留学心切,为尽早出国而走“捷径”。家长更是望子成龙,为送孩子留洋不惜重金。结果,欲速则不达。因留学而再次遭受失败者不乏其人。其实,办理留学是一个相对较为复杂、周期较长的过程。包括申请者心理的准备、留学国家、地域及专业选择等事宜。一般均须在提前至少半年时间便开始着手做准备。  相似文献   

8.
放眼     
留学留学:海外高校看重高考成绩艾迪国际广州副总经理、留学专家叶汝坚近日接艾迪国际广州副总经理、留学专家叶汝坚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有些很早就决定出国留学的学生,会认为反正迟早要出国,干脆放弃高考乐得悠闲。然而事实上,越来越多的海外院校开始关注中国高考,也会将中国学生的高考成绩作为接收的重要参考。甚至有学校将高考成绩作为必要的申请条件。加拿大学校历年来都明确规定,申请学校时  相似文献   

9.
到各中小学走走,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在举行公开教学的教室,听课老师坐在学生中一边听课一边吞云吐雾;在学生寝室,值周教师口中叼着一支烟检查学生的就寝纪律;在考场上,监考老师一边吸烟一边在考场中来回巡视;在讲台上,有的老师边吸烟边讲课,在下班辅导时,有的老师一边给学生讲解题目,一边往学生脸上喷烟。  相似文献   

10.
《中国教师》2013,(8):9-11
<正>当"留学热"不断升温之时,"留学前的准备"便成为热议的话题,从而衍生出一系列值得探讨的问题。一、什么样的学生较适宜留学1.我国大致有三类学生选择留学一般而言,我国主要有三类学生选择留学:一是主动要求留学的学生。这类学生不仅成绩优异,更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管理能力。二是被家长要求去留学  相似文献   

11.
马延乐 《海外求学》2003,(23):64-65
来到荷兰,认识了很多朋友,彼此都谈论过自己的留学之路,有的充满艰辛,有的一路顺利地走来;有的无心插柳,有的为之努力了很久;有的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有的却与期望相差甚远——不管怎样.充分准备和信息的有效获取和充分利用十分重要,在这里我结合我身边朋友们在留学过程中出现过的问题对准备留学做一个分析,给即将来荷留学的朋友们提个醒。  相似文献   

12.
高考或留学早决策 对于计划留学的高中同学尤其是准备去英语语系国家留学的高中同学而言,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们,那就是:“究竟是在国内读完高三参加完高考再出国好,还是高二结束后就到国外上大学预科好呢?”同学们在高二结束时就应做出是继续在国内参加高考还是出国留学的决定,这主要基于两方面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事件】2014年下半年,高考改革已在上海和浙江两地实行。根据上海高考改革方案,2017年高考不分文理科,高校录取的依据是语、数、外三门统考科目成绩和学生自主选择的三门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并参考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在新高考风向标的指引下,家长和学生有的担心尖子生"吃亏",有的不知如何选科,于是"门门都补";中学更加青睐"全面均衡发展"的学生;准备不足的高校或将"招不到人"……【网友言论】蓝月亮:针对高考改革,大家都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高中的教育和大学的衔接,还有待探讨具体的途径。中学  相似文献   

14.
化学工艺流程题是新课程高考中兴起的一类题型,是近几年各省区高考的热点,由于此类试题很难系统准备,陌生度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较高,加上有的试题文字阅读量又很大,往往是学生得分不理想的题型.  相似文献   

15.
在高考即将到来之际,高三的学生各自呈现出不同的状态。有的学生在进行"保温"训练;有的学生士气空前高涨,盲目乐观;有的学生害怕高考,甚至想放弃。那么在高考前的这段时间内,学生应从哪些方面做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笔者针对高考数学复习给学生们一些建议,希望能为学生提供有益的借鉴。数学学科在高考体系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每年高考中,一些平时数学基础不错的学生,却不一定能考出理想的成绩。学生在数学分数上很难拉开距离,这告诉我们一个信息:数  相似文献   

16.
<正>预习是语文学习的开始,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准备。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目前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认识到了预习的重要,纷纷布置预习,但由于教学繁忙等,对学生预习之后的检查、评价却跟不上,有的稍微翻看,"走马观花",草草了事;有的干脆放在一边,听之任之,光布置,不检查。长此以  相似文献   

17.
杨红兵 《成才之路》2011,(20):10-I0006
在走出高考考场的那一刻,很多考生都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放松""玩",成了高考过后大多数考生最大、最直接的愿望。十二年寒窗苦读的日子终于熬到尽头,对考生而言,考试结果先搁置一边,还是来给高度紧张的心理减减压,给压抑已久的心情放放松吧。有的天天泡网,在虚拟网络玩得不亦乐乎;有的狂打篮球,在球场拼得死去活来;有的结伴而行包起KTV,唱起歌来没日没夜,声嘶力竭;有的三五成群,觥筹交错,红光满面,吞云吐雾……  相似文献   

18.
《招生考试通讯》2010,(6):22-22
2010年高考在即,不少高三同学都做好了两手准备:或通过高考升入国内的大学,或直接申请就读国外大学,一些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同学甚至将目标锁定为国外名校。为此,本期“留学视窗”为同学们介绍高中生出国留学的相关政策及2010年最新留学资讯,希望对大家申请出国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案例描述】2008年4月.高三毕业班学生进入最紧张的备考阶段,被称为“高原期”,很多学生出现了“高原反应”,急需“输氧”。有的紧绷着神经.有的很疲惫,有的极为急躁,也有的气馁、灰心……针对这些现象,学校决定在高三年级举行拔河比赛,我准备借此机会在班上开展一次别开生面的教育工作,减轻学生“高原反应”的症状,顺利迎接高考;树立良好的心态,实现平稳过渡,健康步入社会。  相似文献   

20.
如今,留学已不再是高中生在高考后的无奈之举,而是作为一种教育产品,走进了寻常人家。那么人们面对出国留学这种教育产品时,除了考虑家庭经济能够承受的支出因素之外,我认为更应着重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是什么样的学生适合留学;第二是哪个年龄段的学生适合留学;第三是选择去哪个国家留学,选择哪所学校、哪个专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