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有个在中国留学的拉脱维亚女孩,叫安泽。她的脸庞,是典型的西方“洋人”的样子,金发,蓝眼,白肤,高鼻梁;她开口说话,是流利正宗的中国味儿,一句接一句的京味儿.没有丁点的磕磕绊绊。她来到中央电视台的“开门大吉”节目中,主持人小尼问她中国话为啥说得这么地道,她说自己靠正常的学+不正常的学。  相似文献   

2.
赛珍珠研究还有几个有待深入的问题:1.关于赛珍珠可不可以写入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问题,可以从作家对自我身份的认定以及从作品的性质来决定。赛珍珠多次说自己“也是一个中国人”,而她的作品大部分跟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乡土文学”有着紧密的血缘关系,因此她可以写入中国文学史。2.如何评价当年的西方传教活动及赛珍珠的传教士身份,总体上说,西方的传教活动对开启民智、加速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进程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赛珍珠是一位真诚善良、热心为中国人民服务的人。3.怎样评价赛珍珠的贡献,要看到她的“人桥”作用的特点本意在中美双方的“沟通”上,但重在对双方文化的匡正和建设上。4.要加强有关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相似文献   

3.
瞬间     
《海外英语》2013,(9):62-62
瞬间,我们的距离近了。 去一个学校参加一个小小的展会.推广我的中国志愿者和住家项目,听到左边摊位的那个年轻人跟来访的人也说起中国旅游的事,我就好奇地看了一下,他是个美国人。我又看看右边的摊位,一个高中生模样的女孩.很安静地坐在那里。我走上前问她:“你这个是什么?”她说:“是一个暑假的leadership夏令营,很好玩的。”我说:“你参加过吗?”她回答:“是的。”  相似文献   

4.
琳玉,乖巧而又敏感.同学们都说她像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她爱好摄影,爱好写作,还经常将自己的所思所感发在班级blog(网页)上,“伤心”“流泪”居然成了她日记的常见词。所以,大家说她是现代版的林黛玉。  相似文献   

5.
江苏海门的郭女士来信告诉我们.她四岁的女儿画画、唱歌、跳舞,背诵诗歌都不错.可一到公共场合就沉默不语了,在幼儿园也是,她各方面表现都很好.和小朋友也很融洽.就是不喜欢发言,其他小朋友闹纠纷.她倒是会积极地报告老师,可涉及到自己的事.老师找她谈心.她也不肯说。郭女士猜测孩子心中有个“结”.可又不知如何去解。  相似文献   

6.
她叫默默,像黑夜一样的孩子。 默默,默默,她总是在深夜.一个人蜷缩在黑的浓墨之中,一遍一遍在心底唤着自己的名字。她是个脆弱的孩子、沉默的孩子,但她很善良.可人们都说她叛逆,于是,她就叛逆了……  相似文献   

7.
吃西瓜     
邻居家有个小女孩,名叫茵茵,活泼调皮,一笑两个小酒涡,很是讨人喜欢。有一天,她妈妈带着她来我家玩,我正在切西瓜,就请她们一起吃。菌茵很高兴,伸手就来拿,可被她妈妈挡住了。茵茵就吵着要,她妈妈说:“茵茵乖,妈妈帮你拿西瓜。”茵茵摇着头说:“不要妈妈拿,我要自己拿。”我也在一旁帮着茵茵说:“你就让她自己拿吧。”在我的劝说和茵茵的吵闹下,她妈妈终于让她自己拿了块西瓜,可还是不放心,紧跟在菌菌的后面连声叮咛:“茵茵当心,不要走,把西瓜籽  相似文献   

8.
你从哪里来     
《中学生天地》2011,(10):12-19
坐在桌子前端的一位同学盯得我特别锐利。她用英文问我:“你从哪里来?”我说:“中国。”她说:“中国什么地方?”我说:“台北”她说:“台北什么地方?”我说:“南京东路四段。”  相似文献   

9.
小泠泠是出生在美国的中国女孩。她还不满三岁,没有回国过,但从自己的名字里,就知道中国是个美丽的国家,知道那里有个美丽的西湖,湖中有座美丽的孤山,孤山上有个美丽的西泠印社。泠泠的“泠”字,就取之于这个印社名。她爱中国,就是从自己的名字开始的。下面就说几个小泠泠有趣的故事。“小姑妈”与“小公马”小泠泠一岁了,咿咿呀呀学说话。电视里说的都  相似文献   

10.
《中国教工》2009,(4):F0002-F0002
从教40年,河北省石家庄二中语文特级教师王艾华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生动地诠释着什么是真正的教师之爱。在校内,她担任着备课组长.教研组长、科研组长.班主任。有时还要带三到五个班的语文课……;在校外,她下乡支教、开讲座、作报告、高考咨询、热线服务,参与政协调研参政议政……平均每天工作时间都不少于十三四个小时。有人说她是“拼命三郎”,也有人说她是“工作狂”,还有人说她是“苦行僧”。其实,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爱——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真诚之爱。  相似文献   

11.
我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要说我们两个人的个性可真是天壤之别,能成为要好的朋友可以说是一个意外。我不爱生气.可她呢,却是个很仗义的女生,而且绝不容忍被人欺负。对男生.她更是“手下不留情”,因此,她有了外号“暴力女”。  相似文献   

12.
朱笛特有一种特别的中国情结,她在属于自己的“象牙之塔”里神往于中国,认同于中国文化,利用各种艺术手段,想象中国、塑造中国、介绍中国。她对中国古诗的译介,带有相当大的改写与创作的成分。她对中国古诗的深厚文化内涵进行美学再加工,从中获取新的灵感和想象,抒发了她的异国情调、中国梦,塑造了她心目中的中国文化。朱笛特将她的“中国作品”置于一定的历史框架下,她无意在这些作品中表现历史真实,而是借异国历史满足自己想象和审美的需要。“中国历史框架”只不过是为她搭起了创造和想象的空间,为她独抒性灵提供了一个适宜的背景,是女作家借以抒发自己的中国梦的一种创作手法。她笔下的人物,寄托了她的理想,深深打上了她的个性特征,是女作家自己的激情、理想与其对中国的梦想和想象相结合的产儿。  相似文献   

13.
马莉来中国学了一年的汉语,问她对汉语里哪个词的印象最深,她回答说“意思”①。课上,中国老师说“意思”②就是看法、想法。下课后,马莉拉住老师说:“老师,我对你有意思③。”把老师闹了个大红脸。老师告诉她,“意思”④除了这个意思⑤,还有别的意思⑥。比如:  相似文献   

14.
毕宇驰 《小读者》2010,(11):37-37
她 那天放学便见到了她,矮个子,有点黑。“宇驰,这是李姨.以后她来教你学习。”妈妈在一旁说。我一句话没说.一扭头进了自己的小屋。  相似文献   

15.
庄原 《高中生》2013,(7):1-1
有的同学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可就是没能把成绩再提高一点。他(她)为了安慰自己,通常会说:“我已经尽力了。”  相似文献   

16.
捡到校卡     
今天.早上第四节课下课后。我捡到了一张校卡。我告诉了吴尚恩,让她交给值日生。她想了想,说:“好吧。”过了一会儿,她又说:“你自己交吧。”“为什么?”我奇怪地问。她没回答.只说:“反正你去交就行了。”  相似文献   

17.
双生花     
儿时的我们不了解什么是血缘.只知道我管她叫姐姐.而她唤我妹妹。 她把我带到屋顶.我们并肩坐着。 “妹妹,”她说,“你看星星漂亮吗?”  相似文献   

18.
张芳  郭平 《宁夏教育》2010,(6):78-78
前不久,女儿从学校来电话说她最近感到很烦。我问什么原因,她自己也不知道. 女儿开朗、懂事、学习好,是个“乖乖女”。去年中考,以全县第三名的成绩进入六盘山高级中学就读。那么,她最近因何而“烦”呢?  相似文献   

19.
打扮婆婆     
说起来,我家的儿媳有一“怪毛病”,她们都不太注意打扮自己,可在打扮婆婆上,却下了不少功夫。我老伴是个地道的、典型的、传统式的中国女性,单就她那齐耳根的短发,堪称“六十年一贯制”,至今还是这样。“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是她不懂得打扮,还是不愿打扮呢?要知道,她干的是繁重的汽机检修  相似文献   

20.
《学前教育》2007,(1):30-31
苗苗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弦子,可最近她失去了往日的神采,原因是父母正在闹离婚。班上一些了解情况的家长有时会谈起此事,有些幼儿对此事也略知一二。一天早晨.几个小朋友正高兴地说着周末父母带他们去旅游的事,苗苗听了也非常认真地说:“上个星期,我爸爸带我去上海看东方明珠,可漂亮了。”楚楚随即反驳说:“骗人。你爸爸好久都没有回来了。”这也许是苗苗将幻想与现实混淆了,也许是她想在小朋友面前给足自己面子。此时的我,是否应该将真实情况告诉孩子.并让她学习勇敢地面对现实呢?还是用善良的谎言来维护她幼小的心灵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