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对2007~2016年在华留学生的统计分析表明,工科留学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发展迅速,在留学生教育中的占比大幅提升。但从工作实践看,在华工科留学研究生教育还存在若干问题,包括生源质量不高、国际接轨不足、支撑和管理体系不完善等。其客观原因主要是我国工科留学研究生教育历史积淀不深、工科研究生教育整体质量不高,主观原因主要是政府、高校等对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认识不到位,导师指导工科留学研究生积极性不足等。基于上述分析,建议政府应将留学研究生教育工作纳入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对中国政府奖学金等政策进行改革;高校应将留学研究生教育工作纳入“双一流”建设之中,重点建设世界一流的工科留学研究生教育体系,提高培养标准,实施精英教育,还应进一步完善留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和生活保障体系,大力加强对外宣传;通过政府与高校联动,大力提升工科留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太原大学学报》2016,(2):72-75
自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并对《服务贸易总协定》做出承诺后,中国为来华留学教育陆续颁布各项政策来优化留学生在中国的教育环境,以期使中国成为真正的留学大国。近年来,来华留学生总人数屡创新高,我们在为来华留学规模得到大力支持而扩大感到高兴的同时,还需注意来华留学生的结构层次的不均衡。因为只有规模与质量并重,中国才能成为留学大国、留学优国。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留学经济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成刚 《教育科学》2003,19(5):8-11
留学教育是国际教育服务贸易中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构成形式之一,留学给教育出口国直接带来巨大的外汇收益,还可为出口国带来人力资本的积累。我国历来就是一个留学大国,是目前最大的教育贸易逆差国之一。随着我国入世和对教育开放的有条件承诺,未来留学教育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度量分析留学教育对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收益是我们了解、应对挑战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地方高校都非常重视留学研究生培养,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在留学研究生培养方面存在很多困境。东北电力大学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方高校,在培养来华留学研究生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出了“五化”工作法,即工作“项目化”、任务“清单化”、实施“模板化”、推进“制定化”、监督“图表化”。实施该方法后不仅有效解决了地方高校培养留学研究生的困境,还提升了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留学教育工作是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复出后通过各种办法拓宽了我国留学教育的路径、发出了成千上万派遣留学生的号召、亲自打开了中美留学交流的大门;同时还改革不合理的经费、奖学金和人事制度,并结合中国实际创造了吸引留学生回国的一系列制度。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初期留学教育工作的开拓者、改革者和建设者。  相似文献   

6.
清末留学教育是在中国封建王朝走向末路的历史境遇下,由清政府主导进行的学习西方的留学教育,是中国现代留学教育的开端。清末留学教育对于中国近现代的教育、政治、人才培养和科学文化观念的变革都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存在缺少统筹规划和符合时代发展的留学教育理念的历史局限,留学生的知识层次也普遍较低。从国际化战略视域下进行考察,在信息化和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清末留学教育对于当代中国留学教育仍有启示,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双向留学教育是当代留学教育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留学作为教育投资的一种重要形式,在中国社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人把接受西方教育作为积累人力资本的最优选择,促使他们作出这种高投资性的教育选择除了对潜在经济收益的预期外,一定还存在一些非货币性诱导因素。文章试图从教育消费性收益的视角对当代留学动机作出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8.
留学教育政策是特定时期内统治者对于留学教育的总体谋划和实施规范,体现其对留学教育目的、宗旨的认识。清末的留学教育是列强入侵、封建王朝趋于瓦解时的产物,具有救亡图存的性质,其政策特点为重点关注留日活动、以功名授予作为鼓励留学的手段、以中体西用作为留学教育政策的指导思想、留学形式多样、中央与地方相结合、官费与自费相结合等。民初政局动荡,军阀混战,文化激荡,留学教育政策的特点为留学选拔日益严格规范、留学教育政策缺乏延续性、政策实效不显著、地方政府对留学教育的影响力逐渐提升等。清末到民初的留学教育政策中蕴含着变革的性质,其本质是教育宗旨的改变,核心是留学管理方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留学作为教育投资的一种重要形式。在中国社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人把接受西方教育作为积累人力资本的最终选择,促使他们做出这种高投资性的教育选择除了潜在的预期经济收益因素外,一定还存在一些非货币性诱导因素,本文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试图从教育消费性收益的视角对当代留学动机从宏观理论和微观分析作出舍理解释。  相似文献   

10.
通过比较澳大利亚、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国际留学教育的经验和政策,本文提出高职教育应当树立国际意识,增加留学教育的功能。高职院校开展留学教育的策略是:首先参与发达国家国际留学教育服务合作,其次面向第三世界国家,最后在国家教育政策上予以扶持和开辟特区。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中国前往英国留学的学生人数成倍增长。对于2004年的英国留学,有关留学专家继续看好。据介绍,英国的大学正在逐渐了解中国学生的情况,在增加了解的情况之下,学校非常愿意接受合格的中国留学生到英国去学习。留学中介也对英国留学市场持乐观态度,有关人士分析,英国把教  相似文献   

12.
大力促进新世纪来华留学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了解、处理好来华留学教育的规模与结构关系。利用近10年统计数据,通过深入分析来华留学教育在规模、类别、专业、生源地、区域分布和经费资助等方面的总体发展状况。经过比较后,可知当前来华留学教育存在规模不大、教育层次不高、专业分布不均、生源地失衡等问题,当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留学教育优势的发挥及留学政策的调整,到2025年,留学教育结构将不断优化,教育规模将快速增长,也将逐步迈入世界留学教育大国和强国行列。  相似文献   

13.
清末及民国时期,湖北官府及广大学子在留学教育发展过程中,根据形势变化,不断地开辟各种留学途径,从而使该地区学子出国受教育的渠道或方式渐呈多元化的开放格局。虽然不同时段的留学渠道不尽相同,但基本上以省费、自费、庚款留学为主要路径,辅以其他新的留学方式,而且相同的留学途径(如省费留学)在不同的时期又被赋予新的内涵。所有这些变化,向人们呈现出近代中国留学教育万千气象的历史缩影。  相似文献   

14.
国际留学教育问题涉及范围广,国外比较教育界对其研究起步早且深入透彻.相对来说,我国学者在出国与来华留学教育方面更重视前者,研究文献多集中在国际留学现象、来华留学本质、必要性、对策等浅层方面.其实,研究来华留学教育的发展问题更具战略意义,因为它是发挥我国大国影响、传播中华文化、促进国际友好交往、加快高校发展、谋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国际大学留学教育无论在人员流动还是在学术交流、利益收获方面都存在不平等现象,发展中国家处在不利的位置。本通过对当前国际留学教育现状的描述,分析留学活动中的不平等因素,并对未来国际留学教育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16.
中国加入WTO,留学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新一轮的留学热潮已在兴起,在这一背景下的留学将会出现一些新特点及趋势。  相似文献   

17.
来华留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来华留学教育与我国学生出国留学和国际留学教育状况的对比分析,发现我国的来华留学教育方面,无论在规模、层次、专业,还是在效益、国别等方面均存在不少问题。其导致的原因主要有观念滞后、宣传不够、管理不当和语言障碍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近代湖北的留学教育起步较晚,但在清末不出10年时间,该地区就形成了留学的热潮,其留学规模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这种局面的打开与形成,与其时湖北主政人物的留学教育思想有着紧密关联.民国初年,湖北就有了派遣百人出洋的留学计划,并对留学各项事宜进行规定,自此湖北的留学政策开始以文本形式出现,留学教育逐渐步入有法可依的时代.及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湖北省府频繁出台有关留学教育的规章制度.从此该省留学教育政策渐趋规范和完善.透过湖北留学教育政策的演变,可见近代中国留学教育由无序到有序的规范化管理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中国加入WTO,留学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新一轮的留学热潮已在兴起,在这一背景下的留学将会出现一些新特点及趋势。  相似文献   

20.
清末早期的留学教育对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具有重要意义。留美教育是留欧教育展开推动的基石,留欧教育是留美教育某种程度上的改进和延续。然而,不同的历史背景使得留美与留欧教育有各自鲜明的特色。文化背景不同的倡导者,越来越具体细化的留学目的及其准备工作,在中国近代化建设中不同角色的担当等都值得我们分析研究。当下,留学浪潮此起彼伏,跟风留学、低龄留学等现象成为大众焦点,各种国际班和形式多样的出国方式也给中国的留学教育事业带来许多新问题。本文通过对清末早期留美与留欧教育的比较,一则使读者对两次留学教育的具体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体认;二则通过分析,取长补短,并结合当今一些留学现象给出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