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运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对舟山海岛地区成年女子体育行为现状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海岛地区成年女性体育锻炼目的明确,但价值取向存在年龄的差异;体育锻炼的合理性及坚持性随着年龄的递增而有所改善;体育锻炼内容简单、基本;闲暇时间不足、体育锻炼意识差是影响海岛地区成年女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高校中年女性教师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高校中年女性教师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全国成人组水平;不同年龄时期,不同专业心理健康水平呈现不同的反应。  相似文献   

3.
苏钰 《健与美》2023,(9):126-128
越来越多的女性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不仅能强身健体,而且能够保护自我。文章以郑州市商业健身房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从郑州市健身房女性的年龄、职业、动机和健身内容选择4个方面进行调查,了解郑州市女性健身基本现状,调查旨在为推进郑州市女性健身的发展提供参考与帮助。  相似文献   

4.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对鲁东南地区31—45岁女性体育锻炼的时间、目的、内容等进行调查与分析,以了解这类人群的体育锻炼现状,并通过此研究促进这一群体体育锻炼活动的开展,增强中年女性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5.
对新疆回族集中地昌吉回族自治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市、县城乡不同人群、不同性别的1500名成人健康状况和体育锻炼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回族成人健康状况和参与体育锻炼状况都不容乐观,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城市高于农村。总体上,回族人群体育锻炼意识不强,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各地政府应给予相应的重视和支持。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残疾人健身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运用分层抽样、数理统计、走访调查和文献资料法,对上海市残疾人健身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残疾人参与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略高于全国城乡的残疾人;女性残疾人参与体育锻炼的人口明显低于男性残疾人和女性健全人;中老年残疾人参与体育锻炼不及健全人踊跃;农业与非农业人口参与体育锻炼的差异性比健全人更为显著;肢体残疾人体育人口比例明显低于其他残疾类别的残疾人。指出了制约上海市残疾人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山西中型城市不同年龄群体体育锻炼状况研究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王岗 《体育科学》2001,21(5):19-23
以山西省中型城市不同年龄群体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为研究对象,全面分析了不同年龄群体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与动机、活动频率、锻炼时间、项目选择、锻炼方法来源等现状。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群体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内容不存在差异;但锻炼人数比例、锻炼的稳定性方面60岁以上人群比例高于其它人群;锻炼方法的来源主要是与个人兴趣有关,方法来源与受教育的程度有关。指出:改变中型城市居民的体育锻炼的状况,应加大科学健身的宣传力度,改善城市体育设施,积极科学地推广体育健身方法与手段等。  相似文献   

8.
就医次数是衡量居民健康平等的重要指标之一。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构建零膨胀泊松回归模型和处理效应模型,从健康不平等的视角探讨城市居民体育锻炼对就医次数的积极影响。发现:随着年龄增长,城市居民就医次数增加,不同人口学特征、社会经济地位城市居民的就医次数呈现“发散效应”,健康不平等现象突出。收入、体育锻炼对城市居民整体就医次数有一定抑制作用:收入有一定抑制作用的同时“发散效应”显著;体育锻炼的抑制作用和“收敛效应”均显著,且在不同人口学特征、社会经济地位城市居民间存在差异。体育锻炼对女性、低收入、45岁以上城市居民的就医次数抑制作用显著,呈现出不同性别、城市、收入城市居民就医次数差异不随年龄变化的“平行效应”,但体育锻炼未能改变由社会经济地位引起的健康不平等。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不同年龄阶段女性参加体育锻炼与骨质密度的关系,体育锻炼对预防骨质疏松症的作用。适当的运动强度并且坚持长时间的锻炼,可以提高女性骨质密度。体育锻炼效果的大小还受女性月经状况、营养条件及雌性激素水平等方面的影响。通过坚持长久的体育锻炼来提高骨质密度以及肌肉力量、人体协调及平衡性,其作用的结果可以有效地预防由于骨质疏松症而导致的骨折。  相似文献   

10.
运用POMS指数评价我国城市成年居民心境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讨POMS指数作为《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中心理因素评价指标的可能性,采用分层抽样法,随机抽取上海市、福州市、成都市、武汉市和天津市等5个城市,从中随机抽取年龄为18—69岁的2187居民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和结论:(1)中老年男性居民的心境状态好于青年男性居民的心境状态;青年和中老年女性居民的心境状态好于中年居民的心境状态。(2)体育锻炼的运动量与居民的心境有看直接的关系,体育锻炼有助于其建立精力感和自尊感,有助于其消除紧张、愤怒、疲劳、抑郁及慌乱等消极情绪。参加体育锻炼多的居民其心境状态显著性地好于参加体育锻炼少的居民。(3)研究建立了我国城市不同年龄段男、女居民的《心境状态量表》常模,可用以评价体育锻炼之后.居民的心境状态改善情况,建议在我国成年人体质的测定评价中使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967名大学生的锻炼承诺和锻炼坚持性进行调查,并分析不同体育锻炼情况的大学生在锻炼承诺与锻炼坚持性上的不同,结果表明,锻炼时间、锻炼方式、锻炼效果和身体自我感觉的不同在锻炼承诺和锻炼坚持性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李小英  燕子 《体育科研》2009,30(6):63-66
通过1194名上海市市民关于锻炼阶段,锻炼乐趣,以及锻炼自我效能的问卷调查。探讨了锻炼对健康生活质量(HRQOL)的影响,以及锻炼各阶段的心理效应变化。结果显示锻炼阶段与HRQOL相关。控制了体重指数(BMI)和锻炼阶段后,锻炼乐趣,锻炼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显著相关。结果不仅有力证明锻炼对HRQOL的影响,还证明锻炼带来的积极心理效应也直接影响HRQOL。从结果可以推测,加强我国居民锻炼行为与相关心理效应可以增强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锻炼阶段,锻炼乐趣与锻炼自我效能是预测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黄艳萍  袁宏刚  赵惠 《精武》2012,(1):54-54,56
课间操是中小学生每天必须进行的体育活动,是中小学体育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学生认真做课间操,是保证课间操的前提,也是课间操发挥最大作用的因素,所以要保证课间操的质量就是要让学生喜欢做课间操。课间操丰富的内容、新颖的动作,能够提高学生做课间操的兴趣,同时提高做课间操的质量。本文针对课间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课间操的创新,以及创新课间操对提高学生做课间操的兴趣,提高课间操的质量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大学生闲暇体育锻炼行为的阶段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常生  陈及治 《体育科学》2004,24(9):69-73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专家访问等方法,对大学生闲暇体育锻炼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锻炼阶段参加闲暇体育锻炼的频度、时间和强度差别具有显著性;参加体育锻炼后的心理感受与锻炼阶段存在相关;年体育消费水平与参加体育锻炼的阶段存在相关;每周的平均闲暇时间与参加体育锻炼的阶段不存在相关。由此推论,大学生不参加闲暇体育锻炼,非闲暇时间缺乏所致;接受媒体体育信息状况与参加体育锻炼的阶段存在相关。建议重视大学生锻炼后的愉悦感受,在对闲暇体育锻炼行为的干预中,应引导选择集体锻炼形式,促进锻炼氛围的形成,同时,应重视和加强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提高大学生锻炼行为的坚持性。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We explored the role of exercise self-identity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ur (TPB). Participants were 538 undergraduate students who completed measures of exercise self-identity, exercise behaviour, TPB items, and behavioural and control beliefs.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self-identity was the second strongest predictor of exercise behaviour and interacted with exercise intention. Follow-up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intention–exercise relationship was more than three times stronger at high than at low levels of exercise self-identity.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only a marginal part of the sample with strong exercise identities had a weak exercise intention, whereas a large part of the sample with a strong exercise intention also reported a strong exercise identity. Nevertheless, only a quarter of the sample that reported strong exercise identity and intention were sufficiently active. The results underline the notion that exercise self-identity may be a useful component for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ur.  相似文献   

17.
采用分层抽样法调查了我国上海市、天津市、成都市、武汉市和福州市5城市的2187名18~69岁的居民,主要调查了他们的运动愉快感产生情况,以及居民运动愉快感的产生与他们的体育锻炼方式和运动量的关系,并研究了有、无运动愉快感居民的心境状态、健康状况的区别。结果表明:有63.74%的居民体验到了运动愉快感,这部分居民大多是2人或2人以上结伴或集体进行体育锻炼,而且他们的运动量显著大于无运动愉快感的居民。有、无运动愉快感的居民其心境状态和健康状况也有差异,有运动愉快感的居民其心境状态显著性地好于无运动愉快感的居民,并且他们的总体健康状况(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也显著性地好于无运动愉快感的居民,说明运动愉快感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是达到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的中间变量。因此,建议我国城市居民通过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适宜的运动量,并采取结伴锻炼的方式进行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规律运动者运动依赖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运动依赖行为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编制运动依赖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并利用该问卷对1 22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影响运动依赖的一般因素有性别、持续运动时间、运动频率以及每次运动时间。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运动强度、自我呈现与社会体格焦虑会直接正向影响运动依赖,自我呈现还会透过运动强度与社会体格焦虑间接正向影响运动依赖。最终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指标几乎全部达到了相应要求,各路径系数、因子载荷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动依赖的产生受到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只有将各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有效预防运动依赖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实证分析老年人生命质量和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为促进健康老龄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和体育锻炼行为问卷对男女配对抽取的200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不同体育锻炼项目数、锻炼频率、锻炼时间和锻炼行为阶段的生命质量8个子维度得分均值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老年人生命质量各维度与参加锻炼项目数、锻炼频率、锻炼时间和锻炼坚持均有显著相关,总体来讲老年人参加的锻炼项目数量越多、每周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越多、在90 min内老年人单次体育锻炼时间越长、坚持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越长,生命质量得分越高。老年人在锻炼频率、锻炼时间和锻炼坚持方面比较好,但参与体育锻炼项目数较少,在锻炼内容的丰富性上有较大欠缺;老年人生命质量较差,需要加强体育锻炼促进生命质量,重点在于增加老年人体育活动的丰富性和促进锻炼坚持性,适当增加锻炼频率、时间。  相似文献   

20.
不同运动情况下补糖对小鼠肌糖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六组(A.安静补糖组B.安静组C.定量运动补糖组D.定量运动组E.力竭运动补糖组F.力竭运动组),经过6周游泳运动,运动后即刻采用蒽酮法测定肌糖原。实验表明,定量运动组、力竭组、力竭补糖组肌糖原水平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力竭组与安静组和安静补糖组都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力竭补糖组与安静组P<0.01与安静补糖组P<0.05),定量运动补糖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定量运动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定量运动补糖可及时补充机体肌糖原的消耗,适当延长运动时间,而力竭运动组和力竭运动补糖组肌糖原消耗严重,糖原储备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