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雾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让学生理解雾凇的形成原因及过程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时应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抓住关键词语,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壮美。  相似文献   

2.
《黄果树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以优美明快的语言叙述了自己在黄果树瀑布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景观,讴歌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及对人性情的陶冶。文章词汇丰富,语句优美,大量比喻句的运用,使语言格外具体、生动,让人感受到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和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3.
《峨日朵雪峰之侧》是纳入高中语文教材中一首彰显壮美生命力与孤超攀登者的诗歌,对其展开深刻解读可从中感知语言魅力。在此之上,本文简要分析了《峨日朵雪峰之侧》的创作背景,从语句与意象的融合、写作手法的独特性、壮美生命递进展示、攀登者的高原情结等方面予以阐述,以此展示诗歌内涵价值。  相似文献   

4.
曾梅华 《山东教育》2008,(10):26-26
《雾凇》是一篇写景的文誊,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让学生理解雾凇的形成原因及过程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时应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抓住关键词语,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壮美。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题材的独创性与典型性,意境的壮美与奇峭,风格的悲壮与奇丽,语言的新奇明快诸方面,对岑参边塞诗的创作艺术作了比较细致周密的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6.
《雾凇》是苏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说明了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字里行问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语言清新优美,情景交融,为增强学生的语言积淀与情感体验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篇范文,《过秦论》语言壮美,文彩斐然,是古文中千古传诵的名篇。下面举五例板书,供大家教学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美的事物的心灵感受主要有两种:一日优美,一日壮美。无论哪种都令人感到愉悦。优美感迷醉人,壮美感则感动人;优美可以是渺小的,但壮美必定是伟大的。按照上述美学观点,对“壮美音乐”与“优美音乐”心理功能加以比较探究,从艺术审美的角度认识和把握音乐“壮美”与“优美”的艺术规律,则是从感性和理性上有效提升审美主体对音乐作品的赏析与感悟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9.
对美的事物的心灵感受主要有两种:一日优美,一日壮美。无论哪种都令人感到愉悦。优美感迷醉人,壮美感则感动人;优美可以是渺小的,但壮美必定是伟大的。按照上述美学观点,对“壮美音乐”与“优美音乐”心理功能加以比较探究,从艺术审美的角度认识和把握音乐“壮美”与“优美”的艺术规律,则是从感性和理性上有效提升审美主体对音乐作品的赏析与感悟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诗词的语言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诗词的语言特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壮美豪放;二是精炼含蓄;三是鲜明生动。形成这些特色的缘由,一是作者语源广泛,二是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11.
东方艺术和西方艺术在对于美的认识上,有很多相似的审美观点。中国画作为东方文化与思维的产物,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并通过自己的艺术语言和形式,让壮美的审美理想得以完全的展现。  相似文献   

12.
《黄果树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以优美明快的语言叙述了自己在黄果树瀑布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景观,讴歌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及对人性情  相似文献   

13.
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90年代报告文学在“人学”方面,更着重向人情、人性与人生的深层掘进;在哲理诗情与散文化方面,表现出“史诗”特色、悲剧意识和崇高与壮美;在语言方面,也取得了新的成就。  相似文献   

14.
成长赞歌     
成长犹如一曲波折的乐章,有快乐,有烦恼,有忧愁,还有那数不清的迷惘与迷惑。成长是一曲壮美的赞歌,快乐是其中悠扬的旋律;成长是一曲壮美的赞歌,烦恼是其中低调的音符;成长是一曲壮美的赞歌,忧愁是其中漫长的章节;成长是一曲壮美的赞歌,感慨是其中激昂的乐章。成长是一曲壮美的赞歌,当我们长大成人时,还可以回味成长中的快乐与坎坷。快乐的旋律小时候,总是很羡慕那些佩戴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们。转眼间,自己也迈进了小学的大门,跨出了求学路上的第一步。在校园里,幼稚的我们还不懂得认真学习的重要,只知道快乐就好。下课铃一响,我们便如脱缰…  相似文献   

15.
《子虚赋》《上林赋》的艺术成就是①行文铺张扬厉,结构规模宏大,②词汇丰富华丽,描写形象细腻;③风格阳刚壮美,间以阴柔俊秀;④语言或整或散,音韵和谐悦耳.  相似文献   

16.
运用现代绘画艺术语言营造高层建筑下的周边绿地景观,从而给人以一种特殊的俯视视角,品位一种新的大地艺术壮美感受,使之达到景观文化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正>一、优美、壮美的美学含义 优美、壮美均是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社会和艺术中的审美范畴,中国传统美学中的“阴柔之美”和“阳刚之美”大致与之相当。优美是最常见的美,是一种静态的、柔性的、内柔外秀之美;壮美则是一种动态的、刚性的、内刚外烈之美。  相似文献   

18.
刘白羽的散名篇《日出》。集中体现了散“雄浑、奔放、壮美”的风格。具体表现为:奇特新颖的构思、细腻精工的语言、富有新时代精神的主题。  相似文献   

19.
人类有幸,能用语言记下自己的精神历程。文学作为人类文化精神的表征和体现,它一直身负着来自自然与社会的沉重镣铐,不屈不挠地跳着自由之舞。文化精神是文学的资源,亦是文学的负重,戴着镣铐跳舞尽管不如轻歌曼舞那么轻灵、舒展,但是追求美好自由人性的过程原本就是一个崇高而壮美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杨朔、刘白羽是当代两位具有不同艺术特色的散文大家,本文从动情的细侧面与战斗的广视角(取材)、诗意的优美与壮美、感情的暗流与激浪、结构的精巧与宏阔、语言的精炼流丽与铺张华丽等方面剖析了两位作家独特的创作范式,杨朔的散文是一种灵秀清逸的诗化散文,刘白羽的散文是一种雄浑壮丽的政论式散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