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类的权利自始就是与救济相联系的,救济是相对于权利而言的,是权利受到侵害之时或之后的一种保护,没有救济可依的权利是虚假的.权利作为人类"自由自主的活动"的客观表现形式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人类文明的尺度.同样,救济方式也紧随着人类文明的脚步而进步.今天,人类社会已进入宪政时代,即权利的时代,但仅从法律上表明权利还远远不够,还必须有保障权利的正常行使、权利的冲突解决和权利的充分救济之法律机制.当前,我国对救济的研究还远远不够,特别是私力救济,本文尝试探讨我国私力救济的状况及其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同普通公民一样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基本权利,同时作为受教育者,又有特殊的权利和义务。厘清高校与大学生之间法律纠纷的实质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学校方面应弘扬以人为本的治学理念,既不能滥用权力侵害大学生的正当权益,也不能一味迎合学生诉求而背弃国家赋予的管理职责;作为学生既要提高“维权”意识,也负有履行学校依法管理职权的“护法”义务。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传统行政法领域存在着一种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对于特别权力关系内部发生的内部行政行为一般不具有可诉性,如今,公民的人权意识日益增长,特别权力关系对相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漠视,不仅不利于特别相对人的基本权利的保护,而且对整个国家的法治进程都会受到影响。特别权力关系理论不再完全适应当今复杂的行政法律关系,对于内部行政行为是否应该同外部具体行政行为一样具有监督机制和司法救济途径,本文进行了一些初浅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村民自治运行过程中,由于利益角度的差别,自治体内村民个体的权利、自治机构的权力及国家权力之间,必然会发生冲突。因此,保障村民自治正当有序运转,必须尽快完善村民自治中的权利(力)构架:党委与村委——监督与被监督;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一平等法律主体,主要通过行政合同、行政指导的手段,以柔性方式促进后者自愿参与,共同完成公共行政目标;村委会与村民——既存在委托与被委托人的关系,又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对其之间发生的冲突,应根据不同的法律关系,适用相应的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5.
人民权利救济是宪政制度的一个重要构成要件,合理的救济结构是宪政发展的重要条件。宪政视角下的救济不仅包含消极救济,还应该包含积极救济,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使救济的途径呈多样化、合理化的特征,以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6.
权利应当平等,而现实中的权利往往并不平等。这是一个老问题。  相似文献   

7.
“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村民选举权利的真正落实,体现在权利的有效救济机制上。通过分析我国村民选举权的现状与当前我国村民选举权法律救济机制之不足,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我国村民选举权利的法律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8.
村民自治权利的司法救济及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村民自治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纠纷,针对村民自治的权利救济,大致有内部救济、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等三种救济途径,相比之下,司法救济具有更大的的现实可行性,但是,在涉及操作层面时,还有许多的相关问题需要探讨。  相似文献   

9.
有权利必有救济,没有救济的权利是没有保障的权利。由于传统理论对行政机关内部行为的认识存在偏颇,使得公务员的权利受到侵犯时无法寻求有效的救济途径。本文以内部行政行为之一“行政追偿决定行为”的性质界定为起端,探析了在“特别权力关系”理论急剧衰弱、民主法治、人权保障逐步高涨的背景下,当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受到行政行为侵害时,应当拥有完全的救济权,以有效的保障自身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10.
票据是完全有价证券,票据所表明的金钱债权,以票据为其表现形式,丧失票据,就无法主张票据权利。《票据法》为维持票据的安全性,维护票据权利人的合法利益,保障和促进票据的使用,特别规定了票据丧失后的救济制度,使失票人有最后的,但是十分可靠的法律保护条件。  相似文献   

11.
宪政制度是在私有财产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土地法的历史演进,不仅反映了自身的发展变化,也能从中把握宪政共和在英国孕育成长的过程。封建地产制度直接塑造了英国的议会制度并且保留了地方自治的传统。中世纪晚期的产权革命又将资产阶级推上了历史舞台,最终促成了宪政共和制度在英国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迁徙自由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已经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许多国家将其作为公民基本权利在宪法中明确予以规定和保障。我国已经加入了WTO,先后签署了两个国际人权公约。对此我们应重新理解迁徙自由的涵义,结合我国国情,我们应在创立有利的社会环境、法制环境、通过寻求公民迁徙自由权的法权基础从而在宪法中确立公民迁徙自由权,同时建立相应的救济制度,以真正实现我国公民迁徙自由权的宪法保障。  相似文献   

13.
获得有管辖权法院的审判是诉权的应有之意,确定管辖权的规范是诉权保障的重要制度构成,不容规避和违反.面对实践中当事人"争管辖"、法院"抢管辖"的现象,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关于审理民事级别管辖异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从级别管辖异议的提起和审理、异议裁定的上诉以及管辖权转移的规制等方面对审理级别管辖异议案件涉及的问题进行了规定,确立了级别管辖权异议制度.<规定>对于缓解级别管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具有积极意义,对于诉权保障也具有多方面的制度价值.作为一项司法解释,<规定>也有其局限性.在异议的主体、审查程序、滥用管辖权异议的规制、移送管辖等方面留下了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表达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构建民主政治的基石。依法保障公民的表达权不仅有利于民主政治的有序运行,而且在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和谐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公民通过依法行使表达权来自由传播信息和表达意见,从而使得每一个公民都可以广泛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维护其切身利益,并促进个人自主地位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教育平等权作为公民平等权的重要内容已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现实生活中存在侵犯公民教育平等权的现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忽视宪法保护.宪法保护公民教育平等权,是由宪法自身的效力和规范特点决定的.加强我国公民教育平等权的宪法保护的途径在于:培养公民宪法意识,树立教育平等的观念,修改完善宪法,建立宪法司法适用制度.  相似文献   

16.
政府与宪政     
制度问题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并且,在社会制度体系中,政府制度尤其重要。作为规制政府的重要理论,宪政理论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普及并产生了深远影响。该理论为人类通过法律制约和控制政府权力提供了理论支持。各国多年的政府实践已经证明了宪政理论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在从古典到现代的历史蜕变过程中,宪政理论为政府制度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地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私有财产权是个人权利的基础。许多国家都将私有财产权视为本国宪政的基石,置之于宪法重要位置加以保护。我国于2004年3月14日审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确立了宪法上的私有财产权保障制度,弥补了原有财产权制度的缺陷。这对我国宪政建设、^权保障、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今后应建立和完善我国宪法实施保障制度,使宪法所确立的私有财产权能变为公民实实在在享有的权利。  相似文献   

18.
从国家权力行使入手,试图让人类在国家权力的关照之下一步步走向全面解放,正是宪政存在的现实意义。宪政思维指涉的是一种关于国家权力良性运作的政治思想、状态和过程,追求自由、民主等崇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网上立案是最高人民法院在本轮司法改革中推出的一种立案程序,是电子司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网上立案切实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对于当事人诉权的保障具有积极意义。但在司法实践当中,网上立案存在名实不副、对基层人民法院重视程度不够、与现行民事诉讼法具体规定存在冲突等问题,由此网上立案程序需通过完善网上立案平台及配套服务、处理好与现行立法的衔接、转变当事人诉讼观念等举措,从而保障当事人诉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对宪法权利的法律保护及其规律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宪法是人民契约的产物,是国家权力存在的合法性依据。宪法权利是利益的综合保障权,是“合法”、“合理”、有效的法律权利。因此,宪法赋予了每一个公民参与法治社会的基本的“行为可性”相对公民而言“宪法权利”基本价值属性是“法治性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