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鲁迅小说创作引域外小说的炬火,又融铸了中国白描写意的手法和意境追求,开创了中国现代白话小说创作的先河。他在用小说直接为现实社会人生服务的同时,又努力使艺术与功利均衡融合,展现了高层次的美学追求。他在小说的体式上不断创新,创造了简约精深而又意境深邃的现代小说的典范。其以艺术与功利均衡融合为美、以不断创新为美、以简约精深为美的艺术追求,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将《易大传》各传作了对比研究,论证了《易大传》各传非出自一人之手,并指出其中某些哲学范畴及《系辞传》,《说卦传》大谈卜筮,为《论语》所无,从而认定《易大传》为说《易》积累之作,作一部综合性论集,非孔子所作,但其中包涵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李绂是清代康雍乾时期的儒臣。学术事功双峰并峙,尤其是在陆王学术方面,为陆王学术争正统,作出了巨大贡献。至于今,对李绂的研究尚嫌不足,尤其是关于其生平学行中的一些问题,如生年问题及其著述问题等。仍需进一步商榷。  相似文献   

4.
本通过对《隋志》总集类来源与具体录之考辨,说明其中多非总集;进而分析《善》的性质与杜预、挚虞书的时间,得出《善》或非总集,或成书迟于《章流别集》的结论,并指出学以《隋志》“总集类”全为总集和以《善》为总集之祖,均非圆照。接着,作通过有理有据的辨析,指出:《徐、陈、应、刘遗集》、《汉志》“杂赋”、《楚辞》、《书经》和《诗经》,均非严格意义上之总集,真之总集从《章流别集》始。  相似文献   

5.
莎世比亚的名作《哈姆雷特》里有一句很名的台词:“女人,你的名字叫弱。”诚然,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女子一直是弱的代名词,处于被压迫被役使被欺辱的地位,但是也有一些巾帼不让须眉,为我们奏出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乐章。她们是特别年代的特别女性,是那个特别社会的灿烂明珠。她们或是受不了封建思想的束缚,要求摆脱封建束缚;或是认清了黑暗的社会现实,对正义得不到伸张的现实社会抗议和控诉。高中语课本所选的学作品里就有这样一些叛逆的形象,其中《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十娘,《窦娥冤》中的窦娥,这三个女子的形象光彩照人。她们是女中豪杰,千百年来,在戏剧舞台上,人们品味鉴赏着她们的言行,慨叹着她们的结局,她们以其无所畏惧的抗争精神赢得了后人的钦敬。她们美丽、善良、勤劳、真诚,却为当时社会所不容,她们的反抗虽然最终都以悲剧形式告终,但是三个年轻女子用生命捍卫了人格尊严,为中国古代女性唱响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赞歌。那个不公平的社会,不公平的命运,不公平的人生造就了她们的叛逆。  相似文献   

6.
论《型世言》对话本体制的突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言》、《二拍》将话本体制进一步固定,《型世言》与《三言》、《二拍》几为同一时期的拟话本集,但在体制上却没有固守原有的话本体制,而是进行了大胆的突破。这些突破较早地代表了明末尤其是清初以后的拟话本体制发展趋势,在拟话本发展史上具有一 定的意义。本文在指出突破的同时,也分析了造成这些突破的各种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专毕业生大部分的第一岗位是生产第一线操作工或初级技术管理人员。因此,中专教学改革,应打破传统的教学体系,确定新的教学目标。在课程改革中,应当压缩陈旧内容的教学课时,增加新技术、新工艺的教学内容,大力加强实训环节,使学生尽快适应第一就业岗位的需要。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们将机械制造专业的四门专业课:《机床》、《刀具》、《工艺》和《夹具》综合为一门《机械加工技术》课程。一、课程目标与要求《机械加工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机械加工所需的刀具、机床、工艺及夹具的基础及应用能力为目的,加强机械加…  相似文献   

8.
张平小说的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它的强烈的关注现实的情怀、实实在在的生活的“含金量”和近距离的“纪实品格”。其《法撼汾西》、《天网》、《孤儿泪》、《抉择》、《十面埋伏》、《对面的女孩》都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都有大量的现实素材做基础。张平的小说又不同于一般的“社会问题小说”,它不仅仅限于提出问题,而是要积极地干预现实,尤其重视对社会正面力量的褒扬和歌颂,充满了正面的激情,散射出积极的理想主义光彩。张平小说其实正代表着一种文学传统:为人民代言,为老百姓鼓呼。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优秀的、源远流长的写作传统,如儒家的“文以载道”论,以《诗经》为开端的现实主义传统,屈原的“哀民生之多艰”,杜甫的“三吏、三别”,自居易的“惟歌生民病”,鲁迅的“俯首甘为孺子牛”,赵树理的全心全意为农民写作、甘当“文摊作家”,当然,还有毛泽东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和我们党后来的一系列类似的文艺政策等等。张平的小说创作正是这一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光大。它的出现、成功,无疑是对文学领域那种远离“大众生活”的私人化倾向的有力针砭和拨正。代言传统小说,过去曾经步入公式化、概念化和庸俗政治化的歧途,而张平却未落窠臼,他的小说写作已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如自觉地融进了较多的自我、自主意识,把纪实再现同积极的理想观照较好地统一了起来,形成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张平的小说写作为文坛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方向性启示和参照,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价值启示和参照。  相似文献   

9.
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在中国早期白话杂志的发展史上留上了影响沈远的个人痕迹,他亲自参与了诸多杂志的编辑工作,也形成了鲜明的办刊理念。  相似文献   

10.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意见》为准则,全面贯彻《意见》的精神,班主任在工作中应牢牢抓住教育和管理两个方面,对学生送行各方面(例如:思想方面、专业方面)的素质培养。使这个小小的集体,放射出璀璨的光芒。  相似文献   

11.
周汝昌先生的红学著作很多,而探讨的内容又比较集中或单一,因而不免常有拖沓重复、粗制滥造之嫌。更重要的是,周先生的红学著述总体上显示出治学“随笔化”的倾向,可用“红学随笔”或“随笔红学”加以概括。这种文体既不要求确凿的史实证明,也不讲究严密的逻辑论证;文章虽容易写得生动活泼,天花乱坠,但给读者留下的却往往只是虚无缥缈的幻觉而已。  相似文献   

12.
赵逵夫先生关于《公英舞》的研究文章,是对杨公骥先生相关论文的肯定和支持,也就一些关键疑难作了补充和商榷,多所创获,在研究上有长足的进展。姚小鸥先生的文章对赵文作了许多指责。本文从《公莫舞》的研究历史及现状,对姚文的主要指责再作具体的商榷。  相似文献   

13.
吕叔湘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和语文教育家,他站在语言学的高度,多次撰文阐述语文教育教学的一些关系问题,比如文与道、读与写、教与学等等。能否辩证处理这些关系,直接影响语文教学的效率。本文用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来重新解读吕叔湘先生的语文教育主导思想,以期更深入地探索语文教育教学规律,进一步提高语文教育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4.
建立农村土地退出机制促使务工农民市民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城市化水平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其实质是把大量农民转化为城市市民。务工农民是转化为市民的首要社会群体,虽然他们为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他们有的已在城市生活多年,但仍然不愿退出农地。分析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缺乏农地退出机制。因此,建立农地退出机制,必将促使务工农民转化为城市市民,加快城市化进程,促使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胡适与鲁迅     
过去近百年中,胡适与鲁迅都曾被尊为"现代孔子",也被骂为"封建余孽"或"帝国主义的走狗";特别在他们之间的关系上,大多被说成是势不两立的"冤家对头"。实际上,胡适与鲁迅是人不是神,都是食人间烟火的知识分子;他们的一生既是朋友,也是同事,既有交情,也有分歧。他们在思想和学术上多有成就,可以说是一个时代不同的知识分子代表。  相似文献   

16.
“汤、沈之争”在中国戏曲理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的产生是受戏曲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性、当时戏曲现实创作和理论状况以及论争主体条件等诸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整个问题的产生及解决工作和元代戏曲理论、创作实践的联系是人类社会螺旋式上升发展过程的一个反映。中西曲论发展进程中的情与法矛盾的横向比较存在着一致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汤、沈之争”在中国戏曲理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的产生是受戏曲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性、当时戏曲现实创作和理论状况以及论争主体条件等诸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整个问题的产生及解决工作和元代戏曲理论、创作实践的联系是人类社会螺旋式上升发展过程的一个反映。中西曲论发展进程中的情与法矛盾的横向比较存在着一致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从1946年问世以来,就备受世人关注,此部作品奠定了钱钟书先生在中国文坛甚至是世界文坛的杰出地位。整部作品以诙谐幽默的格调著称,尤其是语言的幽默艺术,对后世其他文人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围城》语言的幽默艺术主要表现在语音上的幽默,修辞格造成的幽默以及成语活用造成的幽默等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山水画向现代风格的转折,是整个中国现代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这天风海雨般的大转折中,山水画界打造出了四位里程碑式的代表画家,即浑厚华滋的黄宾虹、毫飞墨喷的傅抱石、借西兴中的林风眠、精神叛逆的刘海粟等四位巨星。解读他们,无疑是对何谓中国山水画现代风格之命题的一个明确的应答。  相似文献   

20.
考试是中国的一大发明。自汉代始,历代王朝都举行考试,并制定一系列法令和法规,形成了完善严密的考试管理制度。孙中山将中国古代考试制度置于世界范围内进行全面考察,肯定它是世界上最古最好的考试制度。举行考试,拔取真才,是中国几千年的特色,为世界各国所仿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