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阳明的"心外无物"和"庄周梦蝶"是我们哲学教学中经常引用的两个典故,但我们不少教师往往只作简单化的处理.说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意识作为万物的本原,认为客观的现实世界只是人的感觉的产物;而王阳明主张"心外无物",认为世界万物都存在于人心之中,都是心之意念的产物,因而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大哲学家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醒来后问自己:是庄子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庄子?这是相对主义的表现.而相对主义最终必然会滑向不可知论,庄子是中国哲学史上不可知论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2.
庄子的道家哲学博大精深,包涵着诸多哲学命题,如宇宙万物生成的天道观,认知自然、社会的知行观,看待生命、死亡的生死观等等。其中"齐物观"最能反映庄子对世界的认知态度,是庄子哲学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哲学命题。本文深入细致地探讨了庄子"齐物观"的精神实质,认为庄子的"齐物观"在本质论上应划归主观唯心主义的范畴;在矛盾论上抹杀了客观事物的矛盾存在,属于虚无主义的范畴;在认识论上只强调矛盾现象中相对的一面,否认绝对的一面,属于相对主义的范畴。  相似文献   

3.
庄子是先秦七子之一,道家的重要人物。我们对其学说进行研究,不无重要意义。庄子以相对主义作为认识论的基础,以相对主义作为论证方法,由此而形成他“浑沌”的世界观,“梦幻”的人生观,“混世”的活命哲学,“诡辩”的认识论的整个思想体系。首先,庄子从相对主义出发,把老子的“道”发展为主观唯心主义。在老子那里,“道”是作为一种客观独立自存的精神实体,而庄子则把“道”的“无形”“无名”一面加以膨胀,进一步提出了“无无”的概念,试图彻底否定客观世界的存在。存在的只是一个“自本自根”“神鬼  相似文献   

4.
王阳明的教育方法论的产生与其哲学思想体系、教育本质论、教育目标论有着密切的联系。“致良知”是王阳明的哲学体系的核心,它大致由三大部分构成,即:心即理说、知行合一论、万物一体论。其中,“心即理”说是王阳明教育本质论的哲学基础;万物一体论是其教育目标论的哲学基础。“心即理说”,它强调客观真理和事物都存于心中,即所谓“虚灵不昧,众理聚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同时,它认为客观真理与事物的存在都依赖于我心的存在,即“天地鬼神万物都离卻我的灵明,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了。”  相似文献   

5.
《庄子·内篇》七篇,多数学者认为是庄周本人所作,是研究庄子哲学的主要依据。就整体而言,这七篇文章构成了庄子哲学的一个完整的体系,其要点包括“万物齐一”的相对主义哲学,绝圣弃智、为无而治的政治主张和任天顺性、缘督全身的人生观,等等,就其中各篇分别考察,所论证的中心又各有侧重。由于庄子“以天下为浑浊,不可以庄语”,有意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学史有三个很有名的美梦,是指点人生学的妙文。一个是庄子的蝴蝶梦;一个是邯郸梦;一个是唐人李公佐的南柯梦。蝴蝶梦出自《庄子》第二篇《齐物论》。齐物就是平等,而事实上世界万物不能平等。这一篇的最后,原文是:“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学,则蘧蘧然周与,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同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我有一天梦见自己变成蝴蝶,正在飞啊飞,真是自由自在。这个时候,我只晓得我是蝴蝶,不晓得我是庄周。等到突然梦醒,我变成庄周,不是蝴蝶。究竟梦里的蝴蝶…  相似文献   

7.
从《庄子》关于道本身的无为无形又可得可信的特征,以及道的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作用上,可以理解《庄子》道的思维特征及其对哲学的贡献;但《庄子》在道与物的关系上虽有精辟而深邃的观点,最终却失之于其相对主义方法论,“道”从一般的哲学抽象范畴变成了神秘主宰物。  相似文献   

8.
<正>传统中国哲学一向把庄子视为老子的“衣钵传人”,俗称“老庄消极无为哲学”或宿命论,把庄子完全视为只是继承和发展了老子哲学的消极面,从而走向相对主义、怀疑论、不可知论、宿命论以及历史虚无主义,构筑成自己“清逸绝尘”的哲学体系的。而且,他的这种思想成了天下后世饱读诗书的土大夫们借以聊以自慰、自解的精神“鸦片”,从而寄情于  相似文献   

9.
王阳明的心学,一向被认为是中国主观唯心主义的标本,加以王阳明本人“破山中贼”的政治实践,因而其哲学的思维价值和理论意义一向受到忽视。我认为,这些看法似乎有表面化和因人废言之嫌,作为中华民族思维成果的遗产之一,我们应该从其哲学的原意出发,从其思维贡献对后人的真实影响着眼,以究其哲学特点和逻辑结构为方法,对王阳明的哲学进行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10.
“心之本体”是王阳明主观唯心主义的心学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哲学范畴。纵览王阳明全书,“心学”是以论证实用的封建伦理道德的合理性和神圣性的主要目的的。“心之本体”论不过是论证这一目的的手段。王阳明正是通过阐述“心之本体”这一哲学范畴,并由此展开,采用层层深入和从抽象到具体(即:从“心之本体”到“心理合一”,从宇宙万物到人类社会)的方法,赋予了其“心学”以深刻的社会伦理意义,从而  相似文献   

11.
他的思想矿藏里包含了对自然、对人生、对历史的提问。他关注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对生命的存在进行哲学的思考。他的思想充满着东方的智慧。庄子有一天睡觉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只蝴蝶,忽上忽下,翩翩飞舞,非常快乐。醒来之后,庄子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到底是庄子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子?如果庄子没有做梦变成蝴蝶,  相似文献   

12.
“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子在梦中梦到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醒来却迷惘地哭泣。他觉得不如说庄子在梦中迷失了自己。所以,道家的庄子只能“无功、无名、无己”,注定沉默一生。而我认为,人生是一个不断追求而获得幸福的过程。“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伴随着人类坚韧的足迹,其思索悠远而深沉。西方的智者在人类蒙昧时期便开始对世界万物的探究。特拉列农神庙屹立在尼罗河岸边,亚里斯多德在这里思考过,柏拉图在这里思考过。众多的希腊哲学家在这里思考过。经过亿万年风雨的啃噬,这座神庙已成为一个世纪的象征,黑色的玄武岩上,刻下了宇宙之无尽…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哲学中“物我关系”是在“天人合一”的基础上提出的,与康德“为我之物”中的“物”、“我”不是一回事。说陆九渊哲学体系中“‘心’和‘物’的关系是颠倒的”、“‘心’就变成世界万物的本源”的评论,毫无事实根据,纯属虚言妄说。“如镜中观花”是一个比方,与禅宗思辩毫无关系。  相似文献   

14.
庄子美学与他的哲学关系十分密切.探讨庄子美学的基本特征,有必要失对庄子哲学作一番全面分析.但是庄子哲学的内容相当庞杂,本文只能择取与其美学关系紧密者、亦即作为其美学的哲学基础的道德论部分,作一极粗略的剖析,至于庄子哲学的其它内容,姑存而不论.(一)“道”与泛神论色彩的本体论哲学庄子认为,世间万物必本原(“本根”)于道,即所谓:“形非道不生”(《庄子·天地》,以下凡引《庄子》均只注篇名).那么,道又是什么性质的东西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除了全面考察庄子的有关论点,似乎别无它途.在通读《庄子》时,人们对下面这条材料印象至深:“指(脂)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养生主》)在这里,庄子巧妙地用“脂薪”比喻个体自然物,用“火”比喻化生万物的道,借以说明如下哲理:道无终始,物有死生.(《秋水》)  相似文献   

15.
“物我同一”与生态伦理——庄子的生态伦理思想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的生态伦理思想主要包括两大方面 ,一是“物我同一”的生态伦理情怀 ,包括三个层次 ,其中“人与天一”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融合 ,“物无贵贱”主张万物平等 ,“顺物自然”强调遵循自然规律。二是“万物不伤”的生态爱护观念。庄子认为 ,人应该珍爱万物 ,节约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16.
王守仁,字伯安,又称阳明先生。生于公元1472年(明宪宗成化八年),卒于1529年(明世宗嘉靖七年)。做官至南京兵部尚书。他是明代大哲学家,哲学著作有《大学问》《传习录》等,收集在《王文成公全书》中。王阳明的哲学思想是主观唯心主义。他发挥了陆象山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思想,提出天下无心外之物,无心外之理的说法,认为心是客观世界存在的本源。他说:“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民爱物,即  相似文献   

17.
学术界主流观点认为庄子是不可知论者,但对此的论证所依据的材料只是整个《庄子》的一部分,《庄子》中的很多其他材料都表明庄子是可知论者。通过仔细分析所有那些作为庄子哲学是不可知论的证据,发现对这些材料可以有完全不同的然而更为可信的解释,在新的解释下这些材料并不表明庄子哲学是不可知论。因此,庄子的认识论是可知论是唯一的且与所有的材料一致的合理的结论。通过分析《庄子》中对知与不知的关系的相关论述,指出《庄子》中貌似矛盾的陈述其实都有合理的解释。《庄子》所作的“知之所不知”与“知之所知”(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区分,可以解决《庄子》中一方面主张“道不可言”,另一方面有大量的对道的言说等悖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取“心理哲学”的新视角,认为庄子哲学为我们提供了人与自然的统一即“天人合一”的心理化道路——自抑、顺物、心游、入天。研究庄子的心理哲学对于克服现代生活中人的精神异化,实现人的精神整合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自由问题是人类哲学史上古老而常新的问题,也是庄子哲学探讨的核心问题,在《逍遥游》中庄子提出了自由的最高境界即“无己”。达到“无己”的境界要注意三方面的修为:顺应自然,遵循规律;以“齐物之心”关照万物;通过“心斋”、“见独”、“坐忘”来最终达到“无己”的状态。  相似文献   

20.
<正> 在先秦诸子研究中,学术界对庄子的评价历来聚讼纷坛,分歧较大。有人说庄子追求“逍遥游”的人生境界,“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庄子·天下》),是一个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家;有人则认为他的哲学基本上是朴素的唯物主义,但包含着客观唯心主义的因素。但是不论我们认为庄子属于哪种哲学派别,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他在宣扬自己的哲学思想时,许多地方都是通过生动形象的寓言故事,借助于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来表明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