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能引 《合肥教育学院学报》2009,(1):73-75
传统行政诉讼只能对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这种模式无法解决抽象行政行为致公益受损进行保护的问题。从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和现实需要出发,重点探讨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到行政公益诉讼受案范围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2.
肖进中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26(3):238-239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在我国是一个争议较大的问题。本文借鉴了西方诸国的理论与实践之观点,从行政行为的分类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刘顺吉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2,33(11):21-23,27
目前我国行政诉讼制度,仅限于行政自诉制度,已经完全不能在最大范围内满足日益拓宽的对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的保护,特别表现在我国现阶段的行政诉讼程序对公共权利的保护不力甚至缺失。为弥补这一缺陷,有必要由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诉,以此来维护国家和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4.
杨帆 《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1(6):40-43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我国行政诉讼法中一个热点问题。迄今为止,学术界和实务界对受案范围从不同的层面上进行了讨论。但这些讨论多是在行政诉讼法原有框架内对受案范围的修正,都是不够完善的。因此,重构行政诉讼法受案范围势在必行。本文从受案范围的指导思想、立法模式和立法标准三个方面入手。尝试着对行政诉讼法受案范围制度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5.
宋建中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72-74
行政复议法颁布实施后,在很多方面取得了新突破,标志着我国行政救济方面的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行政复议范围的扩大,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产生了诸多影响,尤其与行政诉讼救济方面如何衔接成为焦点问题。本试从这两种行政救济的一般关系入手,来剖析行政复议范围的扩大对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产生的影响及引发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6.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问题是我国行政诉讼理论中较为薄弱的一环,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几经调整,在总体上呈现出逐步扩大的态势。但现行行政诉讼在受案范围的立法体制、可诉讼行政行为的范围等方面依然存有缺陷,致使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受到了诸多不适当的限制。因此必须打破传统受案范围理论的局限性,对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立法模式作合理修改,并适度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将抽象行政行为和内部人事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相似文献
7.
立法模式的不科学、在赔偿范围内容上的多重限制,导致目前行政赔偿范围过于狭窄,难以充分保护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10多年国家赔偿的法律实践,对国外同类法律制度研究的不断深入,使得我们完全可以在借鉴先进立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自身的特点重新设立确定行政赔偿范围的标准、重构行政赔偿范围的规范方式,以此来扩大我国行政赔偿的范围. 相似文献
8.
行政公益诉讼是对于实施了侵害公益的违法行政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的行政主体提起的诉讼.行政公益诉讼作为诉讼制度的一种,与其基本价值理念和精神相一致,都旨在实现公正、效率、制衡性及平衡性的价值目标,对规制行政自由裁量权和建设法治政府也可发挥积极的保障作用.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设计的内容主要有:原告资格的确定、受案范围的厘清以及举证责任的分配等. 相似文献
9.
王海霞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25(9):104-109
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和比较的方法,对完善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进行了系统探讨。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一般理论为指导。从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立法演变和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现行行政诉讼法有关受案范围的规定进行了具体评析。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做法。结合当前我国国情.提出了完善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基本构思. 相似文献
10.
11.
刘涛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23(11):40-42
近几年来,随着行政法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现实生活中公益诉讼案件的不时发生,行政公益诉讼已成为我国行政法学界和司法界关注的热点之一。行政公益争议进入诉讼程序的主要障碍之一是原告资格。我国应顺时代的发展需要,拓宽原告主体资格,建立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使公益的保护有可靠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2.
论建立我国的行政公诉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泰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8(2):14-16,19
现行的行政自诉制度已经无法适应形势的需要,同时,又无法保证当涉及国家、社会公共利益而又缺乏起诉人等情况下对国家、公共利益的维护。为弥补这一缺陷,有必要由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诉。因此,应尽快建立起我国的行政公诉制度。 相似文献
13.
对抽象行政行为进行行政诉讼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但仅仅扩大行政诉讼的范围,而不建立行政公诉制度,将会收效甚微。确立行政公诉的涵义、主体,探讨进行行政公诉制度的必然性,是创建抽象行政行为公诉制度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潘媛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2(1):71-74
行政公益诉讼是现代社会保护公共利益的新型司法救济手段。本文分析了行政公益诉讼理论依据,并考察了国外相关制度,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 ,设立行政公诉制度对实现行政法治具有重大意义 ,主要应从确立行政公诉原告资格、明确规定行政公诉的受案范围和确定行政公诉案件的审级制度几个方面来具体构造我国的行政公诉制度 相似文献
16.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而民营经济的发展也相应地推动了行政组织法以及公共行政的变革,探讨了民营经济给目前的组织法带来的挑战以及作为政府应当如何调整职能,来适应这种变革. 相似文献
17.
公益诉讼是现在法学界研究讨论比较多的话题。而行政公益诉讼作为其中的一个分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正所谓无原告,无诉讼,则行政公益诉讼的主体范围就成为重中之重。我国并没有在实际意义上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对其主体范围也不明确,因此研究主体范围问题大有必要。 相似文献
18.
唐茂林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0,(1):52-54
我国应当赋予检察机关民事公诉权,这是检察机关的性质和地位决定的,也符合我国宪法的原则和精神,还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现实需要。赋予检察机关民事公诉权也是国外实践经验的借鉴。在具体设置民事公诉制度时,应当明确民事公诉案件的范围、条件、检察机关的地位和提起的方式,理顺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的几种关系。 相似文献
19.
李晟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8(4):62-65
民事公益诉讼在我国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中得到了确立,但其对受案范围的规定与各界的期待有很大差距。公共利益是民事公益诉讼案件范围确定的重要基础。民事公益诉讼范围的确定应当坚持权利及时救济原则、必要性原则、与时俱进原则等。我国现阶段民事公益诉讼案件范围应当包括环境污染、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国有资产流失及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等案件,并且以后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及时扩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