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学者将人的心理不健康划分为三种层次,即轻微的心理失调、轻度的心理疾病和严重的心理疾病.就处于成长发展中的中小学生而言,最常见的心理不健康表现为轻微的心理失调,即第一层次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人所进行的一切社会实践,都离不开心理活动。学校是孩子生活的主要场所,有专家做过一项统计,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在校小学生约为13%,初中生约为15%,高中生约为19%,大学生约为25%。枯燥的数字反映出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同时对青少年也有个启示:那就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关心自己的心理健康。在心理健康欠佳的青少年中,有相当多的人表现出来的只是轻微心理失调而非心理疾病。因此,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更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将决定学生一生的发展,忽视学习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心理压力就可能转化为心理疾病,若不及时疏导,调整,宣泄、很可导致过敏行为,甚至违法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健康的实质就是心理的健康,心理疾病复的关键在于心理平衡,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对心理疾病的康复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心理的自我调节、自我锻炼、自我保健是心理疾病康复的核心,配合中医的方剂对康复心身疾病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高考的阴影、社会的歧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加剧了民营二级学院这类“特殊”的大学生的心态失调,相当大一部分学生异心理表现突出。自卑感较强、内心相对空虚、躁狂抑郁症、缺乏激情、变态性嫉妒、“佼佼者”心理等等心理疾病,始终困惑着他们,使得他们的心理不能走上一个健康发展的轨道。严重影响了他们今后的成长和成才。开展好心理教育,有助于这类大学生在重新审视自己的同时重新接纳自己。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懂得用科学的标准来衡量自己,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6.
心理疾病是心理冲突的结果,造成大学新生心理失调的冲突根源很多,本文就教育工作中常遇到的大学新生六种冲突根源及冲突表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现代人的健康主题之一就是“心理养生”,即从精神状态上达到青春长驻。近年来,发达国家提倡不积累”感情势能“,即心理上受到的外界刺激.一定要与承受力保持平衡。因为感情的起伏会使人处干失调状态,形成“感情势能”.其潜在的能量超过一定限度时,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学生自卑心理综合治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职生自卑心理表现为轻微心理失调、轻度心理疾病和严重精神疾病三种情形,自我认知偏差和家庭贫困是其主要原因.针对高职生特点和心理健康水平构建以物质保障为基础、能力干预为核心的自卑心理综合干预体系,在实践中应协调物质保障和能力干预的关系,并突出主动干预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不良及调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处于青年时期,社会经验与社会阅历较缺乏,心理成熟程度还不高,面临大学这个人才集中、竞争频繁的环境,更容易出现心理适应不良甚至心理疾病。因此,在大学生中,尤其是大学新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与自我调节能力,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莫源秋 《山东教育》2002,(27):48-50
一般人都知道,为了幼儿身体的健康生长发育,我们必须为幼儿提供充足的物质营养,如蛋白质、脂肪、糖、无机盐、维生素和水等,而很少有人知道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也同样需要充足的营养———不过这里所说的营养不是物质营养,而是心理营养(或者叫做精神营养)。幼儿心理发展不但需要有充足的心理营养,而且还需要讲究心理营养的卫生,提供心理营养的方式方法不当,幼儿就会出现心理营养不良,甚至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疾病。那么,为了幼儿心理的健康成长,我们需要向幼儿提供哪些心理营养以及在提供这些心理营养时应注意些什么呢?本文从…  相似文献   

11.
心理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心理发展还尚未成熟的中学生,如何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如何使他们懂得心理保健知识,防止心理障碍及心理疾病的发生,如何增强他们的心理调适能力,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深刻思考的。几年来,我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如何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有效实践。  相似文献   

12.
高校教师聘任制是破除职务“终身制”和人才“单位所有制”的重大改革,会对教师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一些教师在聘任制中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调适,就有可能发展为心理疾病,对教师身心产生更大的损害。因此,作为教师应学习一些心理自我调适的技巧,保持健康的心理。  相似文献   

13.
据报道,近年来,我国中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某直辖市有关方面的调查,本市中学生中,34%的有心理障碍,12.5%的有心理缺陷,28.1%的有心理失常。东北某省的调查则表明:中学生中35%的具有心理异常的表现(如厌学、单相思和出走等轻度心理障碍),其中5.3%的存在心理疾病(如抑郁症、恐惧症等)。这些现象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的心理问题没得到有效的引导和及时的解决。  相似文献   

14.
特殊教育近来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学校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家长对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学生残疾的程度越来越重,教学越来越困难,教师俨然变成了"弱势群体"。部分教师感到苦恼、烦闷,甚至产生焦虑、心悸和沮丧等生理和心理的失调反应,如果不及时关注,将会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那么,特校教师应如何进行自我心理保健呢?  相似文献   

15.
独立学院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职业是高校大学生走上社会的重要一环,健康的择业心理是择业成功的关键。独立学院毕业生因其"特殊的身份",使他们择业的心理压力更大,许多大学生择业时常会产生心理冲突、矛盾和问题,甚至是心理疾病。为此,我们应从学校和学生不同层面进行分析,对独立学院学生的择业心理进行调试,使毕业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6.
现代社会瞬息万变、竞争激烈,制度和观念的转变使许多教师背负沉重的心理压力。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教师的心理疾病有上升的趋势,教师心理失衡的现象仍未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为学生减负提上日程之后,对教师的减压迫在眉睫。本文本着创设和谐健康有序的教育环境的立场,对教师的心理现状和压力来源进行概括分析,从社会、机制、教师个人的角度,探讨解除教师压力的措施和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7.
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竞争日益增强,一些有关中小学生心理状况日益恶化的报告时时见诸报端,学生暴力犯罪现象也明显增加,据部分地区调查:当今中小学生中,心理不健康者的比例达到30%,其中心理疾病占13%,心理缺陷占17%(载《安徽教育》2000年6期)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地“诊治”中小学生的心理疾病,甚至把部分青少年  相似文献   

18.
中学时代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发展的危险期.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预防学生各类心理疾病的发生,矫正各种心理障碍,使学生的心理向着积极、健康、正常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严格的心理学来划分,我们可以把一个人的所有心理因素归结为这样三大类,即个性心理特征(性格类型和情感类型)、个性心理倾向(理想、爱好、兴趣等)和个性心理能力(对知识体系把握的程度与方法)。按照这个标准,我们可以把一个高中学生健康人格归结为健康的心理,具体表现为:有社会的责任感和正义感、对弱者有同情心、公德意识强烈、爱好文学与艺术、热爱生活、热爱科学与真理,等待。一句话,表现为三种个性心理因素的统一。相反,不健康人格则表现为不健康心理,也就是三种个性心理因素中的某项或两项因素的缺失。  相似文献   

20.
在借鉴、吸收前人已有的关于大学生心理异常矫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突出高职院校特点,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异常的预防与矫治体系,以期能够更好地帮助高职院校大学生排除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碍,战胜心理疾病,促使心理异常的学生能够朝着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