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13—45块沙二下油藏数值模拟及剩余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波 《今日科苑》2010,(10):50-50
本文通过对商13—45块进行了油藏数值模拟和剩余油研究,确定了剩余油分布,认为构造和井网完善程度控制了剩余油在平面上的分布,并将研究结果应用于生产实际中,提出了下步潜力方向。  相似文献   

2.
代鹤伟  李新峰 《内江科技》2010,31(9):103-103,105
本文对葡北油田剩余油分布从沉积微相、断层及微构造、夹层和井网因素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找出剩余油相对富集的区域,并在剩余油相对富集的区域优选出水平井靶区。根据所选靶区实际地质情况利用精细油藏数值模拟研究不同方位和不同水平井段长度下水平井的开发效果,在此基础上进行水平井轨迹的优选  相似文献   

3.
杨宗霞等 《内江科技》2014,(2):69+68-69,68
<正>油藏数值模拟是研究剩余油分布的重要手段。应用EclipSe油藏数值模拟软件,根据模型的需要输入油藏的地质参数、动态开发数据等,经过一定方法的计算后,可得出油层平面和三维空间上的剩余油分布,在指导老油田开发调整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孤东油田七区西北部上馆陶组属内陆河流相沉积的非均质多层砂岩亲水稠油油藏,油水粘度比大、非均质性严重,中低含水期含水上升快,水淹不均匀,因此特高含水期仍有大量剩余油分布,针对剩余油分布的各种形态,通过细分流动单元、简化层系、补孔扩射、优化注水压力、堵调结合、防砂扶井六项挖潜技术实施剩余油挖潜,改善油藏水驱效果提高采收率,在现场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
油田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以后,剩余油的分布十分复杂,剩余油饱和度在平面上和纵向上的变化异常大。利用录井资料判断储层水淹程度,寻找剩余油分布,具有快速、成本低、量大的优点。本文在分析录井水淹层识别的地质依据的基础上,简单介绍了传统录井水淹层评价方法,考虑到目前技术进步情况,重点介绍了核磁共振、轻烃在评价判断储层水淹程度的技术方法原理、解释评价标准,经过实践检验这些方法能够准确有效地识别评价储层水淹程度。  相似文献   

6.
边水油藏中边水对油藏的开发有利也有弊。边水的侵入一方面补充了地层能量,另一方面也造成位于边部的油井过早见水,影响开发效果。为了更好地开发边水油藏,需要对边水油藏剩余油形成过程展开研究,研究边水油藏边水推进规律及其控制剩余油的机理。本文根据海上稠油油藏的地质和开发特点,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别设计不同油藏特征数值概念模型,对边水推进规律进行研究,并总结开发过程中边水推进规律及剩余油的形成特征及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7.
隔夹层在陆相沉积中是普遍存在的,其规模、展布及在储层中的发育位置对流体的流动有重要影响,也是油田开发中后期储层描述的重要内容。认清层内及层间隔夹层的分布规律,有利于进一步进行剩余油挖潜,提高注水开发效果。坨A块纵向及平面非均质性强,隔夹层较发育。由于对隔夹层认识不清,导致设计的一口水平井实际穿越泥岩隔夹层,S11-X井1428m~1435m段为蒸汽吞吐,开发效果较差,对该层段进行精细分析,发现该段存在3个隔夹层,净毛比为0.5,不利于蒸汽吞吐。因此准确识别隔夹层,对精细表征油藏地质特征,研究剩余油分布,采取有效的挖潜措施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储层微型构造成因及类型分析的基础上,应用二次趋势面剩余分析方法对储层微型构造进行了研究,并对储层微型构造与剩余油分布关系的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认为正向微型构造区为剩余油相对富集区,负向微型构造区为相对高含水区,为油田今后调整挖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魏传海 《内江科技》2004,25(2):64-64,F003
本文采用精细的油藏描述、数值模拟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该油藏的储量动用状况与剩余油分布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挖潜措施实施后,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建立三维油藏地质模型,开展以油藏地质模型建立、动态历史拟合及剩余油分布研究等为主要内容的数值模拟研究,分析储量动用及剩余油、剩余气分布状况,明确调整方向和潜力,编制开发调整方案,提升油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1.
张燕 《内江科技》2010,31(6):112-112
东风港油田车1区块为中渗断块油藏,本文从构造特征、储量分布、原油物性等油藏地质特征入手,采用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表明:车1块的剩余油分布在未动用区块、无井控制区块以及构造高部位。根据剩余油分布规律提出了开发调整对策。  相似文献   

12.
陈长征  毕建福  卢黎霞 《内江科技》2013,34(5):155-156,154
随着油田开发进入高成熟期,剩余油分布更加分散,剩余油分布模式和剩余油控制因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研究区剩余油平面分布规律研究,总结了平面、层内和层间三个方面的剩余油分布模式,平面模式包括边缘沉积相带、微构造高部位、封闭性断层附近和注采井网不完善四种剩余油分布模式,层内模式包括滨浅湖砂坝复合韵律、水下分流河道正韵律、河口坝反韵律三种剩余油分布模式,层间的物性差异也导致了剩余油分布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3.
东辛油田营八断块区剩余油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 本次研究针对营八断块油藏特征,从剩余油的控制因素出发,结合数值模拟结果,研究整装油藏的剩余油富集规律,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高效挖潜措施,对指导整装油藏特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减缓产量递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储层精细认识的基础上,本文运用水驱特征曲线法、物质平衡法,结合生产动态特征对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搞清了剩余油在平面、纵向的分布规律。认为注采井网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水驱油田的开发效果。注采井网完善的地区水驱效果好,采出程度高;注采井网不完善地区水驱效果差。实践证明,剩余油分布规律是合理可信的,对类似油田的剩余油挖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老井侧钻技术在油田开发后期挖潜剩余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海洲  费二战  刘春林 《内江科技》2010,31(2):103-103,117
油房庄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由于储层的非均质性、开采速度、注采矛盾、开发特征、井筒状况等原因影响,剩余油分布广泛,同时剩余储量动用难度较大,严重影响了采收率的提高。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老井侧钻技术挖掘高舍水期油井刺余油的方法。通过对刺余油的分布规律的研究,摸索合理的侧钻井部署原则,通过侧钴技术不断完善注采井网,提高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最终提高油田开发效益。实践表明:老井侧钻技术在开发后期挖掘剩余油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周炜 《内江科技》2005,(5):66-66
许多学者近年来纷纷开展“精细油藏描述”与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旨在通过研究搞清楚剩余油在层间、层内和平面上的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以确定挖潜措施,提高采收率,确保油田的稳产和高产。  相似文献   

17.
沈华  梁会民  张红梅 《内江科技》2004,25(1):41-41,43
在精细油藏地质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采取分砂体治理的方法。形成了以挖潜剩余油为主的治理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8.
对储层地质特征、非均质性以及储层流动单元研究的最终目是为了研究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及制定相应的挖潜措施。剩余油分布研究最有效的方法是动、静态资料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本文结合作者多年来在剩余油分布研究课题中的取得的成果,总结出了一套较好的研究剩余油分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刘斌 《内江科技》2012,(3):64+13
窄屋脊油藏作为一种典型的油藏模式,地层倾角对其剩余油富集规律研究一直较为薄弱,本次研究以数值模拟技术为手段,根据东辛窄屋脊油藏开发特点制定模拟参数选取标准,建立概念模型,明确了地层倾角对剩余油富集规律的影响,有利于指导矿场实践。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平面、层间、层内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可以看出,目前剩余油主要以含油饱和度一半以上的弱水淹油层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